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4 心惊肉跳
秦厉共公二十四年,三家联军围困晋阳城,已经一年多了。 w联军用水灌城,城墙差三版的地方没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孽生,百姓却没有背叛的心思。
智瑶巡视水势,魏驹为他驾车,韩虎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知道大水可以灭亡别人国家了。”魏驹用胳膊肘碰韩虎,韩虎也踩魏驹的脚,原因是:汾水可以灌魏的首府安邑,绛水可以灌韩的首府平阳。
智家的谋士絺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他怎么知道,他说:“以人之常情推断。我们调动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后,同样的灾难一定会降临到韩魏两家。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差三版就被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但是,韩魏两家的主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而面带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
第二天,智瑶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虎和魏驹,两人说:“这一定是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难道会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土地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又必定不能成功的事吗?”
两人出去后,絺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臣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瑶惊奇地反问:“你怎么知道的?”絺疵回答:“臣见他们仔细打量着臣,脚步又很快,因为他们知道臣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对絺疵的话置之不理,絺疵只好请求出使齐国。
赵无恤派张孟谈出城,秘密会见韩虎和魏驹,对两人说:“臣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后,就该轮到韩魏了。”两人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是担心事情还未办好,计谋却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臣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两人于是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让他回城。
夜里,赵无恤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家的兵马,杀死智瑶,又灭了智氏一族。
当初,晋国的智申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欺压别人,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申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现在,只有辅果得以幸免。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土地,赵无恤又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宠臣豫让逃入山中,他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要报智氏之仇。”他于是化装为因犯罪而罚做劳役的人,怀揣匕首,混入赵无恤的宫中打扫厕所。赵无恤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无恤说:“智瑶死了,没有后人,而这个人还受为他报仇,真是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
两百多年后,汉高祖在柏人留宿,突然感到心惊肉跳,赶紧离开,从而躲开了厕所中的刺客。
豫让又用漆涂身,扮成一个癞痫病人,又吞下火炭,把自己弄哑。他在街市上乞讨,连妻子也认不出他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流着泪说:“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得到宠信。到那时,你再干自己想干的事,还不是易如反掌吗?为何要如此摧残自己!像这样图谋报仇,难道不困难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做了臣子,再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要达到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然而,我还要这样做,为的是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赵无恤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于是进行搜索,将豫让捕获,决定处死。豫让知道自己无法完成刺杀任务了,就请求赵无恤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无恤答应了。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衣服,然后仰天大呼说:“我可以下报智伯了!”于是伏剑自杀。这就是冷僻成语“斩衣三跃”的来源。豫让的事迹传开,晋国的仁人志士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三家分智”告一段落,事件对后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实际上是“合纵”和“连横”的一次短暂交锋,也是一百多年后七雄彼此竞争和联合的一次预演。这次,韩魏两家的连横是被迫的,合纵是积极的,结局是理想的。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当出现一强众弱的形势时,作为当中的一个弱者,它可以通过合纵,即联合其它弱者,一起进攻强者。也可以暂时侍奉强者,攻击其它弱者,争取变得相对强一些,甚至赶超强者。合纵的最大难题是哪个弱者敢于牵头,而连横的实际效果多半是:在彼此的争斗和内耗中,弱者们的整体实力下降,而强者更加强大。因此,长时间的连横策略是死路一条,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次年,晋国智开带领邑人投奔秦国。
晋出公逃亡楚国。晋昭公之孙即位,是为晋敬公。
秦厉共公二十六年次年,秦国左庶长修筑南郑城。
秦厉共公二十八年,越国人迎娶秦国女子,但越王不寿随即被杀,其子朱句继位。
次年,晋国大夫智宽带领邑人投奔秦国。
秦厉共公三十年,蔡国第二次被楚国灭亡,比它的难兄难弟陈国多活了三十三年。
秦厉共公三十二年,楚惠王灭亡杞国,东拓领土到泗水之滨,国势重振。
秦国与楚国讲和。
次年,秦国攻取义渠,擒获义渠王。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秦厉共公去世。其子继位,是为秦躁公。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