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借势
“入沙州后,你表面上是出手相助那些个回纥人。”上官文嗯了一声,继续说道:“当然了,或许你当时确实是出真心的想要帮助他。可是,当你们潜入赫连塔山的府中后,你敢说你没存了任何的私心么?”
听得上官文直问当初在帮助胡二刺杀赫连塔山时是否存了私心,方祖贤顿时默然,头垂得更低。
他当初答应胡二刺杀赫连塔山,的确是出自真心的。但当他看到胡二竟然拥有公然在城中攻打赫连塔山府的力量后,心中又生起了别的打算。
他当初与胡二赫连虎潜入赫连府刺杀赫连塔山,其实就是想借此将胡二完全公然地对立在赫连塔山的面前,让他没有有回旋余地,同时也为自己能在城中助花道水完成使命延缓些时间,分散城中各方势力对自己一行人的一些注意力。
上官文见方祖贤垂头,不由笑道:“当着我们兄弟的面,你也不必如此愧然。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跟你一般做法。在这乱世之中,任何一个欲成大事的人,若是真如四书五经中言及的君子一般,只怕个个都成了地府之鬼了。”
上官文虽然将事情分晰的条条是道,但他却是没能猜出方祖贤心中真正的愧疚。他或许是有些愧对胡二,可他真正垂首愧然的,却是林远。
林远救过他的命,为他奔走数百里寻医寻药。教过他的刀技,赠过他一把刀,更送过他诸多在大漠里难以见到的兵书及其他经论之书……
借鹰之势而成鹰,可成鹰之后,他却当众出刀,将林远逼得败走八十里井。
此事虽已过去了两年,然每每思及,却是心痛阵阵,悔疚万分,常自暗叹自己当初年轻气盛,做下过如此羞惭之事。
“你在沙州城中如何与白影相斗,暂且不说,单只你能在城外遇到那些回纥人后,借自己渐起的势力收并那些回纥人于麾下,这也可算得上是你成大事的步阶之一。”上官文顿了顿,说道:“才出八十里井时,你只是一个被镇子雇请的镇台,手底下不过寥寥数人。可你在往来沙州一趟后,竟能屡屡借他人之势而成自己之势,这足以说明你是一个极善借势,极不寻常的人。”
上官文问道:“听说,你在大漠里结义时的那些兄长,如今都成了你麾下的人马?”
方祖贤抬起头,轻轻地点了点,没有说话,他此时已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了。
“以初出八十里井的数人,发展到现今的数百号人,更能将你那位拥有上百号人的结义大哥压制于肘腕之下,这的确不是简单的事。”上官文说道:“再且,你一路东归时,通过借白夏国方面的诸多势压,将原本难以相融的商队趟子手掌马及数股马贼整合得如同一家人,这更显你的心智手腕非同寻常。”
上官武一旁端坐静听,听得自家兄长所言条条在理,连连点头不已。再看向方祖贤时,眼神深处渐渐多了另一样别的含义。
上官文说道:“当初听二郞说及你能溃白夏国西平军司的人马,能尽覆百余骑铁鹰军,更能攻破白夏国连境城关青岭关,我本是不信。如今结合你昨日与此时所为,再细细一想,这对于你来说,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说着,话语一转,道:“你想借父帅及我与二郞之势来化解你眼下所遇的困境,这也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知会一声也就行了。不过,尚有一事你得谨慎。”
方祖贤一听,心中顿时一喜,倾身相问:“什么事?”
“我与二郞倒还罢了,但若事关父帅,还望你能谨之慎之。”上官文说道:“如今西北之地的局势还算平稳,你万万不能因借着父帅之势,而打破了这西北之地的平稳局势。否则,一旦局势不稳,白夏国定然会趁势而动。到时,父帅辛辛苦苦经营的这片土地必然会再次狼烟冲天,烽火不断。”
方祖贤正身端坐,肃然点头。
上官武忽地问道:“你倒底想让我们怎么做?”
“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行了。”方祖贤看了上官文一眼,见他沉首,接着说道:“只需要撒出些人手去打探一个唤作小钗的女子的消息,并散出谣言说这女子极可能是来自白夏国。如此一来,既可让对方断了继续接近烟儿妹妹的念头,又可以扰得对方阵脚大乱,让他们一时之间腾不出手来算计我。”
方祖贤说完,上官文扬手一展折扇,折扇哗然展开,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来好生验证一下究竟是谁想在这西北之地搅局。”
方祖贤一听,眉头立时蹙起,沉吟半晌后,忽地开口说道:“大兄,仲兄,你们可还记得前西北帅司大元帅刘卫刘元帅之死么?”
