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童年游戏
这老孙头是个山东人,俗称“海南丢子”,说话一口地道的山东腔儿,他的后背象背着一个包袱似的朝上隆起,腰深深地往下弯着,好象他天生就是干这一行当的,这种体型与拉板车极其匹配,拉起车来,腰一弓一弓,车子一悠一悠,看起来非常带劲儿,非常协调。 抗火炼,火再大,烧得时间再长也不容易堆下来,也不容易裂缝。一冬天肯定不会犯毛病。
用和好的黄泥在炉壁抹上厚厚一层,要知道,这一加工过程必得全部用手工操作,做得好的,抹得非常光滑,极其匀溜,看起来象陶瓷似的。这个制作是有讲究的,不能抹得太薄,那样炉子不保温,还费煤,太厚了也不行,装煤少,不暖和。这时缺少经验的小年青夫妇们就得去找邻居求有经验的大叔或大爷代劳或指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才能把这个炉子作得尽善尽美,经济实用。
到了冬天,再把煤坯砸碎,底下放上劈柴,用报纸引着纸,纸烧劈材,煤坯就随之燃烧起来了,这样用黄泥做的煤坯,又抗烧,又省煤。
所以,那时候在秋天里,黄泥成为城里人不可或缺的物品,家家必备。但都不敢堆在外面,因为值钱,老孙头是因为货积压的多了,没有太多地方存放,当天没销售完的,就先暂存外面,免不了遭人觊觎偷挖,他也没什么办法。
杨胡莉家里用的她不去偷,只是在玩的时候才不得已干起这种勾当。因为那要花钱,而且这笔经费舅母肯定不会批准的。
她用水将这块黄泥和得粘粘的,作成了一个大大的“碗”,她没按规则先把“娃娃”放在地上划拳,却把“娃娃”在手上擎着,认为,这次划拳她一定会胜出,因为她觉得这次她做得这么好,老天也得奖赏她一次了。
“钉钢锤!”
她和皮萨娜同时伸出手,她手握成拳头,是锤子,皮萨娜一定会伸出食指和中指——是剪子,剪子剪不了锤子,就得输。
因为她掌握到这一规律,对方第一次划拳总好出剪子,可这次她失算了,皮萨娜同样出的是锤子,她有点沮丧,再喊:“钉钢锤!”五指展开伸出去,这回是包袱皮儿,看皮萨娜出什么,要是锤子,这包袱皮儿包住锤子,胜。对方一伸手,杨胡莉又失望了,又是同类型。杨胡莉脸上的那撮长毛抖了抖,咬咬牙,这回她和皮萨娜同时大喊一声:“钉钢锤!”
她是剪子,皮萨娜是锤子,剪子能剪包袱皮儿,剪不动铁锤。
杨胡莉头垂下来了,把精心制作的“娃娃”拱手转让给对方。皮萨娜手高高扬起,口里念念有词:“娃娃响不响,不响拿脚耪!”这是摔“娃娃”的套语,意在告诫“娃娃”不响就得受到惩罚。每人在摔“娃娃”之前都必须念道一次,据说这能助你成功。尽管没有几次是灵验的,但是每个人在摔前还都不由自主喊一嗓子。
应声而落,皮萨娜一掌摔下,这个黄泥碗倒扣在柏油路上,发出“咣”的一声脆响。“娃娃”从碗底炸开,试爆极其成功!
听着声音都异常过瘾!
皮萨娜“咯咯”的笑了,象响起一串串朗朗的银铃,她那白胖的脸盘儿涨得红红的,在黄昏的晚霞映衬下,显得非常动人。
因为成功,按规则应再奖赏皮萨娜一次,制作任务当然由失败方来完成,杨胡莉接过黄泥,嘴象挂个油瓶子,嘟囔着说:“你今天摔得响,那都是因为我这块黄泥好,再加上做的形状规距,要不然哪能声这么大。不信这回比上次还能响。”
杨胡莉的预测是对的。因为再和一次泥,水又干了一些,“娃娃”更硬实了。
她这次揑拿得更精致,在临放到皮萨娜手中前,在“娃娃”的底下又重新用手心压了压,反复的端量了一下,才放心地交到皮萨娜的手里。
皮萨娜手再次高高起,运足了气,正要摔下,路边的大杨树上不知怎么突然落下一片叶子,整好落在皮萨娜“娃娃”目标点,她笑了,杨胡莉为她拿走杨树叶,她重又举起手,往下一摔,不料却又碰到什么东西上了,“娃娃”斜刺楞地落下,“扑吃”一声,好象在委屈地叹息,歪扭在地上,再一看,是一只手干扰了“娃娃”的正确落地!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