此时的冈崎城中,松平元康正在紧张地和大臣们商议着战事,本多忠胜建议道:“叛军的营地,我已经亲自查清,主公只需给我三千骑兵,我定会将叛军击溃。”
神原康政道:“还是不要了,到时候你和同族本多正信里应外合,岂不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本多忠胜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对主公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神原康正说道:“本多正信也是天天说这样的话,结果呢?还不是加入了叛军?知人知面不知心呀。”
本多忠胜气得面红耳赤,正想抗辩,而此时酒井忠次说道:“都别吵了,在这样相互怀疑,迟早必败。”
此时松平元康说道:“刚才忠胜所说的不失为一个方法,忠胜,你有多大把握?”
本多忠胜听到松平元康如此弱智的问题,说道:“战场之时,瞬息万变,我只能依照目前的态势提出战法,至于多大把握,还要看敌军的应对。”
神原康正数道:“主公,万不可用本多忠胜带兵出征,不行呀。”
本多忠胜意气用事道:“我领兵五百,如不取胜,甘受军法。”说着立下军令状。
就在此时,堂外传令官入内禀报道:“禀主公,有一封信函从城外射入,是写给本多忠胜大人的。”
松平元康接过信函,内容是本多正信写给本多忠胜,让忠胜里应外合取松平元康首级。松平元康将手书交给酒井等人传阅,甚至交给了本多忠胜,见此文后,本多忠胜大呼:“这是污蔑,我对主公绝无二心。”
神原康正借此又诽谤本多忠胜一番,场面一时间又混乱起来。松平元康大喝道:“都给我住口,这明显是敌人离间之计嘛。”说着将信函撕碎,但是在松平元康心里,这页并未掀去。毕竟生死攸关之时,一切都值得怀疑。
其实张瑜这招不过是最一般的离间之计,为何对松平元康如此枭雄也会生效,原因就是,人往往在极度紧张之时,思维会因此而僵硬地执着一念,而且这越是简单的计谋,在这些足智多谋,精于算计之人身上,越容易成功。毕竟本多正信的背叛给松平元康的打击太大,乱了方寸。而使得在对本多忠胜的使用上,松平元康开始犹豫。而最终将本多忠胜的奇袭之策搁置。
如此一来就是十几天,坚守不出的松平家给本多正信的分营和变阵以充足的时间,叛军东门大营得到了有效的加固,而且码头被叛军控制,使得其粮草运输更加便捷。一切都向着不利于松平家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松平元康才觉得,如此下去,局势将无法挽回。而回过头来,再次决定让本多忠胜领兵出击。
可是战机已逝,此时本多忠胜对之前的战法已经没有了把握,建议道:“此时情况,当以步军出击为主,切断敌军两营之间的联系为妙。”
此时的松平元康急需一场胜利而提振士气,于是再次驳回了本多忠胜的缓兵之举,说道:“不,我命令,明日大军分兵两路,本多忠胜,你率领一千骑兵,直接攻击敌军东大营,我亲自率军突击地码头大营,神原康正,你领军随时支援本多忠胜所部,酒井军负责守城。”
军令一下,众将无不服从,本多忠胜也是不敢违抗。下去准备。
第二日上午,松平大军杀出城外,按既定部署实施,本多忠胜一马当先,直突敌营,连破三道封锁,麾下一千骑兵也是奋勇争先,很快杀至叛军的主营之下。
而就在本多忠胜准备对营门发起攻击之时,只觉得身子一沉,向下跌落。本多忠胜当即反应,自己跌入陷阱了。
而本多忠胜临危不乱,当即用蜻蜓切向下一戳,那惊人的爆发力足有千斤,硬是将马匹又托上地面,坐骑也是良驹,后腿稍有着力之处就奋起跳起,致使本多忠胜如天降战神一般,飞出陷阱。
在场的官兵无不目瞪口呆,叹为观止。而本多忠胜没有停下,直奔营门而去。密密麻麻的箭矢都无法沾其身,只听咔嚓一声,本多忠胜硬是一枪,将营门粗大的树干做成的挡板击断,同时大吼一声,硬是将巨大的半扇大门抛到空中。活活砸死了几个来不及逃开的叛军。
但本多忠胜的部下就没打么幸运了,部分陷入陷阱,部分被箭矢射杀,但也有八百多将士跟了上来,随着本多忠胜杀入叛军大营。
本多忠胜进入大营,犹如虎入羊群,无人能挡,直接杀向叛军的中军大营。谁知就在本多忠胜看见叛军帅帐金色顶子之时,一道木质城墙,拦在了自己面前。
原来是本多正信将营中全部大车围成一圈,上面整齐地排列木质大箱,加上弓箭手的防守,整个中军大营,固若金汤。这也正是张瑜的提醒后想到的办法。面对此阵势,本多忠胜也是一时间没有了办法。
此时叛军层层叠叠地包围了上来,夏目吉信下令,取本多忠胜首级者,赏赐万贯。如此一来,叛军士气大增,不要命地冲了山来。
毕竟是数万叛军,本多忠胜这几百号人终究寡不敌众,难以抵挡,而神原康正按兵不动,不予支援,坐视本多忠胜全军覆没。
最后只剩下本多忠胜一人在叛军营中左右突杀,血染战袍。
此时本多忠胜也意识到自己无力再战,于是调转马头,向营外杀去。此时其手中的蜻蜓切如同海神的三叉戟,一挥之下,叛军如海水般一分为二,硬是让本多忠胜在千军万马之中脱身而去。
然而本多忠胜个人的成功,并未挽回整个战局的被动。松平元康大军攻击码头久攻不下,而本多正信调动大军从后方杀来。
无奈之下,松平元康只能下令退军。
出击未果,使得松平军士气大跌,本多忠胜不知深浅地牢骚之言,很快也被酒井、神原等人放大到松平元康的耳中。固守,再次成为接下来的基调。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