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里,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山坡上、田地里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何悦想到自家还有几亩地呢,现在也不知道收拾得怎么样了,就问古骏,“古大哥,咱家的地都收拾得怎么样了啊?”
“家里还有两亩良田,一亩坡地,一亩沙地,家里的田地都不远,隔几天再带你去认认地头啊,这些田地还是当年买这房子时一起买下来的。冬天地里种不了什么庄稼,坡地被我种了麦子;沙地我种了一半的油菜,剩下的一半还空着以后再种点其他什么;良田我之前已经收拾好了,就等着下稻谷种子了。”古骏仔细的介绍着家里的田地情况。
接着,他又有些不好意思补充道:“不是我不愿意多开几亩地,实在因为当初刚来到这里时也是不会种地的,后来才找村里会种地的大爷、大叔学习了,自己再摸索着种的。”
说着,他摸了摸鼻子,涎着脸皮保证道:“媳妇儿,你放心,现在我种地已经很熟悉了,今后我会努力多开几亩地种的,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何悦听到他这样说,瞬间无语了,自己还没说什么呢,至于这样紧张吗?
不过何悦倒是对这个地方的开垦新地的国家政策感兴趣了,就兴致颇高的问:“古大哥啊,你赶紧给我说说这里是怎么开地的呢?开多少都可以吗?用不用交什么钱啊?”
古骏听到这一连串儿的问题脑袋瞬间当机了,这是个神马节奏?不是应该表扬下自己的积极向上吗?
不过他还是给何悦详细的解答了这里的土地开荒政策,“当然是想开多少就可以开多少了,不过开荒之前要到里正那里备下案,表示那是各人开的荒地。你也从村里的情况看到了,这里的人不多,荒地确是不少。这里良田的收成都不是很好,更不用说刚开的荒地了,如果开了荒地,前三年是免税的,后五年按照沙地纳税,然后再根据地的等级评估后纳税。”
何悦听到这里,觉得这项政策还是挺人性的,立马就兴奋了,“古大哥,那今年我们就可以多开点荒地来种庄稼了!”
古骏看到何悦这无比兴奋的样儿,瞬间愣在了当地,自家丫头前几天不是说地都不会锄了吗,还会开荒吗?
不过不忍心打击这丫头的自信心,他只好试图从另一方面来劝解何悦,“媳妇儿啊,荒地开多了也不行啊,收成不好啊。咱们可以先开两三亩荒地,等把地质养熟了以后再接着开啊!”
听到古大哥的话何悦发热的脑袋才冷静了下来,这才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化肥什么的,有的都是农家肥。
不过当何悦想到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林,就不怎么担心了。林子里肯定有很多的树叶落下腐烂的腐泥,到时候这些也会是很好的肥料啊,再不济还可以弄些草木来烧些草木灰当做肥料啊。
只是家里也只有古大哥一个壮劳力,自己这细胳膊细腿的到时候肯定也是使不上什么大力的,开荒肯定也不能开太多了,就听古大哥的先开两三亩地吧,要是累着了古大哥也不划算啊。
晚上,俩人躺在床上就开荒、种地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规划,还有两天才是大集日,决定下个赶集日就去集上看看种子,这两天就趁机好好看看到底在哪里开荒比较好,到时候也好去里正那里备案。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在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在何悦的催促下下地视察去了。
俩人先是去看了自家的已经收拾好了的两亩良田,路程确实不是很远,走路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就在村头的另一边,田里只有两三厘米深的水,看的出来打理的很不错;沙地和坡地则在屋后的方向,大约要走五六分钟的路,坡地里的麦子已经有十来厘米高了,不过看起来根茎很是细小,还有些密集;沙地里的半亩油菜都已经打着花骨朵了,当然油菜也很密集,油菜梗也比较纤细就是了。
这样密集的庄稼让何悦有点儿密集恐惧症了,同时也让她很是惊讶和不解,于是就开口问道:“古大哥,怎么这地里这么多的苗啊?你都没有来疏过苗吗?”
古骏奇怪的看了她一眼,答:“媳妇儿,苗不是越多越好吗?我放种子时因为种子不太够就每个坑少还放了一些,咱家这还不是最多的呢!”
还有更多的!听到这个消息的何悦很是无语,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种田技术竟然还这么的落后!
不过田地里麦子和油菜这样的情况,也让曾经小时候在农村生活下地有过六七年经历的何悦有些明白了这里的庄稼收成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庄稼种的太密集了,没有疏理掉多余的苗,那么多的苗来争取本来就不多的那么一点肥力,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收成不会太好了。
不过现在麦子和油菜都长这么大了,这时候再来疏苗也起不到什么增产的作用了,看来只有等种下一季庄稼的时候注意些这个问题了。
虽然这庄稼已经是这样了,不过何悦觉得自家的男人还是要教教的,于是就解释说:“古大哥,苗太多了肯定收成不会很好的啊!你想想啊,每个坑的肥料都是有限的,苗太多了,那么每根苗就吸收不到多少肥力,肯定长得就不好了。这就跟一盆饭给三四个人吃能吃饱,给十几二十个人吃就只能保证每个人都饿不死是一个道理啊。”
听到自家媳妇儿这形象的比喻,古骏瞬间有一种自家媳妇儿懂得好多,一下子就变高大上了的感觉。
------题外话------
抱歉啊,各位读者朋友,今天有事更晚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