上官武立即回答道:“刘元帅乃是我大梁军神,是父帅与我钦敬的人物,他的事如何不记得?”
上官文摇动着手中的折扇,闭目锁眉。
方祖贤见了上官文的模样,心中暗赞不已:果然不愧是西北之地俊杰,我只这么轻轻一提,他便能猜到我话里头的深意。
良久,上官文蓦然睁目,直言问道:“你是指刘卫刘元帅之死另有不为人知的隐密?”
“刘元帅为人也罢,用兵也罢,大兄与仲兄应该比我更为清楚。”方祖贤联想起刘秦曾不经意间吐露出的一些事,说道:“如果不是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隐密,岂会接连败阵,之后又岂会在自己的地盘上被白夏国一再设计埋伏?再且,当初刘元帅虽在大梁境内遭遇敌军设伏,却也能率数千将士破围而出,可为何在突围之后再遇敌军设伏,一战之下全军覆灭,更致刘元帅竟被白夏国一名辎重兵卒刺亡并割去了首级?诸此种种,即便三岁稚儿听了,也能感觉到其中的诡异。”
上官文目光深沉,沉首说道:“不错。当初,刘元帅在统安城城外二十余里处再次遭遇敌军埋伏时,刘元帅手底下尚有数千将士,若要突围也并不难。可是,有人曾言与父帅说,刘元帅乃是在下令突围时,被身边士卒暗刺身亡。主帅既亡,众军无首,一战之下,竟而全军覆灭。”
方祖贤眼前一亮,问道:“有人曾亲眼见过刘元帅乃是被身边士卒刺杀身亡?这人现在何处?”
上官文摇了摇头,叹息道:“死了。”
上官文说完,众人沉默,似乎早就预知了这人的下场一般。
三人沉于刘卫兵败身死之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上官文回神来,突然问道:“你怎么忽然问及刘元帅兵败身死之事?莫非……刘元帅之死与你现在所遇之事有什么关联?”
上官文回过神来之后直问当年刘卫兵败身亡之事与方祖贤现下所遇之事有什么关联,方祖贤一听,心头蓦地一跳,暗赞上官文心智果然过人,竟然能从自己的只言片语中看出端倪来。
其实方祖贤并不是能肯定刘卫之死与伍家是否存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只是在听说那名唤作小钗的女子与上官如烟交好后,心中随即生起的一种莫名感觉而已。
他原本是想借此顺便替刘秦打探下有关刘卫的事情,却不意上官武竟提及上官如烟竟与小钗相识并交好。
于是,他便顺着自己的那种感觉,将事情的严重性扩大,从而使得上官文与上官武兄弟对小钗之事更加上心。
这也算是一种借势。除非上官兄弟对欲向上官如烟心存图谋之事视若无睹漠不关心,否则就容不得他们兄弟两人不尽心尽力去为上官如烟做些什么。
为上官如烟做什么些,到最后也会变成对自己做些什么来尽尽心力。
方祖贤略略沉吟,组织了下语言,说道:“当初恩师被暗潜入境内的白夏军兵所困,其情其景与刘卫刘元帅兵败何其相似,均是在大梁境内,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敌军设伏截杀。”
方祖贤反问道:“莫非恩师与大兄仲兄都不曾深思过这其中的玄妙之机?”
这个问题上官文思考过,上官武也更是与自己的父亲上官道探究过。虽然隐隐看出了些什么,但却由于事情太过复杂,一时间难有足够的精力来探究此事。
见两人都沉思不语,方祖贤又道:“难道大兄与仲兄就没有想过这么两件事?”
“什么事?”上官兄弟两人立即齐声相问。
方祖贤伸出手,探出一根手指头,说道:“先说当年的刘卫刘元帅,他老人家号称是我大梁的军神,一生之中,大大小小历经千百战,几无败例,岂会在才率军出征时便连连受挫,反被白夏国连得十数城?”
再探出一根手指头,道:“再者,率军出征连连受挫倒还罢了,却何以在刘元帅率军突围后,竟在统安城外为敌所伏,以致兵败身死?”
上官文与上官武相视一眼,皆蹙眉道:“定是有内奸!”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