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5 多多益善
高祖回到广武,赦免了刘敬,并说:“我不听从您的话,因而被围困于平城。 我已经把先前说可以进攻匈奴的十批使臣都杀掉了。”赐封刘敬为关内侯,又向他征询对付匈奴的策略,他回答:“天下刚刚平定,士兵疲惫不堪,因此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父自立,把许多后母变成自己的妻子,凭借武力逞威风,因此也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劝说他。只能用策略使他的子孙做汉朝的臣子了,只是担心陛下不去做。”高祖说:“如果行得通,为什么不去做!究竞该怎么办呢?”
刘敬建议说:“陛下如果能够把皇后所生的大公主嫁给他,并赠送厚礼,匈奴方面知道这些情况后,一定会敬重她,把她当作阏氏,她生下的儿子一定做太子,接替单于。什么道理呢?匈奴贪图汉朝的厚礼。陛下每年按时拿汉朝多余的而他们缺少的东西进行多次慰问和馈赠,乘机派说客用礼节晓谕单于。这样,冒顿活着,固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那么汉朝的外孙做单于。哪里听说外孙敢跟外祖父平起平坐的呢?我军不用作战,就可以逐渐使他们臣服。如果陛下不愿遣送大公主,而让宗室女子和后宫女子冒称公主,单于会知道实情的,自然不肯尊重和亲近她,这是没有益处的。”高祖连声称好,就派他出使匈奴,约定和亲。
吕后听说此事,就日夜不停哭着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为什么要把她抛弃给匈奴!”高祖只好让女儿成为赵国的王后。
高祖经过曲逆,登上了城楼,望见城中的房屋很广大,就说:“多壮观的县城!我走遍天下,只见过洛阳和这里有如此的气派。”他回过头问御史:“曲逆户口有多少?”御史回答:“当初秦朝时有三万多户,近年来战事接连发生,人多逃跑躲藏,现存五千户。”高祖把陈平改封为曲逆侯,整个县都作为他的食邑。
十二月,高祖经过赵国,女婿张敖早晚脱下外衣,戴上袖套,亲自进献饮食,态度十分谦卑。高祖则张开两脚坐着,大声责骂,十分傲慢。赵相贯高和赵午等人,本是张耳旧时的门客,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们性格刚强,容易动气,他们愤怒地说:“我们大王是个懦弱的王!”于是劝说赵王:“当初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先称王。如今大王侍奉皇上很恭敬,皇上却傲慢无礼,臣等请求为了大王的尊严而杀死他!”张敖马上咬破自己的手指,流出血来,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说出这种错误的话!况且先父亡国,依靠皇上才得以复国,恩德流传给子孙,一丝一毫都由皇上造就。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贯高和赵午等十多个人就私下商量说:“这是我们的不是。我们大王是个忠厚长者,不背弃恩德。况且我们的原则是不受侮辱,如今怨恨皇上侮辱大王,所以想要杀掉他,何必牵连大王呢?如果事情成功,功劳归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匈奴进攻代国,代王刘仲抛弃封国,逃回洛阳,被降封为郃阳侯。立皇子刘如意为代王。
正月,高祖下令:百姓产子,免除两年的徭役。
之前,萧何主持营建未央宫,修建了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和太仓。二月,高祖从洛阳回到长安,看到宫殿异常壮丽,就生气地对萧何说:“天下大乱,苦战连年,成败尚未可知,为何修建宫室豪华到如此程度!”萧何回答:“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可以乘此修造宫殿。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壮丽,就不足以显示威严。同时,如今这样修建,后世就不必再增建什么了。”高祖这才高兴了,并正式把都城从栎阳迁到长安。
本年,高祖封大哥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很早时就死去。当初高祖作平民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某事,不时带着宾客到大嫂家吃饭。大嫂十分讨厌高祖,只要他和宾客一来,她就假装已经喝光肉汤,用饭勺刮锅边,客人因此起身离去。高祖过后看到锅里还有肉汤,因此怨恨她。高祖即位后,分封自己的兄弟,唯独对大哥的儿子置之不理。太上皇为此来说情,高祖就说:“我不是忘记封他,只是他的母亲不是厚道人。”
刘如意虽然被封为代王,但因年纪小,所以并未真正踏足自己的封国。高祖任命宛朐人陈豨为代相,监督和统率赵国代国的部队,边防部队都隶属于他。陈豨准备赴任,就向淮阴侯韩信辞行。
韩信先后遭受了高祖的三次突袭,对“不战而夺人之兵”的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知道高祖害怕和嫉妒自己的才能,就常常称病,不参加朝会和随行。他在家总是闷闷不乐,满怀怨恨,对自己与周勃灌婴等人同伍感到羞耻。他曾经拜访樊哙,对方用跪拜的礼节来迎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家!”韩信出门后,苦笑着说:“我这一生竟然与樊哙之流同伍!”
高祖曾经跟韩信闲谈起各将领的才能高下,认为他们各有短长。高祖问:“像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陛下最多能带十万。”高祖又问:“那您怎样?”他说:“臣是多多益善。”高祖笑着说:“多多益善,那为何被我擒获?”他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臣被陛下擒获的原因。况且陛下的地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现在,韩信拉着陈豨的手,屏蔽左右,一起在庭院里散步,他仰天长叹说:“我可以跟您谈谈吗?我有些话想跟您说!”陈豨说:“一切听从将军吩咐!”他说:“您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处,而您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如果有人说您反叛,陛下必定不相信;消息再次传来,陛下就会怀疑了;第三次,陛下一定大怒,亲自带兵讨伐。我为您做内应,就可以图谋天下了。”陈豨向来了解他的才能,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说:“遵从您的指教!”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