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尹夕的提议不用说不会得到他的同意,他一人可以轻松来往于两城,虽说可以保护她,但是若非情非得已他也不想她身陷险境。留在顺西起码有军队的照应!没能去成的尹夕一脸的失望,但是情况紧急容不得他再耽搁,他倒要看看合城和卫城打的什么主意!
还有最令他不明白的就是为何尹夕变得如此积极,主动请求出战不说,还要参与查探敌情?莫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被她这么一抓,聿王一脸的愁容,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身手敏捷的他总是没能躲过尹夕的突袭,或者说对她,自己没有一点防备之心!
光凭猜测根本不能下结论,于是他们决定由荣王留守顺西,聿王则欲亲自前往卫城一探究竟,尹夕一听说要去探敌情,一把抓住聿王的袖子表示她也要去!
聿王对他此番见解表示认可,虽然他们未归顺西寒,但是西面能同天商抗衡的大国就是西寒。当然也不排除几个中等城池联合起来抵制天商往西扩张。而且攻打顺西前天商军明确知道与西寒未有冲突,他们不可能在战后进行干涉。而且若是与西寒交手,只怕他们这么点兵力根本无法抵抗!
这话让荣王深锁的眉宇久久不能舒展,合城卫城两国的正规军只有各自城主手上的军队,虽然他们熟悉西面的气候地势,但要他们跟天商对着干,即使能拿下顺西,也会遭到天商的追击!除非……背后有人为他们撑腰!
大军一到,聿王等人便立马进城同荣王军左副碰头。左副一见到荣王,立马大吐苦水。这一个月来,合城和卫城像商量好似的,左右夹击偷袭顺西,更占领各种要塞,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若不是偷偷派人去邻国求助,他们只怕就如瓮中鳖,后果不敢想象!
由于此次冲突源于百姓冲突,后引发军队战争,经过近一个月的僵持,百姓怨声载道。此时进城出城都有严格把守,而起冲突的另外两国也同样城门紧闭,出入都要严查。
二十天后,大军同周边归属国调用的一万兵马汇合,抵达顺西城,在城外扎营。
除了聿王军,荣王因为此次的失误也首当其冲,带了两万兵马同聿王军汇合后出发。
得此安排,岑丰激情满满,对他来说,这个决定是对他近几个月来的肯定!隐忍了这么久,他终于看到了希望!
他接受了邬哈的提议,还做了个决定就是将岑丰提升为此次大军的校尉,负责千人队伍。近几日岑丰帮忙铸造训练的器械大部分接近尾声,而不需要器械的几项训练也早已开展,由他协助教头进行指导。虽然目前未见效果,但是营中气氛却是非常不错。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尹夕的一再坚持让他们很不解,拗不过她,最终拍案尹夕当任军师,邬哈留在军营等晚歌消息,他聿王则亲领着一万兵马出征。尹夕想不到他会愿意带一个只有一万兵力的军队,加上知道他一直有其他事在忙,表示她同邬哈一起去便可,他大可以在家呆着运筹帷幄!但是聿王却没有理会她的建议,心意已决,无人能改!
荣王军的左副已在前线,指挥驻守兵力以及从就近的城池调用的兵力。考虑到届时会从周边国家调兵,以及马上进入丰收季,聿王军最终调了一万兵力相助,邬哈请缨当此次统帅。怎料尹夕也想同去,她是想给自己多一些磨练的机会,虽然邑城之战取得不错的反响,但毕竟只是一次战役,若决心为聿王效力,此时的她还太弱了!
但是顺西刚经过大战,损失惨重,实在不可能再树敌。而且一旦顺西归顺天商,周边的小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容不得他们多想,聿王已经派人通知邬哈准备次日出兵。
荣王攻下的城池叫顺西城,归入天商后将为天商最西面。该城以西多数城池为西寒所有,好在这次起冲突的卫城同合城并未归顺西寒,否则将变成天商同西寒的冲突,那么周边小国都会遭殃。事件起因是卫城一只商队途径顺西郊外被劫,同一时间合城的军库被盗,矛头直指离两城最近而又刚归顺了天商的顺西城。
此时聿王军中也相继让部分将士返乡探亲,但是没有荣王军夸张。怕是荣王没有想到以天商的名义还有周边小国来犯!
