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7章 同学,邻居

本章节来自于 那梦那事,那份情 http://www.lishu123.com/129/129458/
    林雪曼说完走出了教室,桑若宇则继续帮秦进军修改那幅作业。

    何丽嫣手中还拿着桑若宇的那幅美术课作业,很陶醉的欣赏着,“画的那么好,应该参加我们大批判组。”她转过脸对着秦进军说:“你和你姐说说,可以介绍桑若宇进大批判组。”

    秦进军很爽快的答道,“我回去就向我姐推荐。”

    “大批判组。”桑若宇中午在看墙报时,已知道学校有这么个小组,但还是很好奇的问:“学校大批判组是做什么的?”

    “我们学校办了一个‘学习与批判’的墙报,每月出一期,主要刊登学生们写的一些学习批判性文章”何丽嫣开始眉飞色舞的介绍起来,“这个墙报是厂工宣队进驻学校后要求办的,后来,又把林雪曼从厂里调到我们学校,并成立了大批判组,她是我们大批判组的辅导员。大批判组主要对学生投来的各类文章进行筛选,挑出一些好的文章,再进行排版,并用毛笔把入选文章抄写出来。对文章的标题要做些美化,还要配上一些插图。每期还要画一幅刊头,林老师主要是做指导,有时也会亲自画些刊头。这刊头画起来比较难些,一般都是由我们学校画的最好的邹志德来画。”

    “他也是大批判组副组长。”秦进军不屑一顾的插了一句。

    “对”何丽嫣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飘了飘秦进军说:“你姐是组长,他们都是初三班的同学,正好是一对。”

    秦进军听到后有点急了,站起来指着何丽嫣说:“不许乱说。”

    “你想多了。”何丽嫣眯着眼微笑着,“我知道你姐不会看上他的,他个子又矮,皮肤又黑,除了能画几笔,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你还好意思说。”秦进军坐下来对着桑若宇说:“她整天屁颠屁颠的跟着人家屁股后面,不是拿纸就是递笔,不会是自己看上了人家了。”

    何丽嫣顿时红起了脸,那张漂亮的小嘴也噘上了,“你瞎说,不跟你说了。”说完她就转过身不再和他们搭腔了。

    放学的铃声刚响过,秦进军就急匆匆的拿起课桌下的篮球,什么话也没说,就冲出了教室。

    何丽嫣看秦进军离开后,转身在后排桑若宇的课桌上轻轻的敲了敲说:“你能帮我把黑板上的那幅收一下吗?”

    桑若宇看着眼前这位楚楚动人的女同学,既然她请求自己帮忙,还有什么说的,他刚要站起来,何丽嫣似乎又关切的说:“不着急,你先把书包收好,等一会儿再帮收画,和我一起送到林老师那儿。”

    这时桑若宇才感觉到帮她收画可能是个托词,是否还有其他事情要让他做,只是觉得现在班上人多,不便说出来。桑若宇则低头继续画自己的美术作业。班上的同学也陆陆续续把作业放到何丽嫣桌上后离开了教室。

    “桑若宇,你也快画完了。”在最后一个同学交完作业后,何丽嫣就在提醒桑若宇了。

    桑若宇也把作业放到了她的课桌上,何丽嫣看着他的作业感叹道:“说真的,不是吹捧你,你的确画的非常好。”她又用她那漂亮眼睛看着桑若宇说:“你也是从申城来的?在申城你们家住那里?”

    “我们家住向阳新村五村。”

    “啊。”何丽嫣听到这话很激动的站了起来,“我们家也是向阳新村,我们住六村,但我们两村是紧靠着的,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但我们上学不在一起,我们六村七村都上向阳六小,你们和三村的一起都上向阳三小,所以我们在申城都没见过。”

    桑若宇与她交谈似乎也有一种他乡遇故人的亲切感,“我听我父母讲,我们这个新村是全申城最大的工人新村,当时建了有两万户,所以我们住的这种房子样式大家都称为‘两万户’。”

    “是的,我当时也不明白我们住的房子为什么叫‘两万户’只是大家都这么称呼,也就成习惯,但也没问过为什么这么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桑若宇你真的很聪明。”何丽嫣再次用崇拜的眼光盯着他,搞的桑若宇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怪不好意思的。他只得朝黑板走去,去收黑板上那幅画了。

    何丽嫣也跟了上来,在他的身边轻轻的说:“你知道吗?林老师家也住在向阳新村,好像是一村的,那里房子样式要好一点,是专门给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住的。”

    “你怎么知道?”

