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一章 始命永达

本章节来自于 奇迹之物 http://www.lishu123.com/131/131086/
    魔术,即为名为奇迹的神秘。

    魔术师便是指修炼研究使用以及领悟魔术,并在各自领域颇有成就的一群人。

    成为魔术师,必须有术根,普通人虽然也有术根,但因为没有稳固以及数量太低的缘故,所以就算想要学习魔术,也无能为力。

    而撇开魔术与魔术师这点不说,我们只说人,特别是人当中的学者,会通过学习模仿深究从而积累出大量的知识以及经验。

    越是优秀的人,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越精辟与专业,但不管是怎样的人,只要人一死了,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学问就会遗失,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从很早起,就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来传递这些学识。

    但一些学识过于抽象,光凭口口相传不能理解以及很好传递,于是古人便想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以某种形式刻印在诸如龟甲石头等物上。

    而作为某种形式表达的载体,那就是所谓的语言与文字,可以说正是因为语言与文字的诞生,人类的文明才得以传承,也正因此,语言与文字在魔术世界有着特殊的定义。

    语言与文字的问题,我们日后再提,提及龟甲石头等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纸张竹简的诞生,很好承接了这个作用,而到得近现代,更有适应互联网而诞生的电子载体等等。

    只是,虽然学者能够通过著书的形式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学问传递给后世,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领悟与资质不同,对原著书人的思想与知识不能百分百理解与领悟,想想也正常,要是能够百分百理解与领悟,你已经可以取代爱因斯坦了。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远隔一代一代的更替,以及所身处背景与时代的不同,就更加对原著书人的知识与经验理解困难了,如此一直数十代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理解了,这也意味着知识的彻底流失。

    这种现象也最常见于早期的魔术世界,魔术师可谓对此绞尽脑汁,甚至有人求学于佛学与道学,终于于某年,有人研究出了解决这种遗憾的名为‘精神投眠’的方法!

    所谓的‘精神投眠’,简单而言的话,就是一种精神催眠的手段,让被施术者处于精神模糊状态,然后把自己的学识与研究一骨碌读写给他看,从而让他彻记于脑中。

    这里注意,并不仅仅是将自身的学问读写给对方这么简单,连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潜意识也刻印在对方的脑中!

    举个例子的话,爱因斯坦的学问可谓传之于世,但为何后世所谓的物理学博士生,可谓对这些学问融会贯通,但为何就是出不了第二个爱因斯坦?几乎所有人的探讨都在爱因斯坦的学问之内,就算超出,也不会超过太多,始终与之相联系。

    这是为什么?难道爱因斯坦的大脑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好几百倍吗?有人甚至提出再现爱因斯坦一生的说法。

    也就是说从爱因斯坦的出生地,父母如何教养,当时其身处的环境如何,在哪些学校读书,甚至连所谓的教师与学生的性格体型等都模仿得差不多,结果,还是无法复制爱因斯坦的那种才华。

    显而易见,这是因为人大脑的意识与潜意识在作用,哪怕是再现得一模一样的情况,但大脑的意识与潜意识之差,从根本就决定了方向的错误。

    会对某东西喜爱会对某东西莫名厌恶会对某东西感兴趣会对某东西无瘾等等,这些都是人意识中的主观偏好,与潜意识互相作用,是人力所无法左右的。

    诸如牛顿,各人恐怕都会或多或少见过苹果落地的情景,但为何牛顿却感兴趣到发现万有引力?便是这样的道理,主观意识好恶的影响。

    ‘精神投眠’便是连这样的主观好恶也投眠在别人身上,所以比起书籍这种不靠人去理解就无法吸收的东西,‘精神投眠’的方法可谓最大限度保留传递者的学问与知识,最接近著书人的思想。

    据说魔术的发现诞生也与此有关,用‘精神投眠’的方法传递知识与学问,每一个传递者都加入自身的见解与扩充那些知识与学问,如此数代后,凭借那些积累与加深的知识与学问,人们自然也就能渐渐参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那些无视物理现象的法则!

    随着存在于自然界的法则神秘命名为‘魔术’的存在发现与诞生,人们自然就能运用这种魔术的手段来取代‘精神投眠’这样原始的方法,而基于这新方法诞生的便是所谓的‘咒印’!

    简单而言的话,就是把所掌握的知识研究成果咒印化,或者说凝聚成咒语的印记,然后把该咒印的印记通过一代一代移植的方式传递!

    只要身为魔术师,就必定有野心的,没有野心的魔术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魔术师,最起码没有这样的野心鞭笞,少有魔术师能用一生的时间埋头于枯燥无味的研究中。

    这种野心,便是向往根源大道向往世界真理向往摆脱众生轮回(虽然不知道是否存在轮回或者天堂)的狂热追求!

