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八章 五将存三意

本章节来自于 龙引阙 http://www.lishu123.com/139/139368/
    

    张禧指出董文炳所言计策存有五大隐患,董文炳便询问道:“哪五大隐患?”

    忽必烈听到有五大隐患,并无过多惊讶,反倒暗暗有些欣喜,因为,一切皆按照自己预想那般,董文炳顺利将话题和思路引入到了分兵北上一事上。

    张禧分析道:“分兵应该有所侧重,这个我不否定,只是精兵都调去开平和燕京,一旦南宋派兵来袭,那留守鄂州的兵马岂不置于危险的境地,此为其一;其二,大王遭遇高手刺杀,他们岂会善罢甘休,一定另谋机会再行刺杀,一旦分兵,大王若是领兵北上,沿途漫漫,他们定会找到机会不顾一切再行刺杀,大王若是留守鄂州,那么兵力单薄,他们依然会再行刺杀,那么无论怎样,大王都处于危机之中;其三,大军动身,便是动静不小,如何躲过宋军和漠北王眼线,真正起到稳守鄂州,突袭开平之效,尚未可知;其四,早些日子,便有探子回禀,中原武林人士齐聚鄂州,意图不明,依着他们和我们蒙古的关系,难保他们不会趁火打劫,他们留于鄂州一日,便是芒刺在背;其五,杀手很明显是由漠北王派来的,大军北移,他们一定有所察觉,届时提前传信开平守兵,到时候,对方准备更为充分,北上攻夺则由速战速决演变成拉锯战,时间拖得越久,鄂州守军就越被动。”

    张禧不愧为智勇双全的老将,一番分析便道尽了当中所有的利害,就连忽必烈也暗中佩服张禧的卓识。

    张禧道完,望着董文炳,眼神里带着半分不服和半分自得,似乎要董文炳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董文炳承认道:“张禧将军分析得很对,可是,我依然坚持分兵北上乃是最为合理的计策。”说完便也摆出高傲的姿态,不愿服输。

    宗正和刘秉忠一直都是在旁观听,并无半点言语,忽必烈望了望刘秉忠,刘秉忠自然知道忽必烈的意思。

    这位最早追随忽必烈,一直在忽必烈身边出谋划策的老将,心思沉稳,极具宏远目光和把控全局的思路,当年在贵由、蒙哥和忽必烈的争汗之斗中,便是他向忽必烈提出避其锋芒,暗中养兵的长远大计。

    后来蒙哥为了制衡忽必烈,将治兵之权交由阿里不哥,便是刘秉忠提议让忽必烈远调汉地,治理汉民庶务,在治理汉地之时,忽必烈便在刘秉忠的支持下拉起了许多原属金朝的中原义士,他们暗中培养的武装扩充了忽必烈的势力,也正是如此才让忽必烈有了争汗的家底。

    作为元老和功臣,他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但,这位老将并不高傲,却是极度的谦虚,说到底都是筹谋大计之人,是忽必烈身边的谋臣大将,自有他的一番风骨,方才的一番争执,他旁观不语却不代表没有自己的主见,忽必烈也最为知晓刘秉忠的为人和个性,故而并未事先向其言语过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想听听刘秉忠自己的意见。

    刘秉忠见忽必烈望着自己,两眼相汇,刘秉忠便知道忽必烈想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故而,他缓缓起身,望了在场诸位一番,继而回道:“四位将军有两种观点,一方主张分兵北上,一方则反对;而我则两方皆不支持。”

    张柔等四位将军听到刘秉忠所言,皆好奇地望着刘秉忠,忽必烈亦是带有几分疑惑,忍不住询问道:“刘老,您这是何意?”

    刘秉忠虽老,目光却依旧犀利,他睿智的眼神闪过一丝锋芒,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精干和謀骨风范。

    在刘秉忠未开口以前,宗正便暗自揣摩了一番这位老者的心思,在宗正的心里,他也是不主张分兵之举,故而,当这位老者起身反对双方所言之时,宗正不禁感叹这位老者不惧忽必烈威仪的正直风范。

    刘秉忠语重心长地说道:“最坚固的城防往往不是从外攻破,而是从里面突破的,祸起萧墙之理人人皆懂,却很少人足够重视,大王胸怀天下,然,却家事未和,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敢问大王在兄弟相争,家事未宁的情形下又何以驰骋天下?”