    “我听我父亲说的,我父亲在厂办开小车,知道的事比较多,现在和你父亲是在同一个部门,我们两家又是邻居。你可能还不知道吧。”

    桑若宇到白家坝没几天,的确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他把黑板上的那幅画拿下来卷好了,可站在讲台边的何丽嫣并没有想走的意思,只得和她再聊一会儿。“你们家是那一年来这里的?”桑若宇问道。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就迁来了,我父亲来的更早,他是第一批来这里参加筹建532厂的……

    桑若宇听着她讲她们家来这里的经过时,感觉她的小嘴特别能讲,能把一些很琐碎的事讲的很精彩。在何丽嫣讲的同时,桑若宇也情不自禁的回忆起他们家的那些事和来这里的经过。

    桑若宇的父亲桑温蒲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中文专业毕业后分到杂志社做编辑。由于年轻时不懂事,在社里时常出言不慎,讲了一些与当时政治形势不相吻合的话语,虽没被划成右派,但还是被下放到工厂,成了不是右派的右派。

    桑若宇的母亲赵秀萍,祖籍是淮北人。她的父亲,也就是桑若宇的外公,解放前就到申城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加入国民党,并担任过系党务部主任。解放后因政治问题坐了八年牢,由于是个知识分子,手上又没有血案,出来后就被送回原籍继续改造。

    赵秀萍有二个姐姐三个哥哥,她在家最小,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赵秀萍母亲也就是桑若宇的外婆,实际是他外公的二房,赵秀萍则是外婆的唯一女儿。赵秀萍的哥哥姐姐们与她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解放前就都已离家做工或求学,有的还去了解放区。

    解放后,桑若宇的外公坐牢去了,母亲则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出狱后就被送回老家改造,外婆没跟回去,母亲和外婆继续留在了申城生活。外公回去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桑若宇的母亲赵秀萍在申城读完高中后,经同父异母的大姐介绍,到了一所市属小学当数学老师。当时,母亲年轻漂亮,外表气质也很好,工作单位也不错,但因家庭政治成分不好,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对像。

    在一次市青联搞的联谊活动上,桑若宇的母亲与他父亲偶然相遇,跳了几曲舞之后,彼此很有感觉,也有共同语言,经过几次交往,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一年后,母亲很快就嫁给了他父亲。

    文命开始后,桑若宇的父母在政治上都属于有问题的,没少被贴大字报。

    到了七十年代初,有一天,桑若宇的父亲情绪很失落的回到家,对他母亲说:“厂里调我去大西南工作。”

    母亲听到父亲要离开申城,去外地工作,心里很着急,就去找自己大姐商量。

    母亲的这个同父异母大姐,年轻时就离开了家庭,参加了革命,并到过延安。申城解放时,作为解放军的接管干部,留在了申城市政府工作。虽然在文革中也作为当权派被批斗过,但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信仰,对形势也有自己的判断。

    她对桑若宇母亲说:“申城是一个政治运动的敏感地区,你和若宇爸在这方面都没有经验,很容易受到冲击。如今厂里已安排他去支援三线建设,你们只有接受和服从,不能找理由,否则就会被扣上一顶更大的帽子。可是你们的两个孩子又小,如果他一个人去,你留在申城带两个孩子,会很辛苦。我觉得,你也可以考虑和若宇爸一起去。”

    桑若宇的父亲也说:“这次我去三线,是到职工子弟校当老师,那里缺教师。你本身也是老师,去了后,工作也很好安排。”

    就这样,桑若宇全家在七十年代初,搬迁到了大西南的利州县白家坝。

    何丽嫣感觉他听的有点走神,就叫了声,“喂!你还在听我讲吗?”

    桑若宇被她的喊声从回忆中拉了回来,带着抱歉的笑意说:“听着。”

    何丽嫣带着几分不快,从他手中接过了黑板上的那幅画,“你先回去吧,我把画和作业交给林老师。”说完走出了教室。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金陵老锣的小说那梦那事,那份情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那梦那事,那份情最新章节那梦那事,那份情全文阅读那梦那事,那份情5200那梦那事,那份情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金陵老锣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