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沙长,天空始终是昏黄色,褐色的旋风龙卷时常在地平线上出现。按照司马诤的推断,这是六道沙漠天气最差的冬春之交。
这种天气即使是周边的草原也并不适合动武,糟糕的暴风会夺去军队的士气,而匮乏的粮食将会让他们崩溃。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就算北面的妖族和西面的蛮族想要有什么不轨的行动也都会被阻止。于是这两句谶言的意思就更加耐人寻味。
在此之前,司马诤虽然不相信“马跳北阙,犬嗷西方”乃是妖蛮兴起的征兆,但也基本上认为是西北有乱事,但从这个季节来看似乎又不可能。
事关隆平帝的江山,他当然也颇为在意,一直与安公公低声的讨论,“六道沙漠从未有妖族建立起势力,北面三关总兵也从未传来相关的消息。我早就觉得现在太平盛世,这句谶言哪里会指什么战事?都是钦天监诸人太过敏感。”
安公公道:“老爷圣明,想来顶多是些边民滋扰的小事,如今我朝丰亨豫大,正自烈火烹油之时。妖族蛮族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擅开边衅?”
隆平帝摇头,“能上万世之谶,怎能是小事?只不知道会如何变化罢了。”
他原本眼不见为净,虽有钦天监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但皇帝一直懒得理会。如今被卷入事件之中,嗅到风中的不祥气息,难免还是忧心忡忡起来。
安公公笑道:“如今国泰民安,百年难有大事,想来郑老大人也难于选择,所以只好挑些琐屑小事列于书中。”
他拐弯抹角的拍马屁,逗得隆平帝大笑。原本的担心也减弱了几分。
叶行远在一旁听着,虽然他早就深知隆平帝绝非救时之君,但在明明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的时候还闭目塞听。这位君王就未免让人失望。
皇帝也不过如此。叶行远心中叹息,皇家承载天命。已历十余世,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皇家先祖筚路蓝缕,艰难得来的功业如今也消散得差不多。有君如此,天命实是难安。
朱凝儿凑到他耳边,又跃跃欲试要说些什么。叶行远见机得早,一把捂住了她的小嘴。
相比之下,在他们几人之前的四凶与司马诤研究探讨就要专业的多。否则西北之地不宁,中原东南也别想有好果子吃!”
叶行远在后面听到,心中不屑。别人暂且不说,招提法王和妖丐明显是强盗逻辑,要是谶言预示了西北崛起,那他们当然是欣然笑纳,恨不得借此席卷中原。
但要是有了什么祸端,那他们可就毫不客气的向人求助,甚至以玉石俱焚来威胁,这也实在是无耻之尤。
宗山先生与影人都没有说话。宗山城府甚深,而东海一地虽然僻处海外,但一直夜郎自大野心勃勃,意图染指中原。他所愿者,巴不得各地都出现乱事,这样东海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而影人一如既往的神秘没有存在感,从他现身到现在,原本就未出一言。
司马诤叹息道:“吞日獒上古妖物,天马来自上界,不服王化,要是他们做起乱来,百姓必受流离之苦,在下自当尽力而为...若是我有命活下来的话。”
他偷眼瞧了瞧隆平帝,今日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还不知道皇帝会多生气。要是要杀他的头,也完全说得过去,就算不死,司马家世传的太史令之位恐怕也保不住。
就算解出了这个谶言,司马诤也未必能帮得上忙。
听司马诤这么说,安公公撇嘴进谗言道:“这个司马诤当真是没有觉悟,西北如今是朝廷心腹大患,要是被妖物所侵,完全是因为他们狼子野心,不尊圣人教化。
天朝上国不落井下石已经算不错了,难道还要帮他们不成?真是迂腐糊涂!”
司马诤泄漏谶言给敌人,这事当然会让隆平帝不喜,不过隆平帝这人耳根子软,未必就会狠下心处置此人。所以安公公的话也可以多种方法理解,要是隆平帝生气,那就是攻击他行事昏聩糊涂,不分敌我。
要是隆平帝还怜惜他的才华,那就是他读书读糊涂了,这样罪名就轻了许多。
隆平帝一声叹息,“司马家人忠心耿耿,绝不可能有意背叛。司马诤我更是从小就看着长大,说他有些有意泄漏谶言绝非如此,还是求知心切,不知轻重。”
他还是在为司马诤开脱,安公公一听就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说。
这样心软的皇帝对于朝中官员来说当然不是坏事。叶行远心中暗道,本朝早期的皇帝都是杀人如砍瓜切菜的主儿,开国太祖更是定下了近乎严苛的官员法令,贪官污吏剥皮充草,一时震慑天下。
但到了皇朝后期,皇帝们却像是变了性子一般,一个赛一个的仁慈。其中隆平帝也是突出的一个,他登基十余年,从未有杀士大夫之事,最多也就是罚俸罢官,这形成了相对开明的舆论环境,但同时也造成了吏治松弛败坏,贪腐之事,已经是家常便饭,叶行远在京兆府可是亲眼见识过。
天下生乱而国无雄主,怎能定国安邦?自己看来还真的要早做打算,叶行远不是谶讳家,并不在意一路细节,反而是在心中胡思乱想。
他们两队人约莫走了有半日,终于瞧见一片绿洲,妖丐大喜道:“前方有村落,咱们过去看看,必有所获!”
妖丐一马当先,想要尽快靠近,却被司马诤一把给拉住了。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