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5 相同套路
昭襄王四十四年夏天,楚王病重。 黄歇对应侯张禄说:“现在楚王的病恐怕无法治愈,秦国不如让楚太子回国。太子能够继位,一定会更殷勤地侍奉秦国,又感激丞相的无穷恩德。这样做既与邻国结好,又为秦国储存一个有万辆战车的帮手。如果不让太子回去,他只是咸阳城里一个平民而已。楚国改立一个君王,他肯定不会侍奉秦国,那么秦国就失去盟友,又断绝与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这实在失策。”
张禄把此话转告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老师先去看看楚王的病情,回来再做商议。”黄歇只好和楚太子谋划说:“秦国留下太子,是想以此换取利益。现在太子的力量做不出有利于泰国的事,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内。大王一旦去世,太子不在国内,阳文君的儿子肯定被立为继承人,那么太子就不能侍奉宗庙了。太子不如逃离泰国,与使者一起回国。臣请求留在这里,以死来对付秦王。”
太子假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得以混出关。黄歇守在馆舍中,常常称太子生病,谢绝来访。他估计太子已经走得很远,才亲自报告秦王:“楚国太子已经归国,走得很远了。黄歇情愿领受死罪。”秦王勃然大怒,想照此处理。张禄说:“黄歇身为臣下,奋不顾身救他的主人。如果太子即位,一定会重用黄歇。我们不如赦免他,让他回去,以结好楚国。”秦王听从了,黄歇得以返国。
三个月后,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时节,楚王去世。太子继位,是为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国相,把淮北的土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本年,秦国白起进攻韩国,夺取太行山前面的南阳,断绝了韩国本土与上党郡之间的交通孔道。
韩国连续三年遭受战祸,魏王感激秦国之前的“大恩”,又想收复原先被韩国侵占的土地,就想协助伐韩。
原来,秦国在之前两次伐魏,占领怀和邢丘,赵国遗忘了在阏与之战中与魏国的成功合作,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后来,齐楚两国联合起来攻魏,魏国只好派人到秦国求救。使臣络绎不绝,秦国的救兵却不来。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九十多岁了,主动请求去游说秦王。他来到秦国,入宫拜见秦王。秦王说:“老人家疲惫不堪地远路来到秦国,太辛苦了!魏国来求救已是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的危急了。”他回答:“大王既然已经知道魏国的危急却不发救兵,臣私下以为是出谋划策之臣不称职。魏国是有万辆战车的大国,之所以向西侍奉秦国,称为东方藩属,接受秦国赐给的衣冠,春秋两季都向秦国送祭品,是由于秦国强大,足以成为盟国。如今齐楚的军队已经在魏都的郊外会合,可是秦国还不发救兵,是因为魏国还不太危急。假如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候,它就要割地,并加入合纵集团,大王还去救什么呢?一定要等到危急了才去救它,这是失去东边一个作为藩属的魏国,而增强了齐和楚两个敌国,那么大王能有什么利益呢?”秦王马上发兵援魏,魏国才恢复了安定。
若干年前,韩国华阳被围攻,陈筮赶到秦国,找魏冉求救,使用的套路和唐雎基本相同。就像《何文秀》《珍珠塔》等剧目,剧情发生转折的关键,都是金榜题名。大圣一路降魔除怪,也大致经过如下步骤:有眼无珠的师傅中计常规作战中大圣取胜大圣不敌妖怪的核武器大圣被迫请来观音菩萨。
如今,信陵君听说助秦伐韩的事情,就去劝谏魏王。他首先指出:秦人贪婪凶狠,不讲信用,不值得信赖;而韩国靠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幼弱的君主,国内有大乱,外边要与秦魏的强兵交战,有亡国的危险;韩国灭亡后,秦国将要占有原来郑国的土地,与大梁相邻,魏国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信陵君认为秦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生事端,寻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但不会是楚国和赵国,原因是:“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之战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这样的。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决战于邯郸郊外,这就会遇到智伯那样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进攻楚国,要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阨关塞,走的路太远,攻打的地方太难,秦国也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都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卫国和齐国了。”
信陵君判断秦国唯一可能的目标是魏国,并且估计秦军可能的出击路线。然后,回顾了秦国曾经给魏国造成的麻烦:“以前,秦国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有千里之遥远,有黄河及高山阻挡,有两周与韩国分隔。自从林乡一战到现在,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囿中,边境城邑都被攻陷,文台被毁,垂都被烧,林木被砍伐,麋鹿被猎尽,国都接着被围。秦军又长驱到大梁以北,东边打到陶卫两城的郊外,北边打到阚。丧失给秦国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内的几百个大县和几十座大城。”
然后,信陵君对比说:“如果让秦国灭了韩国,据有郑国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没有两周和韩国分隔,离大梁只有一百里,大祸必定由此开始。”
信陵君分析天下形势:“从前,合纵没有成功,是由于楚魏暴怀疑态度,韩国又不敢参加盟约。如今韩国遭受战祸已有三年,秦国使它屈从,迫它求和。韩国认识到这样下去,国家就会灭亡,所以不肯听从秦国,反而送人质到赵国,表示愿做天下诸侯的先锋,与秦国死战。楚国赵国必定集结军队,他们都知道秦国的贪欲是无穷的,除非把天下各诸侯国完全灭亡,使海内之民都臣服于秦国,它是绝不会罢休的。因此臣愿意用合纵的主张报效大王,大王应尽快接受楚国和赵国的盟约,挟持韩国的人质来保全韩国,然后再索取被侵占的土地,韩国一定会送还。这样做,军民不受劳苦就可得回旧地,其功效要超过与秦国一起去进攻韩国,而且没有与强秦为邻的祸害。”
信陵君谈及保存韩国对魏国的现实利益:“开通共邑宁邑到韩国上党的道路,让这条路经过安成,进出的商贾都要纳税,这就等于魏国又把韩国的上党作为抵押。如果有了这些税收,就足以使国家富足。韩国必定要感激魏国爱戴魏国尊崇魏国惧怕魏国,韩国一定不敢反叛魏国。这样,韩国就成为魏国的郡县了。魏国得到韩国作为郡县,卫大梁河外必然能安定。”
最终,魏王没有采取实质行动。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