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的一天上午,王明德站在北城楼上观察叛军新动向,此时已将弟弟尸首安置妥当的杨强恨恨的道:“这帮无胆贼子为何不敢来攻,却做此等缩头乌龟的行径。真想下去多杀几个叛军以慰我弟在天之灵。”
王明德沉声道:“杨兄弟切不可意气用事,敌人如此,恰恰说明前两次我们把他们打疼打怕了,打的他们不敢来攻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深沟高墙之后的,真要出城无论人数还有战力,我们都不可能是敌军对手。为今之计,我们还是稳守城池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方为上策。”
杨强本就是相对稳重之人,不过被同胞兄弟的惨死冲昏了头脑,才说出了句气话。被此时威望已显的王明德一说,杨勇头脑也恢复了清明。他也自知自己兄弟虽然天生勇力过人,但并未系统的学习过武艺,引以为傲的箭法也是多年山中捕鸟猎兽练成的。若要近身肉搏,恐怕连王文涛都是不如的。所以这些天他都在王明德以及薛氏兄弟的指点下,苦练磐石刀法,弥补不足。
此时杨强也知王明德所说确是苦口良药,是为自己好,只得恨恨的一捶城墙,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勤练武艺,有朝一日能多杀叛军为兄弟报仇。
正在此时,只听后方一声唱喏:县令大人到。
王明德忙引众人齐齐相迎。许盛带着众官员士绅施施然上得城墙。许盛早没了叛军初临时的无助惶急,只见他很有气度的向众人回礼,又开言勉励了大家几句,就来到城墙边望向叛军处,王明德则陪立一旁,就许盛疑问一一予以解答。
原来叛军两次攻城失败,损失近半,数日来,一直是紧守大营,无甚动静。今天却是一反常态,侦骑四出,不知做些什么。
王明德与王文涛等人都商议多时,却也不得要领,不知叛军意欲何为。
到的下午,叛军居然押了不少没有进城的山民百姓在北城和东城外,开始挖土掘壕,并在壕沟后新建营寨,。王明德等人此时方知叛军是想用困城计困死石门县。
却说这石门县南面直通石门山,通往鲁州的山中栈道多处崩坏,车马难行,东北西三处驰道,平整易行,其中西面驰道通往上谷,叛军自此而来。北面至平宁郡,东面至平州通江县,叛军将东北二面堵住,明显是想断绝求援之路和粮道,想让石门县不攻自破。
闻此许盛面现忧色,问起对策。
王明德道:“大人,叛军以为我石门粮少,才用此围城之策。末将已问过仓管,我石门县官仓尚有粮食数仓,足够全城百姓食用三月。各米店大户人家也有库存,百姓家中也有余粮。估计能支持四个月不成问题。此外,我与众人商议后,建议推行粮食军官之策。”
许盛见王明德应对有方,心中大定,又闻这粮食军管之策,大奇道:“何为粮食军管之策,明德可为我细细道来。”
王明德道:“顾名思义,暨是将全城粮食统一收回看管,每日由官府按人数限量发放米粮,并按照守卫城池的贡献度,酌情对贡献度大的加量发放,确保守城力量不受影响。”
许盛虽然不通兵务,但毕竟是平民出身,又做了多年的父母官,对民政之事却是浸淫颇深,闻言略一思索,便知其中关窍,大喜道:“此法大妙,既保证了兵丁乡勇战力,又促使了百姓踊跃为守城献力,还延长了粮食使用期,可谓一举三得。”
此时许盛越发的对王明德满意了,心中暗赞自己眼光独到,发现此等良将,日后青史留名成为一段佳话也未尝不可能。
顿了顿许盛接着道:“明德,此事我会命赵龙带着衙役配合相关官员负责执行,你命人拨一屯乡勇从旁协助即可。你只管替本官守好城池,其余事情本官自会替你解决。”
王明德忙点头称是。望着许盛满意离去的背影,王明德便让众人散去各归本职不得懈怠,又准备将王文涛叫到跟前,敲打一番,免得他见自己的建议被县令夸奖而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哪知看了一圈,独独少了王文涛,只得作罢。
王文涛去哪儿了呢?
