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019 山穷水尽 (二)

本章节来自于 将谋 http://www.lishu123.com/125/125539/
    屋漏偏逢连夜雨。

    韩德让前脚离开涿州,后脚皇上的圣旨就到。“涿州大捷,宁王耶律贤领兵退敌、建有奇功。着任西南面招讨使,改封藩云州”。

    这道圣旨,明升暗降。耶律璟果然够绝,不仅将他调离南京,竟连他在妫州三年来埋下的最后一点根基也不留给他。耶律贤生平第一次尝到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

    耶律璟赏赐的甜枣耶律贤是一颗也咽不下。索性命人将皇上的封赏全散下去,分给涿州一战中有功的将领们。

    一连数日涿州城大雨不歇。仿佛上天都在为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们悲泣。顾流芳出不了门,百无聊赖地窝在顾井匀房里吃甜枣。一口气吃了小半筐,他啧啧嘴道。“这大辽的朝局我还真是看不透了。耶律璟膝下无子,几个亲王都不是嫡出。耶律贤是先皇长子,位份最高。耶律璟一死他就能顺理成章坐上皇位,何苦这般费心筹谋?”

    “也要他能安然活到耶律璟死的那一天才行。”见顾流芳吃得香甜,顾井匀也挑了一个来吃。

    “那他何苦跑回大辽来?大宋北汉,吐蕃回鹘,随便哪个地方躲一躲,等耶律璟两腿一伸,再大大方方回来继承皇位不就成了?”

    “若是位分真能决定一切,耶律贤早就坐上辽主的宝座,又哪里会有耶律璟当年的弑君夺位。”

    这枣子太甜。顾井匀皱眉,她果然还是适合吃肉。她放下枣子,拿绢布擦干净手。“耶律斜轸最近有什么动静?”

    说起耶律斜轸,顾流芳说书一般津津乐道:“至今无人站出来拆穿你的真面目,他当然急得跳脚。可有耶律适拦着,他又能怎样?倒是这个耶律适还真沉得住气,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也不见有什么动作。”

    意料之中。他要是也心急火燎地跑去耶律贤面前质问,就不是耶律适了。

    “如今耶律贤手中无兵,朝中无人。连老窝也被人端了,真是山穷水尽。云州山高路远,他的好兄弟们各有职责在身都不能同去。真是孤家寡人,可怜可怜啊。”顾流芳想起前日送来的圣旨,颇为耶律贤惋惜。

    “若不兵行险招走到山穷水尽,又如何能柳暗花明?耶律贤倒下,有人就该站起来了。如今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休养生息,隔岸观火。云州山高路远不好吗,正好图个清静。不过有你在他怕是没有机会寂寞。”顾井匀调侃道。

    顾流芳啧啧嘴笑道:“不知怎么的,此次你我随他戍边,总觉得有几分同甘共苦、心心相惜的味道。”

    *****

    暮色降临,整个上京笼罩在一片暖色的霞光中。南院大王府内,家奴在院落中来来去去,点亮一盏盏油灯。

    耶律宗真埋头伏案,看着案几上今日刚送到的加急奏报。

    南枢密院使雅里斯陪在一侧。南枢密院使虽是南面最高军政长官,可雅里斯在耶律宗真这个只负责南面官员任免的南院大王面前一直恭敬有加。原因无它,耶律宗真若有一日登基为皇,就是他的主子了。

    “北汉来报,刘继恩病逝一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请王爷放心。”雅里斯道:“册封刘继元的恩典,皇上也已经改任韩知范前去。”

    耶律宗真抬起头,眸中尽是冷意。“宁王真是天真,想要拉拢高勋?如今他手里的亲兵打光了,妫州的兵权被皇上收了回去。朝堂上没了韩匡嗣,没了高勋,萧思温远在南京鞭长莫及,就剩下一个成不了大气候的飞龙使女里,我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可是皇上封了他西北路招讨使,封藩云州,给了他主理西南五州的军政大权。王爷就不担心他休养生息,伺机壮大,卷土重来?”与耶律宗真不同,斩草不净,雅里斯仍不放心。

    耶律宗真冷笑一声。“西南是什么样的地方?强敌环饲,寸草不生,州县各自为政,乱得皇上都管不了。他有命去,有没有命回来都不知道,还想割据一方,卷土重来?哼,很快他就会收到新官上任的第一份大礼了。”

    *****

    待耶律贤伤势稍愈,即刻奉旨由涿州启程前往云州。宁王府的家奴、细软和府兵由管家带着从妫州出发。耶律贤这头倒是轻车简行。只有两辆马车,五十名大将军府拨出的侍卫。耶律贤苦笑。曾经煊赫一时的宁王殿下,如今被“发配”边疆,身边竟只有顾井匀与顾流芳陪着他。

    他们动身的时候,涿州城仍在下雨。从北门出城,向西走了一天,直到蔚州地界雨势才慢慢缓下来。他们白日赶路,为了节省时间早日到达云州,夜里并不进城,而是宿在各州边境的驿站。一连走了十多天才到应州地界。眼看还有一两日的路程便可到达云州境内。

    虽是暮春时节,越来越接近云州,天气也越来越冷。尤其是夜里。云州虽然地处西南,比不了上京道镇州那般苦寒卓绝,可比起南京与涿州还是冷上许多。西南边陲的驿站来往之人本就不多。驿站里的陈设也十分简陋。顾井匀素来怕冷。顾流芳将驿站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个碳炉子。耶律贤只能让随行的侍卫们夜里挤一挤,匀出两床被子给她。

