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在漳河的这一段话引起了诸多人的反应,但是刘汉自己却尤未可知。
却说刘汉带领汉军和投降的数万黄巾返回了广宗城,此时广宗城内的张角和张梁已经被宗元等人找出,准备鞭尸示众。正巧这时刘汉已经回来了,刘汉不允。
刘汉让众士卒好生厚葬张角张梁两人。这又让众黄巾降兵,又是好生一阵感动。
连日来的征战让汉军士卒多为乏累,刘汉只好在广宗城修养。趁此机会安顿好黄巾降兵,不至于刘汉等人在前方和张宝战斗,后方黄巾在次叛乱。
半月后,汉军修养的差不多少了,黄巾降兵也安顿了下来,择其强壮悍勇之人编为白虎营,统领为常山的薛超,副统领廖化邓茂程志远。为此,刘汉让常山的薛超特意来到广宗,带走白虎营,前去训练。
目前刘汉的麾下已经有骑兵汉卫军五千人,统领为赵云。白马义从作为亲卫一千人,刘汉亲自带领。乌恒的难楼进贡来的万匹战马,刘汉也早已组建了骑兵,命名为麒麟营,统帅为罗成,副统领为徐荣华雄二人。原本刘汉想要命名为青龙营的,但是奈何龙字取不得,才改为麒麟营。白虎营一万人,统领为薛超。玄武营一万人,统领为裴元庆。由于白虎营和玄武营都是由黄巾降卒组成,暂时还不能参与战斗。
刘汉便让罗成带领麒麟营一万骑兵从侧面包围下曲阳,而刘汉带领一众汉军从正面强攻。
杀,鲜血染红了曲阳城,无数的汉军士卒和黄巾军一起掉下城墙,然后继续有数不清的两军将士继续绞杀在一起。到处的残肢断臂,到处的死尸,数不清的受伤士卒的哀嚎声,令天地都黯然为之失色。
张宝此时也杀红了眼,大哥二哥的死让张宝心中疼痛异常,但是来不及悲伤,只能把满腔的怨气发泄在眼前的汉军上!下曲阳的黄巾看到人公将军如此的奋勇,也都是一个个死战不屈。
但是农民起义军始终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经过系统的操练,只能凭借这一股的士气。但是这股士气很快就消退了,城内的汉军打开了下曲阳的城门,无数的汉军从城门处涌入。
随着降者不杀的口号,下曲阳的黄巾们很快就纷纷士气皆无。城墙上的黄巾们也以肉眼可见速度被消灭,张宝身边已经没有一个能站立的黄巾了,此时张宝被数以百计的汉军包围着。
在张宝的耳边还回响着降者不杀的口号,张宝双眼赤红的大吼:大汉无道,以致百姓民不聊生,我等顺应天命,起兵反汉。但是奈何,奈何。老天无眼啊!啊........
最后张宝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冲向了包围着他的汉军。可是张宝此人已经被数十柄长枪捅穿了。
张宝的嘴角留着鲜血,依旧在哈哈大笑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很快城内的黄巾纷纷降的降,逃的逃。张宝居然还没有死,满身的鲜血,内脏等已经纷纷流出了身体,身上插着数十把长枪,抬着头望着苍天,这情形看着着实诡异。周围的汉军看了害怕,纷纷向后退去。
张宝无力的看着苍天,眼中仿佛看到了大哥张角,二哥张梁在对他招手。张宝自嘲的一下,最后大喝道:大哥,二哥,此生兄弟们同生共死,但愿下辈子,我张宝还做你们的弟弟。不甘啊,不甘啊!......
