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 10 宋家外传(十)

本章节来自于 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 http://www.lishu123.com/124/124240/
    800小说免费提供小说抗战之浴血大兵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喜欢本书的话请按Ctrl+D收藏本站!

    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曾经当众质问过老罗斯福总统。

    她向老罗斯福总统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表示抗议,斥责刚抵达美国时被海关扣留的遭遇。她说。对一个来自华夏的14岁的小女孩,却拒她于大门之外,甚至把她监禁三到四个礼拜,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待客之道,在华夏也绝对不会发生。

    竟令当时的美国总统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无话可说。宋霭龄质疑美国总统的事情,第二天就被美国媒体爆出,她立刻成为话题人物。1910年毕业后,美国媒体又纷纷预言,年轻的宋霭龄在美国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回国后定将成为第一夫人。

    然而,第一夫人的美梦她并没有实现,所以,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三妹的身上。

    宋霭龄以精明,厉害著称,连蒋光头也畏她三分。蒋光头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说:“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孔之病,无人可治。”

    宋霭龄积极协助孔祥熙,使得孔祥熙在出任参议期间做了几件颇为风光的事。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先生的秘书,后才有介绍二妹接替工作,而蒋夫人与蒋光头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民间说宋家三姐妹,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

    蒋光头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蒋夫人那样喜欢出头露面。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

    有一天,蒋夫人在大姐的催促之下来到了孔府。一进屋,宋霭龄就把她带进了自己的房间,让她坐下后,便笑着说:“老三,听见喜鹊叫没,这喜鹊叫,说明咱们家要发生大喜事!”

    “难道是大姐又怀孕了,那可真是大喜的日子,大姐,为这事你得摆酒席庆贺啊。”蒋夫人道。

    见蒋夫人没有明白什么意思,索性直接了当道:“哪里是我的喜事啊,是妹子你的,那个蒋总司令非常的喜欢你,不嫌弃你是个老姑娘,你说是不是大喜。”

    宋霭龄说完观察小妹的脸色。

    “你是我亲姐吗,找个大我那么多的男人给我,更何况,还是个拈花惹草的,他的风流往事,传的满城风雨的,在说二姐根本就不同意啊,还说什么他不嫌弃我,你以为我嫁不出去,也不看看他自己什么样子?”蒋夫人生气道。

    “老三,你说什么呢,我是你亲姐姐,我能害你吗!接着,宋霭龄又说道:“我跟你实说了吧,在我看来,那姓蒋的是当今华夏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D领袖人物,说他是一位东方的拿破仑,那简直一点都不夸张。如果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也是我大姐之幸,还是咱宋氏家族之幸呢。自古‘英雄’配美人,我看一点都不委屈你。”

    再接着,宋霭龄为蒋夫人分析当今华夏政坛的形势,认为蒋光头毫无疑问将成为华夏的最高统治者。嫁给蒋光头,即成为华夏的“第一夫人”。这样,美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帮助蒋光头治理华夏。所谓江山美人,更为可贵。

    霭龄又感叹地对蒋夫人说道:“我们姊妹三人,你大姐我嫁给了孔祥熙,你二姐嫁给了孙先生,他们两个人都是华夏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现在就剩小妹你一人。论才学,你绝不在大姐二姐之下;论家庭地位吧,宋氏家族也更胜从前。如果小妹放着‘英雄伟人’不嫁,岂不可惜了小妹的一番理想与抱负,也有负宋氏家族的高贵门第。”

    其实,在蒋夫人内心深处,她喜欢刘纪文,却并不崇拜他。蒋夫人攻读英国文学,喜欢《亚瑟王传奇》,对亚瑟王的助手墨林尤为激赏,因为他是言出必中法力无边的预言家。

    蒋夫人还喜爱不辞艰险独自上路去寻找圣杯的骑士。传说中的人物当不得真,莫非现实中就没有超级强者?刘纪文温文尔雅,浪漫多情,聪明幽默,但他只算轻量级的“拳手”,根本做不了重量级的“拳王”。她虽与刘纪文订了婚,但有时候订婚与结婚之间仍隔着无法逾越的天堑。蒋夫人曾对二姐说过“非英雄不嫁”的话,刘纪文的黯然出局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及至蒋夫人回国,大姐夫是孔祥熙,二姐夫是孙先生,个个都是人中之龙,以她不肯服输的心气,在婚姻上更不肯低调处理。

    听了宋霭龄的这番分析,蒋夫人已动了心。她一直都有希望出人头地的虚荣心,这时少女时期的种种梦想又涌上心头,她意识到惟有蒋光头,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选择。可是她还是顾虑重重道:“终究他有3个老婆……”

    “他的家庭问题你不管,他已经同3个老婆脱离了关系。别说他有3个老婆,就有30个,她们也不敢出面吵吵闹闹,那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大姐道。

    宋霭龄又缓了缓语气,心里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蒋夫人肯定还是有些放不开,应该再好好劝劝。于是她走到蒋夫人的身边,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小妹,你是在美国留过学的人,怎么观念也和一般的华夏女人一样那么死板?婚约既然是人订的,那人就可以去解除它。系铃解铃,本不是什么难事,况且蒋光头已有的3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的平民村妇,想要蒋光头休掉她们,不会太为难。”

    “可是,可是……”蒋夫人涨红了脸,欲言又止。

    宋霭龄是何等聪明之人,看小妹的样子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我知道,你心里肯定在想关于那个蒋光头的种种风流韵事,怕他跟你结婚后,再作出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来,对不对?”