荣王已匆匆派兵出征,但是此时遇到军队返乡之人过半,加上需要留守军营的人,能出征的将士不多,因而荣王请求聿王军相助。
这头的尹夕看得津津有味,忽见聿王进到书房内,身后跟了一个小兵,原来之前荣王刚打下的西面的城池同周边两个城池起冲突,虽然荣王留有军队驻守,但是战后城中百姓厌战,眼下已然失控。
两位老国王果然是老谋深算!只是这四大家族真的如史书上记载着如此安逸吗?过去的天商同现在根本没法相提并论,老臣们想要安逸可以理解,他们的后代们也会一直保持沉默吗?对于当年被设计拿走的兵权,真的心甘情愿吗?或许他们只缺少一点外力就能使那正躲在某个暗处的小小萌芽茁壮成长……
促成荣王之女千雪嫁入文家,常年住在文家所有的城池。因此才有这么多年来一直和谐的相处。
最终四大家族除了十个大城池的主权以及兵权外,天商国的兵权还有其余城池的主权全归入老天商王手中。为了安抚这一变故,老国王老不吝啬地全方面支持四大家族的城池,而且那时候这几个老臣人近中晚年,拿到这十个大城池后,收入自然不再话下!又有世袭官阶,也甘愿退为文官,也不愿再征沙场!老国王更尊称苏氏为师,负责王子们的学习!
在一次出征一个大城池时,牺牲本国利益,同对方城池达成协议,故意让苏氏一族的军队陷入困境,四大家族在私底下一向以苏氏马首是瞻,这一出事,都急了。老国王于是会见了三个家族的老臣,称他们未做好事先调查,贸然出兵,将苏氏陷入困境归咎于三家。一向由苏氏出谋划策的三家一下子百口莫辩,在老国王的计谋下,以为了他们不伤和气为由,老国王愿用十座大城交换拿到他们手中的所有兵权,亲自出征救人。同样老天商王直接以兵权相要挟,苏氏无奈同意交出兵权,这才获救!
二十岁的老天商王继承王位时,这一帮老臣子果然按耐不住了,私底下将他们原有的小城慢慢合并,这样扩大小城的同时又以手中城池个数不足十个而请求老天商王再赐新城池。当时老国王根本想不到他们会用这样的办法来扩张自己的势力,意识到事态严重性,老天商王最后想了一个办法。
不过尹夕发现,书房中并没能找到其它四国在合并前的正史,所以她只能从野史中推敲出,当时狡猾的老老天商王只是许诺十个城池却并没有说清楚城池的大小还有地理位置,在后来的十年,四大家族拿到的城池只有两个分散较大的,其余都是离大城较远的的小城。其实这是老老天商王为自己的子孙图一个安稳,他防着他们,因为最年长的他,最终会比他们更早离开这个世界。而分散的势力让他们不容易有造反篡位的念头。
史书记载老老天商王承诺四大家族以世袭制继承朝中要职,并且在后来扩张领土的时候,每个家族最多获得十个城池的主权。这在当时对都是小国的他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若以他们一个城的能力要拿下十个城池根本不可能,且会遭到其它国家的偷袭。但如果结合五国之力便有可能实现!当时的老老天商王开出这个条件,实际上他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他放眼的是整个东面的城池,所以承诺四大家族十个城池在他眼中根本微不足道。
这四个国家的城主分别是泰安苏氏归平文氏故城古氏江安江氏。老老天商王分别分别拜访了四国城主后又与四国一同在天商正式会面,最终达成协议,以最年长的老老天商王为首,五国合并成立后来的天商国。
天商正史上记载五十年前,老老天商王执权期间,天商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当时他雄心壮志,独具慧眼,看出若要强大,这个国家不管是物资还是地域都无法满足发展,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临近的四个小国。
好在王府中的藏书非常丰富,聿王除了收藏各国的正史,还收藏了许多那些不被认可的野史。这么多书籍,让尹夕在书房一窝就是好几日。
聿王府中,晚歌离开后的几日,尹夕正翻看着天商国的各种记载。在她看来,在别的方面她没能像晚歌他们一般帮得上忙,但是她希望可以通过对天商历史的了解,了解天商国的内部矛盾。一个政权一旦有权势之争,当中必有利所趋,她要试着找出对聿王有利的一方。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