说完张宝头一低,站着死了。众汉军士卒看到张宝许久不说话,一个胆大的士卒,往前一探,顿时高兴的大吼道:张宝死了,张宝死了。
很快张宝死了的话传遍了整座下曲阳城。
此时城外,一支黄巾军狼狈不堪的逃窜着。为首者狠狠的看了下曲阳城。转身又带领这支残兵向着黑山山脉的方向逃去。
此时在战场的另一侧,罗成也带领骑兵追赶一群落跑的黄巾。
汉军打扫完战场,刘汉来到城墙之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冀州大地,不禁心中一叹,这就是乱世啊,人命如草芥的世界。
这时以为身上带血的士卒来报,罗将军在城外抓捕几名黄巾将领,请求将军发落。
带上来吧。刘汉满脸落寂的说道。
很快士兵们带来四人,这二人的身上也依旧是满身的鲜血,一看就知道杀了不少的汉军士卒。
这四人来到刘汉身边,身后的众士卒见几人不跪,一脚踹到二人的腿弯处,几人跪下了,但是确实转过头来对着众士卒们怒目而视,众士卒纷纷不屑的呸一声。
刘汉看着这几人的表情,就知道是硬骨头,便问道:你们二人不知可愿投降于本将军?
二人对着刘汉喝到:别假惺惺的了,不就是想要我等头颅邀功么?你这种人我见多了,呸狗官。要杀要剐来个痛快,脑袋掉了只不过是个碗大的疤。
刘汉皱了皱眉,说道,你等要是都不愿降,那就走吧,今日本将军不想再杀人了!趁我没改变主意之前,赶紧走。
两人用不可思议的眼石看着刘汉,这时两人对这刘汉拱手说道:多谢刘将军不杀之恩,我裴元绍周仓日后一定回报与将军。
刘汉挥了挥手,这时裴元庆听到其中一人叫裴元绍,顿时心中一阵欢喜,来到那自称裴元绍的身边说道:哈哈!你好啊,我叫裴元庆,今天居然发现和我名字差不多的人,你就别走了,跟随将军吧,以后有我罩着你。
刘汉无语的看向裴元庆,而裴元绍则是一脸尴尬的看着裴元庆不知道说什么。紧接着裴元庆又道:你不说话我就当你默认了。来人带本将的兄弟下去好生安顿。
裴元绍大叫着说道:将军,将军。
没等裴元绍说完就被士卒带了下去。周仓和裴元绍可算是铁杆的兄弟了,周仓见状,只好道:将军,这是为何?
刘汉无语的笑了一笑:我这三弟就这性子,他要是中意谁,我也没办法!但是你放心,我刘汉说到做到,如果裴元绍要是愿意归降我,我保证既往不咎,还会让他依然当将军,如果你们不愿降我,你们就走吧。但是你们如果敢再次作乱,我刘汉下次可就不会如此好心了。
周仓无奈,裴元绍都被人带下去了,周仓也不能走啊。只得无奈的跟着刘汉说道:将军我去看看元绍。
---------------------------------------------------------------------------------------------------------------------------------------------------------------------------------------------------------------------------------------分割线-------------------------------------------------------------------------------------------------------------------------------------
至此,冀州黄巾大部已被平定,剩余的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零散黄巾。
此时的宛城也在喊杀声震天,由于韩忠不明所以,出城追击被皇甫嵩斩于马下。宛城黄巾主力损失殆尽,城内剩余的几万黄巾推举孙夏为渠帅,继续据城死守。
无数的箭矢纷纷落入汉军的军阵中,但是黄巾的弓箭并不能阻挡汉军进攻的脚步。
大汉威武大汉威武无数的汉军喊着口号,驾起了云梯,纷纷爬了上去。
战况很激烈,无数的滚木礌石落下,数不尽的汉军纷纷从云梯上掉落。
朱儁皇甫嵩见汉军死伤惨重,急令素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顶上去,只见孙坚口衔大刀,从云梯上一纵上了城头。
数名黄巾看到有人上了城墙,急忙去支援,可是孙坚大刀可不是吃素的,转眼间孙坚得身边就没有了一个活人,汉军士卒见孙坚勇猛,顿时士气大振,无数的汉军士卒就此机会爬上了城头。
肉搏战开始了,虽然汉军已经爬上了墙头,但是黄巾毕竟人多势众,很快上了城头的汉军纷纷被逼落城下,粉骨碎身。
鲜血四溅,人命如草芥在此刻闲的尤为突出,一条条鲜活的人命,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具具冰凉的尸体。
战斗了半日,任孙坚如何勇猛,此时也身负数道伤口。不知斩杀了多少的黄巾贼子,但是黄巾士卒依旧像是杀不完似得,如潮水般攻来。
朱儁等人也看到了此时的窘境,无奈下令鸣金退兵。城墙上的汉军也松了一口气,匆匆从云梯上爬了下来。
朱儁皇甫嵩大营
孙坚满身是血的走了进来对着两位将军说道:将军,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啊,黄巾军人多势众,我军即使攻上城头也很快就被击退下来。
朱儁对着孙坚说道:佐军司马今日受伤不轻,先下去医治吧。
孙坚叹了口气,道了声诺,就退了下去。
皇甫嵩对着在座的各位将领说道:不知尔等有何办法,尽诛宛城之贼?
