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呢,玉成哥你觉得,网文跟传统小说最大的区别在哪”小琪反问道,“从读者跟作者的关系上来看”
“区别我想想”蒋玉成皱了皱眉,思考了片刻,“嗯应该是作者更容易受到读者的影响吧”
“没错,就是这样”小琪点了点头,“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于网络小说的作者可以与读者进行更加方便直接的互动。.`
当然呢,我也不是说传统的小说作者和读者之间就缺乏互动自从有了连载,就有了互动。即使是传统流行小说领域,作者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案例也有过不少,比如柯南道尔来说。这种沟通互动更加普遍和深刻读者们以前读了某个文段,觉得不满意的话。.`需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才能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作者,而现在只要在书评区个帖子就ok了。”
“嗯,这点我也能感受到”蒋玉成点了点头根本就不需要小琪举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蒋玉成自己就已经感受到这种“互动性”的存在了:不说别的,光是自己的作品。他写完一章,过更新之后,读者群里的铁杆死忠读者就会很快给他反馈,而一般的读者通常也会很快就在书评区里留言。
一般情况下,一本热门的小说,通常书评区刷屏的度是比较快的而当作者刚刚写了一些“高能”的内容的时候,读者们通常马上就会在书评区里自己对新章节的吐槽,可以说即时性极高。网络这一载体。在让连载更新变得碎片化,日常化的同时,也大幅加强了读者跟作者互动的属性。
“这种互动,并不局限于一般的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层面,”小琪接着补充道,“除去可以给作者提供资料扩展思路之外,读者最热衷的恐怕就是在自己喜爱的小说中扮演一个龙套角色了这点玉成哥应该也见到过吧”
“当然见过了”蒋玉成说道,“最近还有读者来找我要个出场的名额呢”
这种“找作者要龙套”的风气。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蒋玉成也不知道这应该是已经没法考证的事情了。开始的时候,这些热心的读者们扮演的也确实都是过场龙套。很多角色往往只是露了个脸,甚至干脆就成了很快就便当的炮灰。
但随着这种风气的展,渐渐的有些作者有意无意的开始用读者扮演的人物来充当小说中相当重要的配角。`比如蒋玉成曾经看过的,小说窃明中的赵慢熊sgbear,其本人著有克里姆林宫的狼人,该书主角别尔科夫还曾经在赤色黎明中出场。极端点的例子。还有像大宋金手指这种主要配角都由读者或者作者熟人来扮演的状况。在龙空sc这些写手扎堆出没的论坛上,更是活跃着一批以出现在各个小说中为乐事的龙套党
这些龙套们频繁地出入于各大位面,每个人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性格。擅长制造机械但总会断鞭的萧白朗写手小白狼,因为习惯性tj,号称“投鞭断流小白狼”总是壮烈而亡的章肥猫章渝喜欢开大炮的李一挝中枪中成筛子的深河桑蒋玉成不知道之前找自己做笔录的那个林深河是不是网络上的深河桑本人,还有妹控李赤骑本尊id真红骑士,有人曾经将其误认为是“红色枪骑兵”,也就是余宝晨当然更不能忘了无处不在的王启年
毫无疑问,通过这种id的角色扮演,读者加深了对小说的代入感,作者则省去了塑造角色特别是取名字的麻烦,直接从求龙套者中选取合适人选填坑即可。事实上,蒋玉成本人也曾经申请过,在火球的距离中让自己的主角蒋方鼎出场,扮演一名解放军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歼24a飞行员。到了后来,像王启年林深河这种龙套大户甚至都不需要申请就被作者直接拿来使用号称从不中枪的深河兄,甚至曾经通过度娘现,自己居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许多部小说中赶场
“龙套党虽说能够对小说写作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大配角。”小琪继续说道,“但说到底,这种小说也只是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变体而已小说的主线仍然掌握在小说作者手中,决定剧情大方向的主角仍然是主角在现实中的投影,也就是作者本人。龙套党什么的,终究也只是小说的枝干,而不是根本。”
“嗯,是的”蒋玉成点了点头,“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作品,真正动手写的还是我们这些作者”
读者们不管贡献了再多的人物,再多的资料,也没有办法直接把这些素材变成成品的小说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把素材串成线写出小说的,还是作者自己。因此,作者是作品主导的地位并没有被改变像窃明这样的作品,尽管sc阉党诸公为这本小说搜集资料和提出意见建议可谓多矣,然则故事的整体情节架构仍是出自作者灰熊猫之手,sc诸公公的贡献在于让这小说的细节更丰富,历史更经得起考验,如此而已。赵慢熊金求德李云睿黑岛一夫等人的性格无论多么像它们的扮演者本人,说到底都还是明朝人,并不是论坛上那个对应id的主人,主角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穿越者黄石,也即作者的化身。
“这样一来,读者的从属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改变所以读者们也就产生了“自己当作者”的想法。”小琪说道,“话说,玉成哥进入网文这个圈子,应该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吧”
“没错啊”蒋玉成赞同道。
“不过呢,能够像玉成哥这样,自己成为一名作者的,终究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力量并不足以完成一部作品的创作工作。这样一来的话,抱团取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啦然后群体创作的小说就这么诞生了玉成哥你应该知道临高启明吧”
“当然知道啊”蒋玉成点点头,“我还一直追到最新的更文了呢”
在“集体创作”这个共同点这方面,其实不管是火球的距离,还是更早的临高启明,其实都不是开创者。最早的集体创作作品,当属跟临高系出同源的迷失在一六二九这本书跟后来的临高一样,都是以sc的一个穿越到明末的跑团记录为蓝本来搭建故事框架,这就使得原本参与跑团的人们可以以自己的身份在小说中出现,进而产生一种穿越的就是他本人的感觉。
“1629这本小说写作的初期,曾得到过sc诸公的大力支持但是这本书的写作模式其实还是传统小说那一套,秉承的宗旨仍然是“主角最大,配角都要围绕主角来转”。这种单线程的小说模式跟绝大多数想要握有自主权的龙套众无疑是有矛盾的。所以当出现作者与大多数龙套党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矛盾就会集中爆。”
“话说小琪啊”蒋玉成不由得问道,“你这不是也知道很多么网文圈子里的事”
“啊,这些都不算什么”对于蒋玉成的称赞,小琪倒是不以为意,“当时我在老sc虽然不怎么说说话,也算是资深潜水党了,当时大胖头鱼作者id跟其他公公们对喷,我恰好也见过后来的导火索主要是白人公主事件,龙套跟作者的冲突彻底爆了,然后这书没了sc诸公的支持之后,就变成普通的小白文了我也再没看后面的部分”
哇小琪居然还是老scer蒋玉成感慨自己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刚刚知道北朝的存在,而小琪早在几年前还没有“天诛八尺,还我公图”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是老sc论坛的常客了换句话说,即使是作为一个伪军迷,小琪也比自己更加“资深”。蒋玉成越觉得,小琪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按照时间算的话,小琪上sc的时候应该还在上初中对于那段时间的小琪,蒋玉成的记忆里似乎只有那个要么静静地看着书,要么跟在自己身边玉成哥长,玉成哥短的小姑娘。他似乎永远都无法探明,自家这位可爱的青梅竹马,她的极限到底在哪
...
...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