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入秋的时候,齐岭租住的那一片地方,被政府划定为拆迁区域,公告要求两个月之内所有住户必须搬迁。
那几年,棣坡县城的拆迁如火如荼,每一年,县城里都有十多个区域被划为拆迁区,有的动手很快,划完之后就进入谈判阶段,一两个月时间就搬迁一空,接着就有开发商进入工地开始施工。而有的区域进展很不顺利,总有一部分住户迟迟不肯签字搬家,使得那一片地方尽管已经被拆得乱七八糟,多数房子都变成一片废墟了,但就是差那么几家的工作做不通,无法开展工地建设。总的来说,县城年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新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成片成片的涌现出来。
看到拆迁公告之后,齐岭夫妻俩很着急,因为他们是租房,不像房东等待拆迁补偿,心里那么有把握,他们不知道房东什么时候会和开发商谈妥,接着签字搬家,在房东搬走之前,他们要先行一步才行。
房东看到他们夫妻俩天天出去转着找房子,还安慰他们说不要着急,他们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和开发商谈拢,时间有的是,但是齐岭他们可不敢在这里耗着,还是一有时间就出去看房。
当时棣坡县城的房子正在涨价,特别是平房,涨得很快,因为这几年拆迁进展迅速,平房区几乎都被预估为拆迁对象,而被拆迁的平房从补偿价格上来说,都可以大赚一笔,因此,当时要买一座平房,绝不是小事一桩,而是被看作一种投资行为了。卖家们都持着观望态度,遇有买者,态度都是一样——宁可要跑了,不能要少了。
齐岭搬来一年多时间,花销比在石泉街里大得多,根本没有积蓄,因此,尽管他们夫妻俩很想买一座房子住,免得老是被搬家所累,但是赶上价格飞涨,手里又没钱,买房几成说梦。
一开始,看到有贴卖房的,他们就走进院子打听一番,走了几天之后,他们也大体摸着了规律,看着比较规整的房子,面积在六七十平以上的,价格都在5万元以上,如果房前屋后的园子也不小,那么还要再加上1至3万不等。看了几天之后,他们越来越泄气,因为别说是5万元,就是3万元,他们也要全部去借才行,而3万元左右的房子根本就住不了人,都是需要马上大修的那种,否则就连吹一口气都像要倒下来似的。
这天下班之后,齐岭回到家,孟庆云已经把饭做好了,一家人吃过饭,齐岭说:“看来咱俩怕是买不成房子了,不行还是去租吧。”
孟庆云说:“房东暂时还不会搬走,一会儿咱们再去看看,实在不行的话,就得租了。”
收拾完碗筷,夫妻俩又去看房,转了好几个片区,结果还是一样,不是买不起,就是看不上眼,后来走得两腿沉重,心情更是沉重,齐岭说算了吧,不太可能买着满意的了,孟庆云说今天就这样,回家吧,明天是休息日,咱们再看一天,如果还不行,那就租吧。
第二天,他们来到离区政府更远的一片平房区,在路边看了几家,都在价格上要得比较高,再向里面走,道路很不好,都是泥土路,前几天下的雨,至今这里还是一片泥泞,齐岭说这是什么地方啊,太难走了嘛,孟庆云说,咱们到里面看看吧,也许条件不好,才能有机会。于是两个人抱着一丝希望,踩着泥路向里面跋涉,路过一座小院时,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正在菜园里挖葱,孟庆云就问:“姨呀,这附近有卖房的吗?”
