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柔柔听罢惭愧不已,勉强挤出一个笑,说道:“妹子,姐姐与你相处的时间不长,还以为你抽身逃了,原来竟是误会,姐姐这里先向你赔个不是。 ”语音才毕,拱手抱拳礼拜。归妹跳下桑树枝,止住道:“诶,柔姐姐,那个时候要是换做是你出去狩猎,从而长时间还不返回,我也会疑心你丢下同伴独自逃跑,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你用不着自责。”师柔柔脸上一红,握住归妹手儿柔声道:“妹子,你人真好。”她说这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她方才厚着脸皮挽住苏诚手臂,而归妹却没见一丝懊恼之色,这是感激,第二是她要与苏诚相好,中间还有许多难处,如果归妹肯从旁相助,一切便会事半功倍,这里抢先夸赞她,是有主动巴结与求和之意。
这些俱都是女子心思,苏诚哪里想得到其中波涛暗涌,见两女相视而笑,自认识以来从未见这么好过,不觉暗自庆幸不已。三人看已出来不少时候,想必司徒德前辈已经回过神来,当即又手拉着手信步走回木屋。穿过一排桑树,只见司徒德负手站在门口。四人出了桑树林,以他们的脚程,只用了半个时辰便来到了紫薇小镇。
紫薇小镇因与下香镇隔着一片山岭,所以都同为边界小镇,下香镇属于涴溪州所管,紫薇便属于杨柳洲统辖,但商贾富豪却大不如下香镇。杨柳州有天下最为闻名的芙蓉城春秋书院,文化所及,是以虽然紫薇小镇较为疏远贫穷,但是镇上私塾传来的孩童读书声却是朗朗上口,随处能看到打扮干净整洁的书生秀才。
小镇依山傍水,格外秀丽。四人坐在小茶楼中,打算歇脚之后由司徒德带着去朋友家借宿。极目望去,只见远处田中耕地的农夫,一手掌握着水牛走向,一手拿着书本专心一意;水边农妇谈吐举止优雅,笑而掩面,显然涵养极深。
师柔柔生于木兰州,长于梨花城,虽自小受了桃花源精心栽培,但是红花会的商贾之气到底还未脱去,见了此景,摇头叹道:“春秋书院不愧乃神州大地一等学府,一个诺大的杨柳州,竟连老幼妇孺都受到了极大影响,一言一举莫不淳朴正派。”司徒德和声道:“小姑娘也是河西之人,难道没有受到书院文化陶养?”师柔柔笑道:“自然也受到教养了,只不过其他州比起杨柳洲来说,影响要小很多。”
归妹笑道:“据史书上记载,在祖师爷创立书院之前,我神州大地分为诸多小国,各国之间为了利益,互相使用阴谋诡计,在这个环境下,人人都是背信弃义,道德沦陷。祖师爷为此深感悲痛,以莫大的决心,发愤求知,四处弘扬道德仁义礼教。但那时人心已经中毒颇深,一个人要想以微薄的力量便改变过来,那是决不可能,所以祖师爷在深思之后,退居在杨柳洲,开办私塾,建立了阳明学院,其目的是想把自己的道德衣钵传给有资历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延续自己的道路,但想百千年之后总能把人心改变过来,其实这是一个伟大深远的谋略,以目前看来,祖师爷当时的决定太正确了。至于这个阳明学院,开始是很小的一间屋子,只能容下二三十个学生,后来因为祖师爷名声远扬,有很多学生慕名前来听讲,其中有一个学生很有钱财,于是出钱修了一座十三层高的大楼做为私塾课堂,这便是屹立在春秋书院中的阳明大楼的由来。”
苏诚极为仰慕,只觉只有像祖师爷这样才不枉白活一场。师柔柔叹道:“我虽然没有去过春秋书院,但阳明大楼是历代掌门院子的居所却是久有耳闻,还听说大楼里面藏书万卷,其中有四书目录与春秋宝典两大仙派奇书。”归妹轻轻抿了一口香茶,笑道:“众所周知,春秋书院只有四书目录,而春秋宝典早失传一千年之久了,我有时想去查查此书下落,然后震惊当世,但奈何时间相隔太久,线索又太少了,已无从查起。”
司徒德摸着胡须皱眉道:“以小姑娘的口气,又对春秋书院了解甚深,莫不然是书院中人?”归妹潺潺一笑,淡然道:“什么事要想瞒住前辈可真不容易,这样也被你猜出来了。春秋书院有个教书的老师姓朱名长春者,正是小女子表兄,这些事都是他告诉我的,我也沾他的光,有幸到春秋书院中一游。”司徒德呵呵大笑,点头道:“难怪,难怪。春秋书院有四大门,教授的东西各有不同,其中西门乃我修仙练法一派,老夫是有听说西门中有朱长春这么个人物,还听说他法力深厚,在四大派中颇有名气。”
师柔柔起身抱拳道:“原来妹子是朱前辈的表亲,姐姐先施礼了。”归妹忙把她拉住坐下,调笑道:“哎,早知道表兄名头响亮,我就应该先打出来了,却不知道吃了多少没名气的亏呢。”三人大笑,都知道她是清楚在外行走打个招牌好行事,只不过是她不想罢了。司徒德止住笑,认真道:“以姑娘资质,要不了多久名声必定比兄长更加响亮。”师柔柔叹道:“前辈有所不知,妹子天生有寒冰绝症,修炼法术却不能了。”
司徒德脸色微变,半响才摇头叹道:“真是奇怪,我说这个小姑娘懂得很多,为何却只有内力而没有法力,却原来如此,当真是天妒红颜,天妒英才。”归妹没想到苏诚哥哥连这个也对师柔柔说了,只觉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不应当被第三个人知道,于是冲着他堆着笑脸狠狠瞪了一眼,当即又转开脸笑道:“这个病听着凶险,其实是有药可救的,前辈不用担心。”司徒德顿放下心来,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苏诚见归妹瞪眼而来,因心性迟钝,不明所以,此时心思还放在春秋书院之上,问道:“妹子,你说了阳明楼的来历,还没说春秋书院是怎么来的呢?”归妹这一会气已消退,说道:“在祖师爷死后,门下最为杰出的七十二位弟子以阳明楼为中心,合力建立了春秋书院,之后想到出世与入世有别,所以又分出了东西南北四大门,分别为东货殖,修习赚钱之术;西仙法,修习长生不死之术;南谋略,修习长短纵横之术;北治国,修习治理平天下之术。在这四门里,又分了阴阳,算命等小门类,正是普天之下各路术数俱都在其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