原来,刚才许盛等官员上城后,王明德陪侍左右,王文涛等人反被挤到了后面。王明德回答许盛疑问之时,王文涛在后面无聊,索性默念“三国名将系统”,将意识进入到系统内。
王文涛刚一进去,就见亲兵阿猫上前道:“主公,你有一个新任务。为避免打扰主公的正常生活,阿猫便自作主张将系统调整到被动通知模式,即主公主动进入系统,方才禀报。”
王文涛心道:还蛮人性化的嘛。
为避免众人看出异样,王文涛便退出人群回到城楼中,然后再进入系统打开任务面板一看,果然在分支任务中多了一项:保卫石门县。点击查看,任务成功:成长大礼一份。任务失败:直接抹杀,找寻下家。
王文涛看到这里不禁脖子一凉,暗骂一句:怪不得是系统,真够冷酷无情的,连找下家的话随口就说,也太不顾及宿主感受了,真是坑爹呀。
王文涛腹诽了一阵,又问道:“成长大礼是什么?”
阿猫道:“顾名思义,是有助于主公成长的礼物,具体是什么,主公完成任务便知。”
王文涛嘀咕道:“真是问了和没问没有任何区别。”于是气哼哼的出了系统。
此时众人已散去,王文涛见王明德仍在观望敌情,王便走到近前道:“爹,叛军挖壕沟,要么是为了迷惑我等,伺机偷袭。要么就是真心要困死我等,如今我们粮草充足,已不惧敌军围困,爹爹不如回城楼中歇息,这样晚上才有精力防范敌军偷袭呀。”
王明德点头称是,交代几句,便和王文涛回到楼中。
王文涛又道:“爹,县令答应粮食军管之策是好事,可如果收粮过于粗暴,恐将好事变成坏事,反惹事端,不利于守城。”
王明德一听觉得颇以为然,却也歇不下了,起身道:“没错,我这就去找许大人,说以利害,务必要对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百姓明白我等之苦心。”言罢,便待离去。
王文涛暗笑道:父亲如今还真是进入了角色,嘴上却道:“爹,孩儿还有个建议,如能采纳,可提士气,又可聚民心。”于是便对王明德说如此如此,王明德听罢大笑而去。
第二日,官员捕快便在一屯乡勇的协助下去各处收粮,因为此时叛军困城的意图已在官府的刻意安排下,广为传播,再加上早已被刻意放大了的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及稍有抵抗便屠城的恶行。百姓早就对此时的处境有喜有忧,喜的是叛军两次被击退不得入城,传闻中的烧杀抢掠降临在自己头上的希望变的越来越小,忧的是叛军两次攻城不成伤亡惨重,一旦城破,必定遭叛军更加疯狂的报复。再加上此次守城中官府兵丁都表现良好,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已经有了归属感。
故此,在早得许盛严令的官员衙役的耐心劝说下,粮食军管之策居然进行的十分顺利,百姓虽然不能说踊跃,但却也能做到一说即交。这大大出乎众人所料之举不禁让王文涛对大汉百姓的淳朴善良感叹不已。
到了下午,众乡绅又带着一些值守兵丁乡勇的家人带着酒菜肉食上城慰问,虽然王明德早已知情,但众兵丁乡勇却并不知道,一时间,城上呼儿唤夫之声不绝于耳。
众多兵丁乡勇本来对不分昼夜的长期轮班值守颇有怨言,在见到自己妻儿父母欢喜的容颜,吃着自己亲人带来的家中可口饭食,听着自己亲人的嘘寒问暖,不只见到自己亲人的兵丁乡勇感动的热泪盈眶,就连其他兵丁乡勇也为此感动不已,大家暗暗发誓定要守好城墙,护得妻儿父母的安乐生活。一时间兵丁乡勇士气大振。
而百姓们在口口相传之下,也知道了石门子弟为了保卫家园抛洒的汗水作出的牺牲,反而推动了粮食军管政策的施行,这是王明德等人所始料不及的。
县令许盛得知后,更是喜出望外,大呼:民心可用。并一再嘱咐王明德要把探亲之事继续下去,并亲自执笔洋洋洒洒写出一篇锦绣文章,准备叛军退去,交予朝廷。至于他是为民请命,还是彰显自己的教化之功就不得而知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