那个妇女站起身来,看了看齐岭夫妻俩,然后指着旁边的那个小院子说:“这家的房子就卖,听说价钱还不高。你们要是有心思就看看吧。”
齐岭转过头一看,这个院子是两间小砖房,面积大约有四五十平,北面离房子两三米远是一道院墙,南面用篱笆围着一个小菜园,面积大概在100平米左右,房子很破旧,屋脊都已经蹋陷了,窗户是老式木窗,玻璃也不全,有的地方用塑料应付着,看起来勉强可以住人。房子距东西两家虽然都很近,但这是个**的小院,这也是唯一让人欣慰的地方。
齐岭和孟庆云又进到屋里看了看,这座房子是租给一对老夫妻住的,东西堆的很零乱,但可以肯定,屋子能够住人。
从屋里出来之后,那个中年妇女问:“看得怎么样啊?如果要买的话,你们得自己打电话,这家的房东不在本地,头几年搬到哈尔滨去了。我这有他的电话号,你们可以自己问问,我听说是不贵,好像是要一万五吧。”
听到这个价钱,齐岭夫妻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便宜了!即使借钱买下它,压力也不大啊。齐岭当时就决定要这个房子,于是从阿姨那里要来电话号,夫妻俩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吃过午饭之后,齐岭去了自己的办公室,那个房东家在哈尔滨,打个长途电话,当然还是花公家的钱比较划算。齐岭照着号码打过去,对方正是房东,齐岭说了要买房的想法,房东说那个房子我已经好几年没住了,一直在出租,卖价是一口价,一万八千块钱。齐岭一听,比阿姨说的价要高,不过还是比较便宜。就说你那房子都快倒了,值不了那么多呀,房东说就那一堆一块,你要是愿意买呢,就这些钱,不买就算了,我接着出租。齐岭想我还是先不要这么快就答应他,于是说,那我再想想吧,如果买,我再给你打电话,房东答应一声,就挂断了电话。
齐岭回到家之后,把和房东通话的情况一说,孟庆云说那怎么办呀,咱们别要了吧,那个房子那么破,买下来马上就得维修,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呢,不合适了吧。
齐岭说要照这个价钱来说,还是挺合适的,不管咋说,那是个**的房子,即使不修也可以住人,当然我们要住的话,必须得修理,但是要解决住房的事,我看这个房子是个好的选择,我们俩走这么多天,情况也很清楚了,没有五七万块钱,要买个能住人的**房子,是不可能的,这个房子就是一万八,咱们也应该买,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不好遇到了。
孟庆云点点头,是这样,那你就接着和他研究吧,咱们要这个。
隔了两天,齐岭又给哈尔滨打电话,和房东说,你那个房子咱们再商量商量,一万八太贵了,那个房子都不像样了,房脊都踏了,你再便宜一点,卖给我你也就省心了嘛。房东说一万八已经是很便宜了,你也看到了,我那房后还有5棵成龄的杨树呢,你买到手那就是钱了。齐岭说那杨树我看到了,离房子太近了,根本就不好放,弄不好很容易砸到房子。房东说这样吧,咱们离这么远,商量事也怪费劲的,我小舅子在棣坡街道办事处上班,他叫苏东军,我把卖房的事委托给他了,你就找他商量吧,你们怎么商量怎么办。齐岭一听,心里觉得有门,就挂了电话。
“苏东军,苏东军,”齐岭念叨着,“这个人我也没听说过呀,还是找人问问吧,如果有谁和他熟悉,那这事就好办了。”想到这,齐岭来到李臣副主任办公室,李臣在外面联系的人比较多,齐岭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他。听了齐岭说完买房的事,李臣说:“苏东军这个人我知道,但是我和他不熟,我听说他和政法委的人秘科长宋国关系相当不错,你去找找宋国,我看这事就应该差不多了。”
有了这个线索,齐岭顿时觉得心里敞亮了,他和宋国比较熟悉,都在一个楼里上班,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个人情宋国一定会给的。齐岭当时就下楼找到了宋国,把自己的想法一讲,宋国说哎呀这事太好办了,苏东军是我的好哥们儿,我打个电话,准保办事让你满意。齐岭说这样吧,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就把他约到县委来,我跟他当面商量,怎么样?宋国说没问题,当下操起电话就打,开门见山说了齐岭的事,告诉苏东军齐岭是他的好兄弟,叫苏东军无论如何要把兄弟的事办好,然后约苏东军来县委找齐岭,苏说他姐夫也给他打过电话了,第二天可以来县委商量这事。齐岭一听特别高兴,谢过了宋国,回到楼上去了。
第二天上午,苏东军如约来到了齐岭的办公室,由于有宋国的关系,苏东军办事也很爽快,说他姐夫讲了,最少是一万六千块钱,但是杨树不带,齐岭一听杨树不带,那怎么行呀,当下把宋国找来,宋国见到苏东军,先七三八四数落了一顿,然后问道:“你就说吧,带杨树少不了多少钱?”
苏东军也觉得不好意思,赶紧解释说是他姐夫有话,他一手托两家,也不为挣钱,宋国说你别罗索了,实惠的说个价吧。
苏东军说既然都是好哥们儿,我也没法照我姐夫说的原话办了,他是要少不了500,这样吧,你就加200,都给你得了。宋国一听,说行行行,这还像个哥们儿的态度,小齐,我觉得行了,你看呢?
齐岭一听也觉得到价了,就这样当场订妥,约定3天内交钱,签订合同,那边就倒房。
事后,齐岭找宋国喝了一顿酒,感谢他帮了这么大的忙。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