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国不是灵修者,只是一名文官,因为为官清正,爱民如子,从地方官一直升至太兴帝国丞相。虽然像杨定国这样的普通人,在四大帝国在朝为官的也不少,但毕竟多少年来,朝廷深受灵修气氛影响,重灵修者而轻普通官员。杨定国在朝几十年,深深的知道,普通人要想做出一些成绩,比起灵修者,有多困难。
杨定国夫人过世的早,就留下一个儿子,取名杨文贤。杨定国一心要努力培养儿子,于是为杨文贤遍请名师,修习灵修之法。而杨文贤天纵奇材,也非常争气,二十二岁就突破灵修师境界,踏入灵尊境界。
这在当时震动了太兴帝国皇室,被太兴皇室称为帝国的希望,皇帝甚至打算将公主下嫁给文贤。不料,别人盼都盼不来的事情,却被杨文贤拒绝。皇帝虽然有失颜面,但为了拉拢文贤,居然反而赏赐杨家,这也使得杨家风光无限,声望达到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十年前,杨定国家迎来了黑暗而神秘的一夜。那一夜,奇怪的光芒照亮了太兴帝国都城,当人们探究时,发现这奇怪的光芒,最后落在丞相杨定国的家——丞相府。
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在那一夜之后,杨定国引以为傲的儿子杨文贤,离家出走,一去不回,而杨家也开始走下坡路,一蹶不振。
杨定国遣散了府中几乎所有的佣人,只有管家杨安,护卫杨虎等几人,忠心耿耿,留了下来。几年过去了,杨定国四处派人打探,寻找消息,大兴帝国的皇室,也多次派人到处寻访,却始终没有杨文贤的音信。
期间,也有不少人打探那一夜的光芒是什么,可杨定国总是以家丑不可外扬推脱过去。就算皇帝询问,杨定国也只是说,杨文贤云游四方,修炼去了,对别的只字不提,这样一来,惹恼了皇帝,渐渐的不再过问杨家的事,不派人寻找杨文贤不说,对丞相杨定国也是越来越冷淡,最终,除了杨定国自己,杨文贤渐渐的被所有人淡忘了。
时间飞快,距离文贤离开,已经过去了接近十年时间。但在几个月前,突然有一个胖和尚大摇大摆来到丞相府,交给杨定国一封信和一个玉佩。只说了一句:“不可外泄,留待一同传于有缘人,切记切记。”说罢扬长而去。
杨定国打开信,当时眼泪就夺眶而出,信中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却真真切切是杨文贤的笔迹。
杨定国找到皇帝时,留了个心眼,没有提玉佩的事,只说有书信证明,文贤依然在世,请求皇帝再派人全大陆寻找杨文贤。可皇帝此时请了数位灵修者在宫中,还将其中一人奉为国师,早已淡忘了杨文贤。
皇帝懒洋洋的对杨定国说:“当年你家杨文贤的确天赋不错,可过去这么多年,想来是这些年,他在修行一道上,再没有什么进展,所以没脸回来了吧?要我说啊,也不用再找了,说不定他自己就不想回来。”
杨定国忿忿然回到家,虽然生气,却无可奈何。而信上写的东西,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杨定国只能发动自己有限的力量,漫无目的的四处寻找儿子,自然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不但没有文贤的下落,就连那个送信的神秘和尚,也再没有了踪影,遍寻不得,仿佛从世界上消失了一般。
杨文贤传来书信的事,虽然没能引起皇帝的重视,却引起了这位新晋国师的注意。国师几次询问杨定国当年的情形,以及和尚送来的信中的内容。杨定国虽然不知道胖和尚说的“有缘人”是谁,但所以无论国师怎么问,始终不肯说出当年的事,以及书信内容。
这让国师非常生气,于是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排挤杨定国。皇帝本就已经不太重视这位丞相,加上听信了国师的谗言,终于下了一道旨意,让杨定国告老还乡,不得留在京城。
杨定国为官清廉,除了御赐的丞相府,就只有一处老宅,位于江州城外三十里。这告老还乡的旨意一下,也没多少可带的细软,马上带着自己的衣服,书本,和管家杨安一主一仆赶着马车离开了都城,直奔老家而来,这一路上倒也轻快。
这天黄昏,一辆马车驶入三十里铺杨家村,径直来到杨定国老宅家门口停下。赶车的翻身下车,向车内低声说道:“父亲请稍候,儿子进去让家兄出来迎接老爷。”说罢匆匆推门进了旁边院子。车上老者不等赶车人回来,自己挑开车帘,偏腿下了车。
老者站在地上,活动了一下腿脚,看看眼前老宅院墙整齐,大门干净,不由得点点头。
这时院门大开,赶车人陪着杨四疾步跨出院门,杨四一见老者,低头便拜:“小人杨四拜见老爷”。老者微微一笑,扶起杨四,说道:“以后就不要这样了,快起来。”杨四站起来,引着老者进了院子。
赶车人,就是杨安,而车上下来的老者,自然正是丞相杨定国。
杨四将杨定国引进堂屋,请到上座,奉上茶,翻身又拜,说:“我前些日子收到杨安的书信,听说老爷要来,我和小少爷万分开心,不过没有想到老爷这么快,没能远迎,请老爷责罚。”
杨定国说道:“快起来吧,不要这么多礼了。你应该知道我不喜欢这些规矩的,怎么出来了几年,越发的忘记了?你和杨安都是我的义子,既然都是一家人,以后不许再这样。对了,瞬子呢?”
杨四笑道:“要说瞬子这孩子还是孝顺,这不,前些天听说您要来,高兴的和什么似的。总说要抓一条蛇给您泡酒补身体,连着去后山几天,都没逮到,今天一大早又上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杨定国有点纳闷:“什么蛇?瞬子还会捉蛇么?”
杨四又笑道:“瞬子这孩子,就是胆子大。要说到捉蛇,本来是不会,可前阵子村里来了不少的捉蛇人,这孩子跟着凑热闹,看了几天,竟也捉来卖出去几条。”
杨定国奇道:“从没听说这山里有什么值钱的蛇呀?居然还有人在这收蛇?”
杨四说:“谁知道呢,以前也就知道这山里最多有几条草蛇什么的,哪知道还有人专门来收。不过我看那收蛇的贩子好像也不认识什么蛇,见蛇就收。”
杨定国“哦”了一声,心说不知道哪家药铺子要这么多蛇,也没有再去细想,又问道:“听说,新请的老师,又请辞走了?”
杨四道:“是,这次的老师,和以前的老师们,说法都一样,说瞬子根骨不错,就是……”
杨定国叹了口气,说道:“就是灵识似乎未开,大概暂时无法灵修是吗?来的路上,杨安告诉过我了。”
杨四有点惶恐:“是,我想大概是瞬子开窍比较晚,毕竟这孩子还小,再过几年,说不定……”
杨定国摆了摆手,制止了杨四接下去的话,又叹了口气:“我知道了。”
杨四见状,站起身道:“父亲,您且坐一会,我去买点酒菜来。”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