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元本是翩翩君子,只是在意见有分歧时,才会有所失态,当他明白吴尚并非常人时,他的眼眸中流露出欣赏的目光。
孟公威也收起了轻视之意,正襟危坐,歉意的说道:“吴公子大才,我等冒失了,请吴公子不要见怪。”
吴尚并不得理不饶人,举杯一饮而尽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
石广元趁机问道:“吴公子高才,你可有什么办法让荆州自保。”
众人闻言,都睁大双眼盯着吴尚,毕竟这都是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吴尚摇头叹道:“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却难于登天。”
孟公威笑道:“吴公子不妨说出来,看是否可行。”
“除非有雄主入主荆州,一扫颓废之气,方可进退有据,自保有余。”
雅室落针可闻,半晌之后,石广元叹息一声,孟公威牛饮一大碗,徐元直面做大苦状,只有崔州平怡然自得的饮酒作乐。
良久之后,石广元叹道:“这个确实是难如登天。”
吴尚见众人耷拉着脑袋,索然无味的模样,便开口劝道:“自黄巾之乱以来,战乱频发,中原大地,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路有饿殍,惨不忍睹。”
“若有雄主能戡乱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民众安居乐业,在座诸位也可以报效朝廷,一展所学,不是很好吗?”
孟公威哂笑道:“吴公子中意的雄主莫非就是曹操这个阉宦之后?”
“说来惭愧,小弟拜虚灵子道长为师,已经是道门中人,至于谁能一统天下,吾并不在意,只是想有人能早点结束乱世,让老百姓脱离苦难而已。”
孟公威直视吴尚双眼,见他目光纯净,不含一丝杂质,确实不是虚伪之言,面有愧意的说道:
“吴公子高义,我等不如也。”
吴尚笑道:“正如观棋之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利益关系,看的更加清楚明白罢了。”
“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名门,向来看不起寒门学子,若袁绍掌管天下,寒门学子绝无出头之日。”
雅室又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说来好笑,曹操终身都在抵抗世家大族,而曹丕却在曹操死后立马倒向世家大族,将曹操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若是曹操能尽早统一天下,也就不会出现九品中正制,更不会出现以后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不会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
吴尚痛恨后来出现的五胡乱华,想通过言论打消曹操南下荆州时的抵抗力量,尽早的结束乱世,让曹操的治理方案得以实施,让历史不再重演。
轰的一声在吴尚泥宫丸中想起,吴尚连忙稳住心神,用神识探查一二,竟发现修为有所跌落。
莫非是我泄露天机,天道给予我的惩罚。
好像有个声音在吴尚的泥宫丸中吟诵道:“冥冥中自有主宰,不可泄露天机。”
吴尚遭此重击,面如金纸,身体摇晃起来。
吴尚心神受创,只得闭目养神。
“存在即合理,既然五胡乱华存在过,那就是在天道允许下发生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思绪如雪片般在吴尚的脑海中翻飞,始终无法找到答案。
“对了,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就跨越过去,九品中正制虽然存在瑕疵,但是在颁布之初却是实实在在的为魏国挖掘许多人才,最终奠定了魏国灭蜀吴的基础。”
“何况若是没有九品中正制作为过渡,以后的科举制也不会出现。”
“万事万物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条件,岂能因我个人的喜好就逆天行事。”
相同这些,吴尚的心神逐渐稳定下来,隐隐跌落的修为也止住,反而更加凝练,炼气五层的隔膜也似乎触摸到一般。
因为千年的知识导致修为跌落,也因为千年的经验稳固了修为,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吴尚却没有因为修为精进感到高兴,反倒担心战乱会继续下去,贫民百姓也要继续受苦。
沉寂半晌,孟公威突然大哭起来:“大汉朝四百年基业难道就要完了吗?”
石广元在这点上行倒是看得开,斥责道:“朝代更替,本是顺天应人之事,汉失其鹿,诸侯逐之,稀松平常不过,高祖当年不也是夺了项羽的天下吗?何必做此小女儿状。”
孟公威擦拭眼睛,哀叹说道:“这个道理我自然是懂得,只是为大汉朝不值啊,我祖上世受汉禄,世为汉臣,却无能为力啊!”
石广元揶揄道:“公威兄,你应该学学州平的风轻云淡,把事情看开些,这样才能活的逍遥自在。”
崔州平见好友激将自己,却也不言语,他早已看开一切,又岂会为了一两句话而心动呢?
石广元见自己的话没有起到作用,无奈的说道:“一个整天唉声叹气,一个心如死灰,我们这帮老兄弟却是分道扬镳了啊!”
徐元直出来打个圆场说道:“孔明不是早就说过崔州平之心是拉不回来了,只有你石广元还想一试,这不,碰到钉子了吧。”
“难得大家一聚,别尽谈些扫兴的话。不如我们来谈些风雅之事。”
说到风雅之事,崔州平眼前一亮,笑道:“最近我得了一首好诗,大家点评点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崔州平刚一念完,孟公威的诗瘾被勾了出来,默念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句,比之王粲的七哀诗也不遑多让,不知是何人所作啊!”
崔州平含笑不语,欲言又止。
石广元催促道:“崔兄,你就别卖关子了。”
崔州平看着吴尚,缓缓地说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是各位有眼不识明珠罢了。”
徐孟石三人齐刷刷的看向吴尚,仿佛看妖孽一般。
半晌过后,徐元直开口道:“没想到吴公子连诗词都有这般造诣,真不知道吴公子是如何读书的。”
(新人写书不易,若喜欢此书,请大家怜悯,收藏本书)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