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137章 辽东剧变

本章节来自于 开个飞机去明朝 http://www.lishu123.com/126/126887/
    表彰了丹尼斯之后,朱常渊将孔和请进办公室,开始交与他另外一件任务。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的小说,“你有什么理想?”朱常渊刚刚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开口就问孔和,把正在琢磨着老大喊自己急急忙忙从陕西过来有什么事的孔和吓了一跳。“这。。。”要说军务,孔和倒是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一上午,可是现在老大问他有什么理想,叫他如何回答。而且,在古代社会,跟自己的老大谈理想,那是作死的一件事好不?总不能给他说:我以后想要当大将军!或者说我要干您老人家那个位置吧?“怎么,你不理解什么是理想?就是说,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以后想要做什么官职?”“这个?”孔和真的是一脸便秘的表情,就算是有也不好意思说,只得期期艾艾,支支吾吾了半天说道:“末将愿随将军,征南逐北,唯此而已!”“屁话!”朱常渊一怕桌子,蹭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老是跟着我纵然可以,但是岛上诸事繁多,早晚要独挡一面,难道你就没想过封侯拜相,甚至是,裂土封王?”“属下不敢,属下该死!”孔和一听朱常渊这么说,急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急忙辩解说道:“属下安敢有自立的心思?”“起来吧。”朱常渊淡淡的说了一句,道:“我本欲你镇守陕西之地,为将一方。也好为国建功立业。可惜日月岛诸事繁忙。此次本候意欲效成祖皇帝之旧事,起兵。。。。”还没说完,朱常渊就看到孔和身体微微颤抖,乃至于额头流汗。在孔和的心里,朱常渊所说的效成祖皇帝之旧事就是造反,就是靖难,这让孔和如何不激动,一方面。作为大明的臣子,他内心深处其实不愿意看到朱常渊起兵,可是另一方面,作为朱常渊的肱股,左膀右臂,他巴不得建功立业。朱常渊见他的样子,也料到了他心中所想,顿时一笑,说道:“你别误会,本候并非造反。而是说,意欲效法成祖皇帝。渡海航行,远赴异域,并掠诸夷,传播我汉家文明,你看如何?”孔和听完,这才将心放进了肚子里,也知道朱常渊并非是想要造反,而是学郑和下西洋。当年成祖皇帝朱棣在世之日,永乐光辉,何止千万丈,那是普照周边四邻,惠及四十余国,前来朝贡的国家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郑和率领的船队,沿途所向,可谓一路杀人放火,灭国不知凡几。想想当年的威风,再看看如今的大明帝国,让人不由得不心生慨叹。“如今陕西大定,岛上事务也都由两位大政务处理,末将早就想请示随军扫荡扶桑,还请将军应允。”孔和其实骨子里也想打仗。朱常渊点点头,说道:“好,既有远航涉海的志向,我便成全于你,不过,此去并非扫荡扶桑,而是比扶桑远上千千万万里的地方,你可敢去?”“属下愿往!”孔和咬咬牙。“那就好!”朱常渊从书房中取出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指着上面的一个小岛说道:“此处,乃是我日月神岛。”手指一晃往东一指:“这弹丸之地便是扶桑。”“不过,本将今日不愿你去征伐扶桑,而是让你去这里。”朱常渊思维变化的快,手上的动作更快,瞬间一挪手,挪到了欧洲大陆上。“想要到达此处,非得远涉茫茫大海不可。”“由日月岛一路向南,漂洋过海,辗转万余里,方能到达马六甲海峡,从这个马六甲海峡通过以后,由此一路向西,在印度南端海域横跨整个印度洋,便可到达非洲东海岸,这里也就是当年郑和航海去到的最远的地方。”“这里?”孔和疑惑的说道:“当年郑和最远就是抵达到了这个非洲的海岸么?”“是的!”朱常渊点了点头,非常确定,可有非常郑重的说道:“至于本将的这次任务,恐怕比郑和那次航海更加艰辛,到了此处之后,全部行程不过堪堪过了一半而已!”“沿着非洲海岸线向南,在这片大陆的最南端越而向西,到达大西洋,大西洋后,由南往北三万里,便是到了欧洲的地盘,我所说的国家,就在那里。”至于为什么非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动手,朱常渊没说,孔和自然也没问。孔和之前想过很远,可是从来没想过会是那么远。“当然,此去欧洲诸国,本将给你最先进的大船,航海无忧,难的是在海上漂泊,一去恐怕要经年才能回返。”“属下不怕!”孔和咬咬牙。“好!”朱常渊道:“此事若能完成,本将来日许你国外攻伐大权,所下之地,皆可裂土为王!”当日,朱常渊花费大力气,一口气从系统中兑换出来六条崭新的蔚蓝色如大海的船只,一字摆开放到海上。又命令孔和带领日月岛三千精兵,和一众欧洲来的学者,登船,,而后浩浩荡荡朝南走去。船是系统中兑换出来的,不但有导航,而且可以自动航行,可谓给孔和提供了足够多的方便,只是有一点,航行速度太慢。