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0-21
江海宁的老家是苏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爷爷是老革命军人,解放之后,曾在省城的公安局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那场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倍加艰难,拿着钱买不着吃的。于是,江海宁的爷爷自告奋勇地向组织打了报告,说自愿回家乡支援农村的生产建设。领导很是高兴,很痛快的批准了爷爷的申请,之后一家人回到了家乡。
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之后,省城公安局的领导又找到了江海宁的爷爷,说是爷爷为困难时期的政府部门解决了困难,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子女可以到省城读书,生活各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照顾。江海宁的父亲、二叔、三叔、三姑和小姑兄妹五人去省城上学了。
之后不长时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江海宁的父亲去了浙江的海宁,二叔和小姑去了鲁省的德城地区延城县,三叔和三姑又回了老家。江海宁的父亲江奉国在海宁插队期间,认识了来自胶州的王淑云,两年之后喜结连理,第二年生下了儿子江大林。不久,下乡青年返城,江奉国应征入伍,期间,生下了女儿江海宁。复员后,江奉国被安排到了省城公安局,后又调至皖省。眼见工作频频调动,江奉国和王淑云就把年龄尚小的女儿江海宁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儿子江大林跟在父母身边。这时,江海宁的二叔、小姑分别在鲁省德城地区的延城县安家落户,二叔安排在县武装部工作,小姑在郊区的启华乡乡政府部门工作。
刚刚五岁的江海宁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平日里有三叔和三姑的照顾,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江海宁五岁就上了村里的育红班,放学后跟小伙伴们到田里挖猪草,放牛羊。星期天和三叔一家人划着小舢板,渡江去卖瓜菜。江海宁小小的年纪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与农村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江奉国调至鲁省德城延城县启华乡担任派出所所长,妻子王淑云跟丈夫江奉国说,海宁的爷爷奶奶岁数大了,照顾江海宁也越来越困难,再说孩子长年远离父母,对以后的发展也不太好,于是二人商量着,将江海宁转学至延城,因江奉国在家排行老大,也打算把二位老人接来延城住,让老人颐养天年。然两位老人故土难离,说现在还能自食其力,有二儿子和三女儿照料着,还能在老家呆上几年。于是,江海宁与朝夕相处的爷爷奶奶依依惜别,来到了父母身边。
江海宁神色凝重地简要地讲完了她们家的家族史,眼圈微微地发红。
“唉,其他书友正在看:!”江海宁叹了一口气,“农村生活真得很苦,但它却让自己自小就产生了朴素的人文观念和纯朴的乡村情怀,我应该感谢我童年的生活经历,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与什么是善良的好人。”
许正扬静静地听着江海宁的讲述,他终于明白了江海宁不同于其他城市人的原因,江海宁具有城市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同时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江海宁,你是我最为崇拜的女孩儿,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漂亮,再就是没有歧视的平易近人的思想。这将是你未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许正扬沉浸在对江海宁的赞誉中。
“不会吧,许正扬,我有那么崇高吗,你的评价也忒超乎于现实了吧!”江海宁对许正扬的赞美之词感觉有些不太舒服,“许正扬,你发现没有,你特会讨女生的喜欢啊!”
“啊?有哪一位女生会喜欢我啊!”许正扬从对江海宁的赞扬声中醒来。
“因为你许正扬特会拍女生的马屁唻!”说着,江海宁从旅行包里拿出一瓶可口可乐,“给,许正扬,润润嗓子吧!”
许正扬赶紧摆了摆手。“我胃不好,不喝这玩意儿,我带来的有热水。”许正扬从兜里拿出一个不锈钢的保温杯。
“怎么样?默认了?”江海宁喝了一口可乐。
&nbs
别样年华别样红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