    刚入夜不久,驿站外面竟然一阵喧闹。耶律贤起身查看。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慌慌张张闯进来,官帽歪歪斜斜戴在头上。他好半天才喘顺了气,说道。“反了,反了,白达旦部反了。乱军冲进城里,抓、抓走了刺史大人。刺史大人说新的招讨使已经在来云州的路上,让我一路向东,务必见到殿下。”来的人是云州知事郭廷伟。

    云州是大辽西境的战略要冲,南有北汉,西有党项,吐谷浑,北有突厥诸部。故而设有西南西北两路招讨司,招降讨叛沿边各族。白达旦部与党项比邻而居,一旦反了,党项必有异动。前一任西南招讨使正是由于抵御党项犯境不力,被皇上一怒之下砍了头。

    “你不要急,慢慢把话说清楚。”耶律贤找人给他倒了杯水,又搬了张凳子。

    白达旦部原来是大辽北境的一个小部落,全族不过一两千人。因为在应历二年,皇上继位之初,参与了北境乌古敌烈部的叛乱,皇上下令参战者全部诛杀,未参战者统统没为奴籍。并将白达旦全族驱赶到云州西边的蛮荒之地。

    云州西部,无水无田。只有一座名叫靳铁山的铁矿山和一座叫做阿姆河的盐湖。自唐朝起就在此设立了盐铁司。由官府统一管理,制作和贩卖盐铁。白达旦部族人与其他奴隶一起被驱赶至此。身强力壮的男人们成为矿奴被赶去矿山挖矿炼铁。老弱妇孺们则住在盐湖边上终日煮盐晒盐。

    “谁知一个月前靳铁山的矿奴心怀不轨,偷了铸铁房里的刀剑,杀了矿山的管工。盐铁司派人去镇压,这帮矿奴竟然无法无天,不仅血洗了盐铁司,还占领了附近的石溪县。在云州城外聚而成匪,与朝廷抗衡。

    因为矿山与盐湖地处偏远。盐铁司的人全死光了,也没人出来报讯。直到半个月后朝廷派来定期收取兵器的均输发现情况有异这才报到了云州刺史府。刺史大人派好几批守军去平乱。可是此时的叛匪们已经就地坐大,很难剿灭。刺史大人派出的兵一人都没活着回来。叛匪嚣张至极,还让人将领军霍将军的头颅送回来以示挑衅。并扬言刺史大人若是不弃城投降。他们就攻进云州,杀光城里所有的人。城里只剩五百守军和二百巡防营,刺史大人没有办法,只能差人去寰州向招讨司求救。

    谁知道招讨司拒不出兵。招讨司副使阿姆奇将军说招讨司的兵马是用来防党项与突厥的,白达旦部叛乱是内乱,不归他们管。还说他们新任的招讨使还在路上,他这个副使没有权利做主。若是他擅自将兵力调离寰州,邻国兵临城下,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明知他是故意置身事外,见死不救。可是他说的句句在理。刺史大人也拿他没办法。

    因为搬不到救兵,没几日乱匪就攻进了云州城,肆意屠杀,还挟持了刺史大人。大人命我连夜从东门逃,沿途向东,务必要找到殿下为我们做主。殿下,请您救救刺史大人,救救云州城的百姓吧。”

    耶律贤没想到他人还未到云州上任就已经遇上了如此棘手之事。可是他初来乍到,手中只有大将军府跟来的五十个个亲兵,贸然前去根本是以卵击石。应州是耶律喜隐的封地,耶律贤本不愿与他有任何牵扯。所以虽经过应州,却并未打算进城。可眼下事不由人,他只能决定连夜赶至应州城。待一行人进了城,天色已经微微泛白。耶律贤带着顾井匀与顾流芳住进了应州刺史府。应州刺史王怀安不是第一次见到顾井匀,可他每一次见到这个女子都有大事发生。上一次是硬闯宋王府,这一次是白达旦部叛乱。古人说红颜祸水,还真有几分道理。

    一夜未眠,及至正午云州方向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耶律贤有些坐不住了。顾井匀安抚住他,没有消息也许就是好消息。

    顾流芳提议:“既然我们人在应州,不如再去向耶律喜隐借兵。”

    耶律贤摇头不准。他知道顾井匀与耶律喜隐私下有交易,她去借兵不是没有机会。可是耶律喜隐的兵马刚刚经过涿州之战,元气大伤,正在原地休整,若此时将他们调去云州平定乱匪。人困马乏,必然战斗力大减。若是北汉趁此时有什么动静,他断然担不起这个责任。

    耶律贤总觉得云州知事郭廷伟并未对他吐露全部实情。白达旦部在云州西境十几年,怎么会无缘无故就反了?他必须找出了真正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如今他这个招讨使手中没有半个兵,空手白刃去招抚乱匪简直是天方夜谭。耶律贤深知虽然朝廷素来在燕云十六州以汉制汉,但是“凡军国大事,汉人不与”。云州刺史这样的汉官手里没有半个像样的兵,平日里管一管鸡鸣狗盗的小事还行,可是面对部族叛乱这样的大事,完全无济于事。更何况西南西北诸部崇兵尚武,百姓皆戎,民风彪悍,就是军队亲自镇压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为今之计,只有我先去一趟寰州招讨司会一会那个阿姆奇将军。”耶律贤站起身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童阿力的小说将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将谋最新章节将谋全文阅读将谋5200将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童阿力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