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再补充一点,大乾的罪犯不住这个招收的范围内,白鹿学院的追缉某些人物也不在这个范围内。其他的大凶大恶的人物,你们要是给我弄来了,不要怪我心狠。”已经感觉到不好的孙岐赶紧把话给圆了回来,最起码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大乾的不行,西凉的呢?蜀中就没有一个会骑马的,我找来一些会骑马的回来总行吧?”张辽也笑嘻嘻的接着问道,高顺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这三个人一笑,其他的四个人脸上立马僵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应该自己占便宜吗?这些人笑容怎么给人一种大大的不安呢?
“可以。”孙岐想了想,看着来自西凉的三人,狠狠的回答道,要想成立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是最佳的路线,一位成熟的军人对于孙岐有多大的价值,孙岐也想明白了,更何况孙岐自己的军队也没有想走平常路。
“我只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以后营地报道,迟到的扣除半个月的军饷和装备,迟到三天以内的,第一回合的比赛直接判输,迟到三天以上的,按军律处置。时间从明天的凌晨算起。”看到七个人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孙岐最后说到。
……
安排好一切紧紧赶路的孙岐,在中午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孙岐第一次感觉到八千人不是很多,是真的不多,看着岐山上眼神很是迷茫的十万人,孙岐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有多么的重。
真的没有想到呀,一开始只是想要救助一些活不下的人,给自己找一些干活的人,怎么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人?这才三个月的时间呀。没有想到四位家族还有孙家的信誉是这么的好,大乾其他地方遭受的灾难是如此的大,这些不想当奴隶的平民,这些在自己的土地上活不下去的人会这么的多,这才二十个行省的难民呀。
还有多少没有人想来而没有办法来的?多少被人逼迫死在家里的?多少欠着土地外债走不出来的?多少死在走向蜀中的道路上……
孙岐救不了所有人,朝廷也只是给与孙家一点的方便,给与前来蜀中逃难的人一些吃食,可是对于分封政治制度的实质,却没有人敢有办法。孙岐救下这些人已经算是一点功德,没有人知道没有关系,某一个地方正在记载呢。
看着孙家派来的人,给出的十万多的数字,孙岐沉默了很长时间,这已经到达孙岐可以救助的极限,钱财还在其次,关键还是蜀中拥有的粮食,或者说孙岐可以动用的粮食。
蜀中今年虽然没有遭到太大的灾祸,不过今年的收获也只是小年,蜀中本身的道路崎岖难行,加上商人们货物运输,粮食就难能可贵。孙岐可以创造财富,可是面对没有粮食的困境也没有半点办法。看着这些人茫然的眼睛,没有希望的眼神,孙岐感觉自己的每一步脚步是那么的沉重。
快马加鞭的派人明确的告知蜀中的孙百坚,岐山上已经不可能养活人了以后,孙岐就开始带领着爷爷孙子武给与的五百老兵,开设第一次正式的在岐山上的生活,时间大约是三个月左右。看着手下是这样的一团乱麻的建筑各种房屋,各种呐喊声,工匠们一个个的吵闹的声音,孙岐混乱极了。
十万人,工匠人数只是占据其中的一成都不到,这还是孙家出了大力气的结果,给与大乾相关方面很多其他的好处,否则不要说是一万人,就是三千人都要麒麟保佑。这些匠户们是大乾当中最低等的存在,是平民当中的底层,没有人真正的在乎这些人的生命,可是一旦战争开启,一旦某一项国家,行省级别的府衙要建设,这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孙岐得到的这些人就是逃脱国家征召的散户,算是各个家族里私自养的一些匠户。在这样的一个灾荒的年月里,这些本身就没有什么存粮,技能更是用不上的匠户生存的条件更是困难,否则孙岐就不可能得到这些匠户的加盟。面对大灾之年,孙岐的内心深处不知道是应该感激还是咒骂。
儿童还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人数二成左右,这些是没有多少自救能力的人,没有独立的可能,也是现在岐山最大的包袱,也是孙岐明确要有的包袱,否则在孙岐看来,没有这些人的存在,很多人的心思是不定的,不稳定的情况太多,孙岐都不知道拒绝了多少夫妻两人没有儿童和老人而前来岐山的人。