这种大船虽然比一般的船航行速度快了很多,但是相对来说,从日月岛出发,由此一路到达欧洲,没有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是不可能到的。当然了,孔和这次到欧洲的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去邀请散布在欧洲各个角落所有的科学爱好者。之所以让许多欧洲学者也跟过去,就是为了通过他们做一个宣传,争取能把大多数的学者给忽悠过来。+++++++++++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大明王朝崇祯十二年的秋天。这一年,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最好过的一年,朱常渊不但平定了整个陕西之地,将李自成打的简直出了西域,还经营陕西有功,让无数老百姓有家可归,整个陕西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富庶之地。再者,杨嗣昌轻松的接管了朱常渊的三十万大军,朝廷的局势可谓大定。唯一还令他比较烦的一点就是,张献忠虽然被赶出了荆襄之地,可是在四川重新摇旗呐喊,将入川的几道口子全部封起来,俨然自立为王。还有荆襄之地的熊文灿,手握十万重兵也不是个好像与的主,以前是对付不了熊文灿没办法,朝廷才与他虚与委蛇,可现在情况不同了,不但辽东之地趋于稳定,而且陕西也大定,崇祯的思想顿时活络起来了。那么现在整个天下无战事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这么做,让杨嗣昌的手中二十万大军从陕西赶赴四川和荆襄去剿匪?不得不说,人就是一种喜欢自己折磨自己的动物,一旦这种思想在心中萌生,就像是春草一般,遇到春雨就会疯狂的滋长起来。十天没到,崇祯皇帝不顾群臣的反对,接连两次给身在陕西的杨嗣昌下命令,让他带兵南下,收复蜀地。根据崇祯的构想,一旦蜀地的张献忠被灭了,荆襄之地就会四面受敌,寡不敌众,到时候熊文灿的末日也就到了。然而,其结果去大大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杨嗣昌带兵伐蜀,看上去浩浩荡荡二十多万大军,可惜的是,他并不是朱常渊,他没有开挂,也没有现代化的武器,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张献忠这货的战斗力。看着他被朱常渊打的狼狈的抱头鼠窜,甚至涕泪交零,是不是很爽?是不是感觉朱常渊很牛逼?是不是绝对张献忠很窝囊?废话,当然是的。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并不是张献忠太窝囊,而是朱常渊太强,强大到人们已经足够高看他了,可惜,还是看低了。比如这次,杨嗣昌的二十万大军抵达蜀地,刚开始的时候生龙活虎声势浩荡,可惜连续在蜀地蹦跶了十几天以后,才知道蜀地并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先是,杨嗣昌的粮道被断,然后,张献忠充分利用经营蜀中两年的优势,和杨嗣昌展开游击战,一个月以后,杨嗣昌损失惨重,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撤回陕西,灰头土脸。蜀地没打下来,对大明朝来说很严重吧?不,这都没关系,然而,有一件大事在杨嗣昌出兵后突然发生:皇太极悍然出兵,突然洗掠锦州,又一次发动了东北地区的大战。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是杨嗣昌带领二十万人扫荡蜀地并且失败而归,恐怕皇太极也不会如此容易就出兵攻打锦州吧!这一次,皇太极吸取了以往强攻宁远,洗掠锦州失败的教训,采用围而不攻,断其粮道的措施,又令锦州地区的所有百姓不得耕种,骚然周边,困顿城镇的方针,真的是一鼓作气,差点将明朝在辽东的军队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大明也不是傻瓜,一看皇太极来势汹汹,而且一时半会还不准备回去,马上调兵,从宣府大同蓟州山西固原甚至是宁夏和甘肃,尽调九边精锐十三万人,远赴辽东驰援。皇太极不甘示弱,除了自己带来十万步卒六万铁骑之外,还北合蒙古,对大明朝双管齐下加以攻掠!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本书来自 品&书#网 l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我是钢筋工的小说开个飞机去明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开个飞机去明朝最新章节开个飞机去明朝全文阅读开个飞机去明朝5200开个飞机去明朝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我是钢筋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