    忽必烈听到刘秉忠所言,瞬间便领悟了他的意思,便沉默不语,转而深思。

    刘秉忠继续说道:“时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北归争汗之事,此事大定,则无后顾之忧,所谓有失必有所得,若是想鱼和熊掌兼顾,只怕顾此失彼,甚至妙手空空。”

    刘秉忠三言两语便足见其眼光之宏远,心怀之宽广,宗正不禁对这位老者暗生佩服,其所思所想与自己如出一辙。

    忽必烈似有犹豫,而刘秉忠也心知,自己虽是如此之说,可是终究是劝不动这位大王的,从进入营帐,张柔、董文炳和忽必烈共演双簧之时起,这位睿智的老头便洞穿了忽必烈的心思,若是有心听从,自会提前找自己商量,若是固执所念,必是早就计划妥当,如今叫自己阐述己见,也无非走个过场。

    刘秉忠虽然知道忽必烈最终还是会选择分兵北上的冒险之举,但是还是尽力陈述道:“我心知此番退去,前功尽弃,无功而返,可是,世事皆是如此,岂有时时顺意之理,不要忘记,我们不是要走得顺畅,而是要走得更远,为了走得更远,就应该有卓识远见,有弃有舍,如此方能走得更远。”

    忽必烈听着刘秉忠的句句劝言,无不深深触恸,可是,他还是想要一赌,他不愿看着死去的人就这样白白而死,无功而返对于蒙古勇士那便是耻辱,忽必烈虽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却还是逃脱不了骨子里蒙古人的执念,这一点,刘秉忠可以想得通,但是忽必烈不行,这便是一道无形的坎。

    忽必烈经过一番深思,仍旧固执己见,只那忧思的一瞥,忽必烈便看到了右后方的宗正,他这才记起一些重要的事情。

    忽必烈仔细地在心中盘算着,若是宗正确实能够为其解决分兵北上带来的困扰,那么也能说服剩余将领,如此便要好好重用宗正,若是宗正故意设套,那么自己将毫不犹豫地除掉宗正,再以宗正之死表示自己分兵北上的决心。

    “刘老所言极是,可是,若有计策能够解决分兵北上带来的五大隐患,诸位将军可还会反对?”忽必烈望着众将,询问道,

    持反对意见的张禧和解诚立即反应道:“不可能,哪有如此妙计?”

    刘秉忠望了一眼宗正,似乎终于悟透了宗正的来意,然,他却不知道忽必烈真正的意思。

    解诚和张禧反对分兵北上,自然会对宗正所说计策吹毛求疵,力求找寻到当中的破绽,而刘秉忠老练深沉,宗正所言计策是否可行,于他评判,试试便知,忽必烈早就看准了这两点,故而将宗正拉来,若发现他有构害之嫌,那么忽必烈也可以下定决心杀掉宗正。

    忽必烈听到张禧二人的质疑,自然也不敢将话说满,便将自己撇开,于是说道:“本王也不相信,可是这位梅少侠。”忽必烈指着宗正,继续说道:“他亲口对本王说他有妙计能够一举为本王解开困局,本王也不相信,故而,将他叫过来,让众位将军一同品评他的妙计。”

    宗正听着忽必烈所言,越发明了自己的处境,看着眼前的情势,看着刘秉忠这位老者的深沉城府,宗正感到此番就像进入鸿门宴,任何计策皆有疏漏之处,盛压之下,宗正不免开始有点担心,担心自己哪一点有所纰漏,到时被紧咬不放,那就糟糕了,看来要想平安度过今夜,除了要计策确实可行,还需加上一副能争善辩的巧舌了。

    “梅少侠,请!”忽必烈表面客气地请宗正陈述妙计,实际上却是抱着苛刻敌对的心态面对接下里宗正的陈述。

    宗正出于礼貌,便客气恭谦地起身。

    刘秉忠望着这位年纪轻轻的少年,看着他的容貌和风度,识人经验颇丰的他便敢断定,此子绝不是一般人,仔细观察了一番宗正的神色,刘秉忠倒觉着宗正是个实诚坦荡地人,便在初始之刻对宗正报以好感。

    张柔自然是知道忽必烈用意的,在他的心里,倒是希望宗正不是奸细,就算宗正所言计谋行不通也好,自己也愿意为其担保,留下宗正性命,可是,一旦发现宗正所言计策有构陷之嫌,那么恐怕谁人也饶不了他了,自己也只能顺应命令,斩除祸患。

    张禧和解诚倒是心有不服,不屑地望着宗正,巴不得宗正一说话,便立刻找到漏洞封杀掉宗正讲话的余地。

    宗正望着张禧和解诚的眼神,看出了二人的心思,觉着此时说话,正中二人下怀。

    好在,宗正事先将计策的关键写在了三张纸上,如此,倒是能够暂时在说话之初避开二人锋芒。

    宗正从怀中取出三张纸,从容淡定地说道:“破解分兵北上困局的关键就在这三张纸上。”说着便将三张纸递予忽必烈,忽必烈接过纸,看了一眼,一脸疑惑。

    张禧和解诚方才苛刻的心态瞬间被好奇冲淡了不少,张禧忍不住问道:“大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忽必烈将三张纸的正面对着一众将领,但见上面每张纸写着两个大字,分别是‘议和’,‘扶灵’和‘分引’。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笨石头的小说龙引阙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龙引阙最新章节龙引阙全文阅读龙引阙5200龙引阙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笨石头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