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中国的不同遭遇

本章节来自于 民国大文豪 http://www.lishu123.com/127/127410/
    林子轩和赛珍珠就在人群中,周围还有不少在南京的西方人和西方记者。

    进来的中国青年一边发传单,一边用中文高喊:中国不欢迎泰戈尔,你还是回去吧。

    他们很激动,以为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要赶走了泰戈尔,中国就不会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毒害,就能够像西方国家一样强大起来,一切都是泰戈尔的错。

    所以,就算是被人阻拦,他们仍然要大声呼喊,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

    林子轩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前爱因斯坦在上海的情形,上海的青年学生对爱因斯坦推崇备至,把爱因斯坦当成导师和上帝。

    他们以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泰戈尔作为一个“亡国”之人没有资格来拯救中国。

    中国还没有亡国,所以比印度强大。不需要一个印度人来中国说教,学习印度只能导致亡国,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世界。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说法还很有市场。

    这就是推崇强者,轻视弱者。

    此时的泰戈尔已经察觉到了中国社会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没有在南京停留,在4月22日前往济南,在济南省议会发表演说。

    4月23日,泰戈尔从济南赶往北平。

    徐至摩对泰戈尔的遭遇极为气愤,连夜写文章批驳那些驱赶泰戈尔的人,言辞颇为激烈。

    他恳求林子轩也写篇文章,对这种无礼的行为说些什么。

    林子轩想了想,便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的礼仪在哪里?》。

    他较为客观的写了泰戈尔在东南大学的遭遇。

    认为中国的文化界没有必要这么急着驱赶泰戈尔,中国不会因为泰戈尔的到来而灭亡,也不会因为赶走泰戈尔就能强大起来。

    中国的文化界要具有包容的心态,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个泰戈尔,只能说明中国文化界的狭隘,一个自称的礼仪之邦,却要赶走来访的客人。

    泰戈尔没有带着枪炮,而是进行文化交流,你们担心什么?

    对于泰戈尔的主张,林子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适合中国的要进行学习,不适合中国的就抛弃掉好了。

    可你要是连听都不听,就急忙的赶人,这不是作为地主的态度。

    只能说明自己没有礼貌,不懂的待客之道,中国的礼仪在哪里?君子之风在哪里?

    这篇文章由徐至摩投给了北平《晨报》的副刊。

    这是新文学三位旗手第一次公开发表对于泰戈尔来访的意见,胡拾和鲁讯依旧保持沉默。

    这时候,泰戈尔已经来到了北平。

    在北平,泰戈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包括以梁启朝蔡元赔和胡拾为代表的北平文化界到车站迎接泰戈尔。

    泰戈尔将在讲学社和商务印书馆的安排下进行演讲。

    林子轩没有参与其中,来到北平,在安顿下来后,他首要的是去拜访周氏兄弟。

    当初,他的诗歌是周作仁推荐发表的,鲁讯进行了点评,这都是人情,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登门拜访是应该做的事情。

    唯一让林子轩为难的是这两兄弟已经闹翻了,住在不同的地方,否则可以一起拜访了。

    按照关系的远近,他先去拜访了周作仁。

    与此同时,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在得到保泰派欢迎的同时,也遭到了批泰派的驳斥。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薪越的小说民国大文豪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民国大文豪全文阅读民国大文豪5200民国大文豪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薪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