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过得十分漫长,清早回城,傍晚入宫,入夜答卷,不知不觉,已是四更。
李衍秋更是疲惫,早朝时与群臣斗智斗勇,退朝后又足足折腾了一天,他疲惫地靠着,彼此便安静地对视,谁也没有开口。
外头仍下着雨,这雨铺天盖地,伴着风声敲打在窗上。
“什么声音?”李衍秋被岔开了心神,缓缓道。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段岭答道。
李衍秋忍不住笑了起来,悠然叹了口气。
段岭知道李衍秋兴许已朝武独问清了自己的来历,身世年纪婚否……倒是一时再生不出别的问题了。
“卷子是你写的?”李衍秋问。
“是,陛下。”段岭答道,心想当然是自己写的,还有谁会帮我考试不成。
“你的文章,令我想起一个人。”李衍秋说。
“是陛下的朋友么?”段岭问。
李衍秋答道:“他惜字如金,从来不写文章,不过有些话,他也说过,譬如说‘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他在御书房内待了多久?”蔡闫问道。
“不到一盏茶时间。”冯铎答道,“后来儿郎们还想再跟,被武独发现了,只得先撤回来。”
“卷子呢?”蔡闫颤声道。
“还在御书房中。”冯铎说,“陛下已经看过了,殿下,如今不管再做什么,都再无用了。昨夜陛下传令,命国子监通宵达旦判卷,今日初晨开始评录。理由是洪水泛滥,不得再耽搁。今天下午就会张榜,后天召集殿试。”
“这么快?!”蔡闫难以置信道。
冯铎说:“待得殿试后,再要下手,就是诛杀……诛杀朝廷命官了,殿下?”
蔡闫披头散发,站在殿内,不住喘息。
“传乌洛侯穆。”蔡闫最后说,“你退下吧。”
“牧磬——!”
段岭坐在船头,在丞相府的后巷内朝内吆喝,武独则撑着这条小小的乌篷船,站在船尾。
牧磬从二楼窗户内探出脑袋,见是段岭,似乎还有玩的,便欢呼一声,赶紧下楼来。
“带点钱!”段岭喊道,“多带点儿!”
“要多少?!”牧磬说。
“一百吧!”段岭说,“我这儿有你爹的手书,先去把东西领了!”
昌流君扔出一袋银子过来,“当”的一声砸在船上,连着段岭与武独的一点积蓄,共有二百二十两白银,四十两黄金。
三人坐在船上,武独持篙一点,小船拐出巷外,进了正街,朝城南驰去。江州两道百姓苦中作乐,各自从二楼搭起了棚寮,依旧开张做生意,不少人划着船,小孩子们坐在木盆里,划水来去。
江州一夜之间成了水城,段岭忍不住好笑,牧磬更是第一次见这景象,兴奋不已。武独先是把船划到黑甲军府外,见谢宥站在船头,正乘风破浪地出去巡城。
“谢将军。”段岭递出丞相府中的手书,说,“请你签个字,便宜行事。”
早上起来后,段岭便先去见牧旷达,找他要了一份丞相的批文,调用城中粮米,暂行赈灾,又带了不少钱出来,额度不够便花钱买,却仍得谢宥点头。
有了牧磬在,想必就是个活生生的令牌,谢宥打量段岭两眼,段岭身后跟着两大刺客,又有丞相府的少爷,便为他签了字,江州军拨出十条小船,供他调用。
于是段岭领着十条黑甲军的乌篷船,让人把船上的蓬暂时拆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往库房里去。领到粮食后,再七拐八绕,由武独带头,散入大街小巷之中,前去分派粮食。
这是他的家,他的国。
段岭把受灾的百姓接上船,再送到高处,亲手把粮食分发出去后,抬头看着远处已成汪洋的江边,不禁叹了口气。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