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关于火器

本章节来自于 走进唐朝全文阅读 http://www.lishu123.com/123/123133/
    800小说免费提供小说走进唐朝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喜欢本书的话请按Ctrl+D收藏本站!

    由于后面故事剧情的需要故而从网络上面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希望各位读者了解一下,作者不是瞎说的。

    ①火药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火药》:“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於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齏粉。

    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

    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②火枪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这种火器在南宋时非常盛行。火枪的故乡是欧洲,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乃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

    火枪在宋代时即是一种著名的用于近身战的火器,但最早可能五代时就出现,最初是绑上火药喷火器的长枪,此武器与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

    清以后火枪也被用来指名一种前装填的滑膛枪亦有后填装式火枪,但无法保持气密,威力较小,不常被使用,用肩部肩部上方胸前为稳定点发射的火器,但自17世纪末叶以来,几乎欧洲各国都统一了火枪的稳定点为肩部。与其后继者步枪同为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

    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中国,传承于阿拉伯世界,发扬光大于欧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10世纪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在14世纪明朝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就有记载。13世纪元朝出现了铁制枪管与最早的手枪。阿拉伯人获得西征蒙古军的火枪技术后,发展出马达法,一种可以附有手斧的步兵手炮。欧洲最早出现的火枪记载为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城兵器库的清单。

    火枪早期主要发展阶段有:㈠突火枪:使用竹筒作为枪管发射弹丸,由于是竹制筒只能使用一次。

    ㈡梨花枪:在枪矛前绑一铁管,内装火药,使用时点燃之使之燃烧喷出火焰。

    ㈢火铳手铳手炮火门枪:在欧洲地区出现于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是欧洲最早的火枪。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与火绳枪相差无几。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骑兵也有装备。

    ㈣火绳枪:燧发枪的先驱。出现于16世纪后期欧洲,用火种或短火绳取代长火绳,开枪时才点燃,以免持续燃烧的长火绳在夜间暴露目标。

    ㈤燧发击发装置:十七世纪法国人发明。摈弃火绳,采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的开始。

    ㈥来福枪:线膛,后膛装弹,英军上尉佛格森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

    ③最早的中国炮是发石机,炮字的火字旁原为石字旁,取“抛“的谐音。

    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

    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为铜质铸造,铳形为碗口铳,全长34。7厘米。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

    在火药武器真正派上用场之前,曾经过数个世纪的实验。发展火药的最大难题,就是燃点快质量均匀和威力强大,此外,设计出合适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设计不当即无法开火。由于受到早期的制造技术所困,施放火炮者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实与炮击目标物所差无几。例如在1460年时,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在燃点火炮时,因为火炮发生爆炸死于非命。

    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453年时,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城巨炮所发射的大石炮弹所轰毁。虽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为小城门被轰开所致,但其实可归因于炮轰让突击成为可能的因素。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它们可以精准地轰毁在城堡里面建筑物的垂直外墙,因此人们便发展出倾斜低矮的外墙取替高耸垂直的外墙。在这段时期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因为当时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战时,很难移到新的位置上开火。

    “两军相遇,弓弩争先“,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战场上的攻守与拼杀陡增几分惨烈。古代与弓弩共领风骚的,还有一种被称为炮的“远程“射击武器。这种炮就是抛石机,从作战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认作是火炮的鼻祖,曾被称作“军中第一攻击利器“。

    相传抛石机发明于我国周代,当时叫做“抛车“。春秋时期,抛石机已经被应用于战事。据《范蠢兵法》记载,当时用抛石机可将重达6千克的石头抛至100多米的距离--这比徒手抛扔石块远多了。抛石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物体张力抛射弹丸的大型投射器。

    衡量抛石机的作战性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抛物重量;二是抛射距离。抛石机的射程一般在50至300步之间,石弹重量由数斤至上百斤不等。拽炮人数可根据目标远近增减,普通抛石机需用40人,大型抛石机需用200人至300人拉拽,一次可将重达200至300斤的石弹射到300步之外,使对方“谍碎楼坍“,威力极大。抛石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实际上与后来的火炮相近。

    抛石机发明伊始,即成为军队中的重要攻守城兵器,在频繁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早期的抛石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必须在敌人阵地前埋设,操作人员在敌人的弓箭射程内施工,容易导致伤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带轮子的抛石机应运而生。公元200年,曹操讨伐袁绍时,在抛石机的下面装了四个轮子,叫霹雳车,亦叫做发石车。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钢城小草人的小说走进唐朝全文阅读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走进唐朝全文阅读最新章节走进唐朝全文阅读全文阅读走进唐朝全文阅读5200走进唐朝全文阅读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钢城小草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