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0 大限将至
文信侯吕不韦受到嫪毐一案的牵连,但为他游说和求情的很多,秦王也认为他功劳卓著,不忍心将他杀死。 w始皇十年十月,吕不韦被罢免相国一职,离开咸阳,返回自己的封国。桓齮担任将军。
齐王建和赵悼襄王来秦国朝见,秦王在咸阳设酒宴款待。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后,会因此背弃秦国。”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让她再次住在甘泉宫。
此前,韩国人郑国为秦国主持修建一条灌溉渠,工期十分漫长。工程即将完工时,秦国觉察到郑国的真实意图,准备杀死他。他说:“我是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灌溉渠修成后,秦国可享万世之利。”他得以继续主持施工,终于完成了此项工程。这条渠灌溉了四万多顷盐碱地,每亩的收成高达六石四斗,关中一带因此更加富裕。
秦国的宗室和大臣们建议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做官的人,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和离间,请求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于是,秦王下令在全国进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曾经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后,他认为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到秦国去。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做了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就任命为郎官。
李斯得到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在于能够利用机会和下狠心。从前秦穆公称霸天下,但最终未能东进,吞并关东各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关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有六代了。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时机。倘若现在懈怠,不抓紧此事,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
秦始皇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银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总之,首先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秦王随后再派良将攻打。秦王后任用李斯为客卿。
现在,李斯被迫离开秦国,他在临行前上书,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书中首先列举了四位秦国国君利用宾客图强的事例:秦穆公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吞并了二十个国家,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百姓殷实兴盛,国家富足强大;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计策,向东攻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秦昭襄王任用张禄,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一句话,宾客没有一点对不起秦国的地方。
李斯指出秦王现在大量享用外来的美色音乐宝珠美玉等,但对人的取舍却不是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凡非秦国人就一概不用,凡是客卿就一律驱逐。秦王看重的是美色音乐宝珠美玉,所轻视的却是人才了。
李斯最后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就将士勇猛。因此,泰山不拒绝细小的泥土,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江河湖海不嫌弃细小的支流,所以能成就其深厚;王者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就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天下无敌的缘故。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籍寇兵而赍盗粮’。”
秦王看了李斯的上书,立即召他入见。李斯已走到骊邑,接秦王诏令后即刻返回。秦王恢复他的官职,并撤销逐客令。
李斯趁机向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恐吓其它国家。秦王于是派李斯去降服韩国。
本年,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长官。臣只担心诸侯合纵,发动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做,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尉缭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
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困窘的时候平易近人,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他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后,坚决阻止,让他担任国尉,并采用他的计谋。李斯也开始掌权。
秦王清除了嫪毐和吕不韦集团,又得李斯和尉缭辅佐,诸侯的大限将至。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