    这番话简直说到蒋夫人的心坎上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宋霭龄这时又把她精辟的见解拿了出来。她解释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当日蒋光头流落上海滩,对GM悲观失望,自然难免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他一旦成为‘GM’‘领袖’和‘伟人’,他自然要处处小心谨慎,自尊自爱,为人表率,更何况有小妹这样的美貌能干而又高贵的夫人在一旁襄助与管束,不怕他不勒马收缰,重塑形象。”

    “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不是基督徒,这一点别说母亲那里通不过,就连我也接受不了。”

    “那倒不用担心,想来他也是个聪明人,不会在江山美人与宗教信仰之间舍本逐末的。”宋霭龄很有把握地说道。

    听大姐这么一说,蒋夫人心头轻松了许多。

    看蒋夫人已经被她说动,霭龄又极力鼓励美龄,一旦蒋宋联姻成功,这就将成为20世纪华夏最具轰动性的世纪性婚姻。蒋宋两个显赫家族的结合,将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它对宋氏家族的影响,更是无法测度。美龄一旦与蒋结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蒋光头身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敢地负起重任。

    在说服了美龄之后,宋霭龄的第二步计划是引入蒋光头。

    1922年12月初的一天,蒋光头应邀参加了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先生寓所里举行的基督教晚会。

    蒋光头本不是基督徒,参加这样的晚会纯属捧场,凑热闹,至多是开开眼界而已。就是在这个晚会上,蒋光头艳星高照,见到了蒋夫人,并为之倾倒,不能自拔。蒋光头决心将其追到手。

    当然,蒋光头对和宋家联姻的好处比宋霭龄更清楚。宋家和孙先生的关系是蒋光头首先考虑的,一旦和孙先生成为连襟,那么他蒋光头就是孙另外,除了政治方面的考虑外,蒋夫人的美貌学识气质,特别是宋家小妹那独一无二的才气,恐怕全华夏也找不出几个来。

    《大公报》的创办人之一胡霖,在一次谈话中说:“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显然把自己视为一名‘英雄’,而在华夏历史上自古都是英雄爱美人。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蒋可以做任何事情。在当时的情形下,娶一位新妻子对蒋来说是非常合理的。”可对于宋霭龄来说,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蒋光头接受自己的条件。这就是,他如果想与宋氏家族联姻,第一必须休掉原先的3位妻妾;第二必须成为一个基督徒;第三必须保证使孔祥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都能够在未来的ZF中占有重要职位。要让蒋光头能完全接受这样的价码,似乎也不是件容易事。

    所幸的是,正当宋霭龄在绞尽脑汁设计定策的时候,华夏政坛风云突变。大GM失败后,蒋光头在南京成立了“国民ZF”“ZYD部”;汪精卫则在武汉成立了“国民ZF”“ZYD部”。

    双方皆以“正统”自称,形成宁汉两政.权对立。宁汉对立发生,作为当时华夏主要财团的宋氏家族,成为宁汉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时身价奇高。此时,蒋光头抢先与宋氏家族的掌门人大师姐宋霭龄接上了关系。他们始有九江会晤,继而蒋又无条件地接受宋开出的全部价码,这样蒋宋联姻的大局已定。自此以后,蒋光头与蒋夫人之间鸿雁传书,信使往返,俨然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

    在分别做好了蒋夫人与蒋光头的工作以后,宋霭龄开始实施她的第三步计划,这就是把母亲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游。

    宋霭龄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够左右蒋宋婚姻的人,无疑是老夫人。但如果母亲远行,这问题又当别论了。不但大姐说话的分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于幕后设计策划,促成事态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做成熟饭,即使母亲反对,也难以改变了。

    于是,宋霭龄以局势混乱为由,力劝母亲暂避日本。结果,宋老太太离开上海仅半年时间,蒋宋联姻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宋霭龄也懂得,男女情爱之事,政治权势和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务之急,还须安排一次蒋宋秘密旅游的机会,以增进小妹与蒋光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蒋光头陈布雷认为,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南京上海皆不好。他说:“蒋先生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只有江苏省省会镇江市——按路程计算,蒋先生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女士往南京追了200里。大丈夫的架子放下了,宋女士的主动热情又发挥出来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秋一秋的小说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最新章节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全文阅读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5200抗战之浴血大兵全文阅读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秋一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