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犹如白驹过隙,新千年已在眼前。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浩宇没有发表一张专辑,T.K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颗流星,在娱乐圈的夜幕中悄然划过。那张迷你专辑中的两首歌已经被人翻唱成多个版本,渐渐地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的主人公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主人公已经放弃了音乐这条道路。时刻通过网络关注韩国娱乐圈的他,在得知徐太志与孩子们解散,徐太志只身来到美国之后,便一直在寻访这位韩国音乐教父。功夫不负有心人,浩宇终于在98年的时候找到了徐太志。此时的徐太志刚刚从解散隐退的低谷当中走出,低调发布了solo专辑。然而此时的韩国已经成为了偶像组合的天下,H.O.T已然如日中天。而且在韩国国内,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solo出击的徐太志再次成为了批判家们的攻击对象。尽管从徐太志和孩子们出道伊始,韩国国内对他们的批判就一直没有停歇,而当年与公演与伦理委员会的冲突也成为了他们集体隐退的诱因。这次专辑本来就不是以大众性为目的的,所以反响平平也在他意料之中。但攻击他那些人的不遗余力,也让他意识到了他在韩国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无论是组合,还是solo,他都会被打压。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这之后的音乐道路上徐太志确实受到了各种非难。
(在这里简单向不了解的同学科普一下:在当时韩国歌手发布专辑之前都要将专辑送到这个“公演与伦理委员会”审查,然后按照这个委员会的要求删改歌词。在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四辑当中《时代遗憾》批判的是当时所处的“奇怪时代”中的**现象,以及对这种现象的不满;《e》讲述了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必胜》虽然讲述的是失恋痛苦,但因为歌词不当被要求更改或者删除。徐太志认为这是对“表达自由”的压抑,气结的他索性将《时代遗憾》的歌词全部去掉,直接保留演奏版本,而《必胜》和《e》则是什么都没改就直接发行了。尽管这种“提前审议制度”在徐太志和孩子们歌迷的努力下,终于在他们隐退多年后被彻底废除。但是公然挑衅娱乐圈规则,甚至直接暴露社会弊病也给批判家们落下了口实,即使宣布隐退依然不能停止这些口诛笔伐。所以大家也应该猜到了笔者说的有心人是谁。)
浩宇找到他自然是为了拜师学艺,没有比这位韩国偶像的鼻祖更了解K-pop的人了。相比于Babyface的忙碌(平均一年要参与近20张专辑的制作,同时还要自己写歌录制专辑),这位正在美国追逐自身音乐理想的郑大师就清闲得多徐太志是艺名,原名郑铉哲,也更有时间来指点浩宇的音乐。徐太志和孩子们解散之后,成员杨贤硕成立了Y.G娱乐公司来延续自己的音乐梦想;李juno也投身娱乐产业寻求发展;徐太志来到美国寻梦,却发现此时的韩流在美国强大的文化同化能力面前,根本翻不起浪花。有心回国,可是处在风口浪尖的他,却也不想自讨苦吃,好歹在美国也算过的清静。相对平淡而清闲的生活也让他起了收徒的心思:既然自己已经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为什么不培养一个接班人继承自己的风格成为韩流的新标杆呢?
我是长长的分割线
“徐太志先生,冒然来访,十分抱歉。这是我的名片。”浩宇用还算流利的韩语向为他开门的徐太志打着招呼。
徐太志看看手中的名片,又瞧瞧眼前的半大孩子,依然有些惊讶。身为专业音乐人的他当然听说过T.K的名字,不过眼前这个孩子真的是T.K?这么小?而起还是个韩裔?
