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

本章节来自于 民国大文豪 http://www.lishu123.com/127/127410/
    三天的采访结束,《时代周刊》的记者并没有离开上海。

    他知道印度诗人泰戈尔即将来到上海,对中国进行访问。

    这是两个古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在西方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对于西方媒体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新闻价值的文化事件。

    而且,到时候,林子轩会和泰戈尔会面,两位远东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坛领袖见面一定很有意义,可以作为趣闻放到他的采访内容里面。

    于是,这位记者决定见证了这个时刻之后,再到北平采访吴佩浮。

    他要拍摄两人握手的照片,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两位文化领袖的握手”。

    泰戈尔已经六十多岁了,林子轩不过才二十四岁,这种年龄上的强烈对比应该很有意思,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传承。

    从一张照片中能够解读出很多的意味,这正是一条好新闻的价值所在。已经聚集了不少欢迎的人群。

    商务印书馆这边的代表是郑震铎和文学研究会的一些成员,还有学者张军劢。以及上海青年会江苏教育会的代表,印度旅沪人士报馆记者等上百人。

    场面极为隆重。

    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互相攀谈,记者穿插其间,进行采访,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活动影戏部还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纪录片。

    林子轩和郑震铎的关系不错,就问了先前让他疑惑的问题。

    “燕冰怎么会写那样的文章?他不是很支持泰戈尔么?”林子轩不解道。

    郑震铎是泰戈尔的铁粉,写了很多欢迎泰戈尔的文章,翻译了泰戈尔《飞鸟集》和《新月集》,他和沈燕冰是好友,一定知道其中的原因。

    “他呀,是身不由己。”郑震铎含糊其辞的说道。

    林子轩想了想,便明白了,不再追问。

    没有等待多久,一艘邮轮缓缓的驶入了上海的汇山码头。

    等到邮轮停靠在码头,徐至摩和林子轩,以及社会各团体的代表和记者们登上邮轮。

    泰戈尔早已站在了甲板上,身后是几位印度学者,这一次,泰戈尔还带着一个国际大学的访问团,他从印度拉到了一笔赞助费。

    虽然这位印度诗人已经六十多岁,但看起来还很精神。

    徐至摩和泰戈尔通过书信,赶忙上前做自我介绍,然后给中国的学者介绍。

    接下来是记者们拍照的时间,邮轮上颇为混乱。

    《时代周刊》的记者想要拍到泰戈尔和林子轩单独握手的照片,就上前说了这个要求,在这个时代,相对于中国记者的拘谨,美国记者更有自由的精神。

    他没有把泰戈尔当成大人物,只是当成一个新闻对象,并不认为这个要求有什么问题。

    林子轩解释了这位美国记者的来历。

    泰戈尔意外的看了林子轩一眼,刚才徐至摩介绍的时候只说林子轩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并没有太过在意,毕竟林子轩太年轻了。

    在这个年纪,应该不会是太过有名的诗人。

    不过泰戈尔知道西方媒体对东方人的偏见,能够让美国杂志专程来到上海做个人专访,这个年轻人在西方社会应该很有影响力。

    等一下要详细了解这位年轻人的事情。

    他接受了西方记者的提议,在邮轮一处空旷的地方,和林子轩握手。

    泰戈尔一身印度传统长袍,胸前挂着刚刚献给他的花环,林子轩穿着长衫,为了配合记者的拍摄,微微侧着身子,把正面留给了泰戈尔。

    他们头顶是春日的暖阳,身后是蔚蓝的海水,两人的影像就这样定格在照片之中。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薪越的小说民国大文豪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民国大文豪全文阅读民国大文豪5200民国大文豪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薪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