对于孙岐来说好消息还是有的,这些来到岐山的人,都知道要自己干大量的体力活,没有直接给与什么土地的说法,只有干活好的,得到主家的认可,才会有土地,有财富,有自由。
这些人来到这里,就是不想当奴隶而想活命的,简单朴实没有他求的活着。
三个月以后的现在,孙岐手里的紧要工程有岐山别院的二期,三期建筑,买房的钱财在建造前就已经到位,只要岐山别院的工程建设起来,安排好内部装修的一切,这些付了钱财的人就会入住。
开发岐山的工程,有用的树木被标下,等待开采和开发,没有用的树木被砍掉,建立临时的住所。有用的石头留下,家主有用,没用的石头全部都被变成工匠手中的材料,变成一座座房屋。没有用的野兽,天天的组织人驱逐,有用的野猪,兔子等等现在的人能吃的,敢吃的,可以吃的都遭了殃,人现在需要活着。
早早开辟的土地已经种下了孙岐带回来的高产小麦,土豆,玉米,瓜果蔬菜,等着这些东西救命呢,否则这个冬天能不能过都是不一定的事,当然这些作物都是在孙岐用玻璃打造的一间阳光房子里,这是最先清理干净的地方,也是岐山除了一号堡垒以外,最先打造的地方。
所有人都要登记照册,一旦发现隐瞒人口,哪怕是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都会在第一时间北驱逐,没有余地可商量,任其自生自灭,进入到岐山前,这是最后的一道关口,也是孙岐目前制定的最严厉的条款。
一旦住进岐山之内,发现有人离开,直接命人追逐斩杀,没有任何可以协商的余地。在蜀中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孙岐的做法。家主对于佃户执行家法,谁也管不了。
在孙岐的思想里救人归救人,但是这些难民们一旦签订了孙岐的条约就代表了不可以离开岐山,一旦离开就是背叛条约,当然这份条约不是在逼迫下完成的,所有人在来之前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还好的一点就是,这个明确规定的,近乎于圈禁的条款出乎孙岐意料的顺利施展开。
后来孙岐想了想,这样的情况也算是正常,多年的固有思想早就把这些难民们乃至平民们固定在一片土地之上,没有自己土地的人是生活不下去的,这对于平民们来说是才是正常思想。生于斯,死于斯,一辈子都在自己土地的百里范围内也是正常现象。只不过,孙岐把这项算是心口相传的平民思想给死死的规定。
这也是没有其他办法,孙岐的黑科技还有一些现在见不得人的东西太多,一旦不实行封闭管理,孙岐的麻烦不会少,甚至会是一场**烦。当初劝人离开来到蜀中可以活命的时候,这些都是宣读条款,孙家还有四位家族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明确说明,想要活着,想要有质量的生命,想要全家都有质量的活着,就拿自己的自由来换。
说句可笑的话,就是这一条的加入,很多原本有些犹豫的平民也就没有犹豫的加入到前来蜀中的逃难中。还有一些专门想要投机的人,面对这样的死条款,也绝了去岐山的心思,算是孙岐的一种另类筛选。
岐山里铁匠铺的烟就没有熄灭过,木匠们也有干不完的活,这些铁匠们还有木匠们每一天都会有学徒来学习,孙岐手下的一些图样就这样的展现在这些人面前。这些物品在未来里都是一通坊的商品。
瓦匠们在忙着修建房屋,看着自己修建的,自己马上就可以入住的石头房屋,瓦匠们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是一种尊重还有实物的自豪。当然了这些房屋的拥有权还在孙岐的名下,只是孙岐用一年一斤粮食的价格租给了瓦匠们居住而已。
这些有手艺的人都是第一批在岐山有着住宅的人,这是孙岐在岐山建设前下达的第一条命令,这些匠户们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命令,其他的不说,内心里的激动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种真正来自与高层的尊重,比起给与他们多少粮食,多少财物更让这些匠人们感动自豪。
在孙岐的未来设想里,以后的岐山上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项技术,这种技术在岐山上是代代相传的,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都会算是自己的部曲,孙岐后代的财富。岐山的未来里,匠户要达到六成以上的比例,这个比例连女性都要算在内,甚至在孙岐大胆的设想下,所有女性都要算在匠户的范围内,半成以上的军人,半成以上的高级人才,二成左右的农民,还有的就是各式职业的补充。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