    然而即便是魔术师,也只不过是人,受寿命这样的概念所束缚,虽说有些魔术师已经探索出延长生命可存活上千年以上的方法,但终归会有老死的时候,而且这样延长寿命的方法并不一定有益于后代。

    抵达根源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区区一代魔术师的寿命根本没有意义,而‘咒印’的方法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遗憾。

    如上文所述,魔术师会将自身穷其一生研究才得出的学识与经验,通过凝聚成咒语的方式,刻印在咒印上,然后将这些咒印以移植的方式,一代一代相传,直到真的探索出了抵达根源大道抑或家族消亡之时!

    一般来说,初代魔术师穷其一生都只能框定大概的研究方向,而后代则根据初代的那个研究方向一代传一代研究下去,直到研究成功抑或家族消亡之时。

    所以说在魔术世界,越是古老的家族,其所持有的初代起始命令就越古老,同样也被视为每一个家族刻印在血脉中的使命。

    直到一族消亡,都要为这个使命而埋头研究,直到抵达的那一刻,如同诅咒一样的这种宿命与严守的骄傲,在魔术世界被称为‘始命永达’。

    ‘始命永达’,如名字所言,起始于初代魔术师野心而决定的使命与命令,如同宿命般束缚他的所有后代,而这样诅咒就仿佛永恒般,直到抵达一刻才会消失!

    由此可见,撇开所有神秘的面纱,魔术师其实就如同扑火的飞蛾般,明知道眼前的火焰是如此的危险一碰就会烧死自己,但却不得不被火焰的那种光明与灼热所吸引,最后不能自制地扑入其中的可悲存在。

    言归正传吧,正是受到刻印在血脉中的‘始命永达’所束缚,魔术师少有会向他人展示自身研究的魔术,而且这样凝聚一族结晶的咒印,只会传递给直属的后代,作为兴旺家族的遗产。

    这里注意,咒印有一个特殊之处,可通过激活咒印,直接让后代获得先祖与前代的所有知识与研究成果,并达到前代的魔术水平!

    换言之,这样一代积累一代传递下去的话,不仅知识与研究成果会叠增,而且后代的魔术等级也会远超先代,先代不能达至的魔术等级,后代可以此来达到。

    所以说,一个实力强大的魔术师,背后一定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并能使用家族独有的家传魔术。而这样经由血统累积的魔术世家,只会一代比一代优秀,一代比一代更适合学习魔术!

    所以说‘始命永达’在束缚的同时,也赋予了后代至高无上的权利,相信以此来一代一代积累的话,抵达根源并不是难事。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不错,咒印只有一枚,一般的家族除非很特殊,不然少有一子或一女出生的情况,而只有一枚的咒印,也就意味着继承者只能有一人。

    这种情况就如同华夏国古代的皇位一样,而魔术师也正如古代皇帝的做法,采取长子继承制度。

    一般而言,魔术世家会以家族长子继承唯一的咒印,倘若没有长子只有长女与次子,则以次子继承,数个姐姐的情况也是这样,一直推递到族中的男性继承。而有些家族没有儿子,则以女儿中的长女继承。

    值得注意的是,身为长子长女最多说明你距离继承更近一步而已,倘若自身资质实在太差的话,家族就会直接废弃他们的长子长女身份,换由年幼者继承,年幼者还不行,再找更年幼者,一直类推,直到找到资质者为止,而此时,资质者之前的哥哥姐姐都要全部废除身份!

    这些被废弃身份的哥哥姐姐,抑或没能继承咒印的次子次女,会被分别过继到分家之中,所谓的分家是指当家那代,没能从上任当家那里继承咒语的当家的兄弟姐妹。

    不论有没有继承咒印,身为魔术世家的人,是不能外嫁到外界,到死也只能作为一个魔术师而死,毕竟魔术是不能让外界知道的存在。

    但从外界入赘倒不是不可能,但入赘的对象必得是外界的佼佼者,而一旦入赘后,就必得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就算与外界家人交往,也绝口不提魔术以及家族的事情。

    不过,有时也有家族宗家生不出孩子的时候,这种时候,会从分家挑选资质者过继回宗家继承咒印,而该过继者会自动断绝与分家的关系,毕竟日后过继者生出的后代,可是与原分家是主次关系。

    这是通常情况,也有一些家族经过可怕的灾害,分家全灭,又没有子女,就不得不从其他魔术世家抑或外界过继继承人。

    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有些家族自身有儿女,又有分家,但却不把咒语让渡给长子或长女,却从外界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咒语,这情况只有在该过继人拥有极高的资质抑或该继承人背后的家族没落,但其掌握的知识与自己家族相辅相成,于是便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是极少的例子。

    有时也有魔术师不把咒印让渡给后代,反而用某种手段延长自身寿命继续研究的例子,一般这种例子的家族除了那位魔术师外,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像盘散沙。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真温知心的小说奇迹之物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奇迹之物最新章节奇迹之物全文阅读奇迹之物5200奇迹之物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真温知心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