众人思索良久,这时曹操起身道:将军,如今黄巾军被我等围的水泄不通,不能突围,为了活命,只能死战。不如我军在西侧放开一个口子,城内的黄巾见有突围之机,必不能如此死战。我军便趁此机会一举攻下宛城。
朱儁闻言大兴对着曹操说道:孟德好计策,便按孟德所说的做,如果此次宛城被收复了,老夫定当举荐孟德为功臣。
次日,汉军再次大举攻城。
孙夏见宛城西侧的包围已经撤掉了,以为是汉军人手不足。便让麾下士卒草草的抵抗了一番,向着城西突围而去。
一众黄巾士卒见到突围有望,谁也不想死战在此地,也都随着孙夏在乱糟糟一窝蜂似得冲向城西。
而城西三十里处,孙坚正带着人在此地埋伏。
宛城被朱儁皇甫嵩等人轻易攻下,皇甫嵩又带人去城西追赶孙夏等人。
孙夏带着众黄巾从城西,一路小跑。来到三十里处时,只听鼓声大作,喊杀声骤起。孙坚带着三千的汉军士卒杀了出来。
孙夏想要组织人手抵抗,可是此时黄巾军早已全无斗志,好不容易从宛城跑出来的黄巾们是一点也不想在被汉军围住。
数万人的黄巾被汉军的三千人吓得惊慌失措,这时皇甫嵩也带领汉军从身后杀来,黄巾军更是慌乱,纷纷逃窜。
此战对于皇甫嵩来说是一场屠杀,对于汉军来说也是一场屠杀。数万人的黄巾居然没有一人抵抗,不得不说,这农民起义军的素质就是差。
无奈的孙夏,见大势已去,匆忙的带着麾下亲信向着精山逃去。孙夏是跑了,但是可苦了这帮黄巾了。
朱儁皇甫嵩早已对这帮黄巾恨之入骨,大肆捕杀和黄巾有一丝关联的人。
此战,宛城黄巾共计八万人,逃跑的不足一万,其余者纷纷投降,但是朱儁皇甫嵩俱不纳降,对黄巾开始大肆屠杀。曹操苦劝无果。
公元184年12月,朱儁皇甫送彻底攻占宛城,屠杀宛城黄巾十五万人,其中包括黄巾军的妻儿父母。以及和黄巾有瓜葛的当地农民。
由于屠杀人数过多,汉军便在城西积土封尸,美其名曰“京观”。
一时之间,各州郡的黄巾余孽恐慌,纷纷避往大山。
历时不足一年的黄巾之乱就这样被镇压了。而逃到了大山里面躲藏的黄巾军朝廷一时也无力镇压,只好放宽州县的地方政府,允许大肆征兵让地方政府镇压黄巾。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