“能在美国见到先生实在是我的荣幸。早在得知先生来到美国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寻找先生。”
“你是韩国人?”身处异地遇到乡音总是亲切的,徐太志的声音不禁有些兴奋。
“不不不,我是Z国人,虽然现在被一个韩国家庭领养,但我依然坚持认为自己是个Z国人。”
“原来是这样,你的韩语说的不错。不过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神秘的T.K是个美国人。”
“多谢您的夸奖。我现在的国籍也确实是美国,但我还是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Z国人。”一提到自己的祖国,浩宇的情绪有些小激动。
“真是个有趣的孩子,既然来了就进来坐一坐,喝一杯饮料吧。”徐太志当然不会以为眼前的孩子只是过来打打招呼,无事不登三宝殿,从浩宇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消息是这孩子一直在找自己,为什么呢?
“徐太志先生,我来拜访您是想向您学习音乐。”几年过去了我们的主人公貌似依旧不懂得寒暄,还是那么喜欢单刀直入。
“可据我所知,你是Babyface的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还需要我来教你么?”徐太志听了浩宇的请求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自己虽然在韩国风生水起,可人家Babyface已经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明星了。二人没有可比性,尤其是在美国。
“是我表述不周,我的意思是向您学习K-pop,毕竟没有人比您更了解这种音乐类型了。”面对对方的反问,浩宇的态度更加恭敬了。“况且老师平日过于忙碌,几乎没有时间指点我的学习,这几年来我也只有在制作那张迷你专辑的时候能够跟在老师身边学习。您应该知道,老师专注于R&B风格的音乐,对于K-pop的理解自然是不及您的。”不得不说浩宇真的不会说话,更别提什么语言的艺术了。要是比辩论,比噎人,那他自是一把好手;要是比沟通能力,那就真的是呵呵了。这不,不知不觉地就把人给得罪了。
这小子居然暗指我很闲?徐太志不禁有些气结。不过言语之中对于K-pop的认可也让他有些欣慰:原来韩流在美国也是有认同的。这也让他很好奇,为什么这孩子会对韩流产生关注,仅仅是因为被韩国家庭收养?可这孩子刚才不还强调自己是Z国人么?“K-pop,没想到在美国居然也能听到这个词,你对它感兴趣?”
“当然,先生。”浩宇回答道“我知道现在西方世界主流的文化是以英美为首,但在东方却是百家争鸣。韩语相比于汉语和日语,书写更方便,词意更直白,对于西方人来说便于学习,这让K-pop有了让其他国家人民接受的先决条件。Z国的流行音乐就是因为汉语难以学习的原因,传播范围有限的。”浩宇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目前韩国这种公司培养练习生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将K-pop推向世界的有利方法,相比于从人群中直接选拔人才直接出道,这种先选材再培养的的方式方向性更加明确,通过公司的后天培养和企划,降低了对艺人先天实力的要求。毕竟像您这样的先天对音乐充满感觉的人并不多见。”我们的浩宇同学终于察觉到了徐太志好像有些不高兴,连忙把对方捧了一捧。
就在这样一问一答之中,徐太志逐步了解了浩宇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渴望,答应指点他K-pop的学习。甚至为了方便浩宇求教,还把临时的住所搬到了浩宇家附近。不过徐太志对这名弟子却也不甚满意,有灵性是不假,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也不假,可音乐基础确实是一般般。缓慢地学习进度也让徐太志看得直着急,于是乎两人见面的次数越加频繁了,甚至有的时候浩宇晚上会在徐太志家里面过上一夜。渐渐的,郑氏夫妇也与这名韩国来的老大哥亲密起来。
徐太志可以称得上是位严师,此后的日子里二人合作了产生了多首作品。这些作品被悄悄的发往韩国,以Storm的新艺名发表。(用徐太志的话说,T.K这个名字已经被打上了Babyface的标签,用这个名字发表韩语歌对浩宇影响不好。)其中不乏浩宇最熟悉的李贞贤的经典作品《哇》《换掉》,一时之间李贞贤名声大噪;而韩国媒体却对这两首歌的作者Storm毫无所知。就像当年美国媒体只知道T.K是个孩子一样。
我是长长的分割线
本章向大家推荐的是MJ的Earthsong地球之歌。流行音乐天王的经典曲目,感动世界。作者是听一次哭一次,MV更是经典,强力推荐。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