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良心本自母胎带
关于消失的钱袋,宋青书直到回了家才发现,它已经消失不见了!
“爷爷!你这算不算偷那?”
“当然不算!我这是抢!”
谷远庆幸,武高峰的冷幽默还没有变,心中不免多了些亲切的感觉。
一边走,谷远一边给武高峰说着当初武高峰跟自己聊的往事,说说笑笑间几乎忘掉了脚下的路程。
“到了!以后这就是你的新家了!来给爷爷抱抱”说时迟那时快,一进家门老人便将百十来斤重的谷远,轻而易举的抱了起来!
入眼间,浩大的宅院间竟然没有一个生灵,满院落叶早已不知经过了几个春秋,四周亭台楼阁之上的蜘蛛网已是,满目昆虫。
穿过大院,来到后院,……
这人间那!没有几个正常的人……
从见到武高峰开始,谷远的耳边便不停的回响着爷爷的这句话!
在武高峰的眼里,唯有那些修仙的人才是真正的正常人,一袭青衣常伴,半卷长生共存。只求天地真意,不问世俗烦心!
一晚上的畅聊,谷远大概知道了武高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儿子的眼里苛刻的老人,武高峰眼里太过善良的父亲……
大徒弟齐御风,是个笨蛋,只会练武,不懂人情。
二徒弟刘云海,是个疯子,练起功来根本停不下来,谁打扰就和谁急。
三徒弟宋青书,是个一根筋,只会报恩,不想回报……
至于谷远,就是个傻的单纯的孩子,一块璞玉!
未等爷孙俩起床,门外早已站了许久的三兄弟却迟迟未动,蛮怕惊扰了师傅的美梦……
齐御风,青县御林军统帅,总领三万兵马,是一个身高一米八黑黝黝的汉子,四肢粗狂,满脸胡须,像极了传说中的张飞。
刘云海,万鬼窟二当家,身高一米有七,虽不如大师兄齐御风那么粗狂,但是从他优美的线条中,不难看出此人的爆发力,尤其是那双犹如苍狼般的双目。
宋青书,徐家的教书先生,一袭素缟,满脸的秀气谦卑之色。
“带人来了没?”郑武高峰一睁眼,不用想就直接说了这么一句话。
紧接着师兄弟三个,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老头子是不是在说梦话。
“先去打盆水去!老子要洗脸……”
“唉——”听到这句话,兄弟仨终于明白了过来老头子没在说梦话,随机三人放下手中的山珍海味,立即四散而去。
“没有!”
“没有!”
“老三你——?”老大老二眨眼间将整个院子找了个遍,却始终找不到脸盆的位置!
“我只找到了这个……”老三捧着香炉很吃力的向两位师兄走了过来!
“我只发现了这个!”青书一脸尴尬!
“将就着用吧!我下去打水……”
“还是我去吧!井口太小你进不去!”原本捧在青书手中很是吃力的香炉,被二师兄刘云海单手很轻盈的拽了过去。
“爷爷的房子是不是很破?小远!”
“没有哇!别原来的家好多了!”
“那就好!想吃什么?一会儿爷爷给你买去!”
“这是什么?好多好吃的啊!”洗漱完毕的爷孙俩,自顾自地看着地上的美食交谈了起来!
“你们就没多带点人来吗?”
“我这就去叫人!”不明所以的老二直接准备去叫些人过来。
“不必了!先等我把话说完!”
“你们怎么不吃呀?”
“他们不饿?”
“吃完饭,我和小远上趟山,晚饭之前,我要这里恢复原来的样子^”武高峰,冷不丁的下了命令,让弟兄三个悔不当初。
时隔数载,师尊好不容易的命令,让师兄弟三个兴奋异常,即便不知道命令的内容,但是却还是那么的亲切。
面对老人,三人除了崇拜之外,还有就是救命之恩,突如其来的逐出师门,三人无时无刻不想念这个和蔼的老人,要不是老人决绝的永不相见,三人就算死也会日夜陪伴老人膝下。
武高峰带着谷远,先是买了整齐的衣服,后来上了山上的坟地……
“阿祥!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徐府,许常德带着满脸的笑容,欣慰的看着屋里玲琅满目的礼物
“老爷!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管家阿祥,很有信心的回到。
“兰儿!风儿!快点……”
“父亲大人!”
“今日你俩一同陪为父去见武老前辈!”
“这些都是送给武爷爷的吗?”
“怎么?不够吗?还是那里不好呢?”听到这里,许常德很严肃的反问道,好像生怕礼物有所欠妥似得。
“不是的!父亲大人!孩儿是说这么多东西,武爷爷家里能装下吗?”若风根据老人的穿着打扮,直接推理着武高峰的家,在他的思维力武高峰的家肯定没多大!
“呵呵——”许常德笑而不语!
直到见到武高峰的家,徐若风才知道父亲笑而不语的原因!
入眼来,八尺宽的大门左右齐开,那门梁足有一仗来高,原来被摘下的牌匾,现在又重新被挂了上去!
古朴的牌匾上,醒目的写着两个大字——政府!
院里嘈杂的声音引起了许常德的注意,向前迈了几步后,暗笑一声,看来自己带来的杂役是多此一举了。
只见,院子里两个身影飞速的移动着,不停地擦拭着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唯有一个反应迟钝的人,正拿着扫把推着院子里的落叶,只见青书满头大汗,不停地挥霍着自己的体力。
“你们是何人?”徐府的人身后突然出现了两拨人,足有千余人,将整个街道都挡的严丝合缝!
“家主!你来了!”闻声宋青书放下手中的扫把,缓缓地朝门外走来!
“青书!武前辈可在?”
“不巧!师尊一大早就上山了!”
“哦!”
“我看家主还是明日再来吧?”青书望了一眼院子里不算太能见人的环境,不好意思的向许常德说道。
“呵呵!也好!替我向武前辈好!”放下礼物,徐府的人没有和东面的众人借道,而是从西面绕路而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