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听了李隆基的话之后,身顿时一凝,心紧张不已,虽然李隆基的话是在赞同杨成做的不错,但是杨成还是感觉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杨成似乎也听出了一丝不对的感觉。
然后杨成立刻朝着李隆基说道“杨成身为臣子,忠君做事是本职,这次淮南道之行遇太多的事情,杨某是武将出身,遇事处理的方式可能在外人看来有些极端了。”
李隆基听了杨成的话之后,尤其是杨成提到自己是武将出身,心情反倒平和了一些,此时李隆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杨成。
此时,反倒是杨成提醒了李隆基,杨成是武将出身,而且还是一个善战的武将,这样武将还是放到边地的好,这样也可以免除朝百官和长安权贵们的攻击和不满,所为眼不见心不烦而已。
想到这里,李隆基认定有了打算了,看着杨成刚毅的脸颊,李隆基知道杨成遇事还是有些极端,但是这样的方式对李隆基来说没有什么损害,尤其是处理淮南道和洛阳城的事情,李隆基心反倒是非常欣赏。
李隆基欣赏杨成这样冷血果断的军人做风,可是,这个天下虽然是他的,但是还有很多事情不是他可以左右的,此时的李隆基迫于压力,也对如何使用杨成拿捏不准了。
其实在李隆基的心,还是非常渴望将杨成留在身边,毕竟他希望将杨成收为心腹的,尤其是看到迷恋的淮南道之后,李隆基心的这样的想法更加坚定了,身边可用之人太少了,但是杨成此时几乎将整个大唐的权贵和百官都得罪了,所以李隆基也不能太强势地将杨成留在身边。
但是,李隆基对杨成还是很欣赏的,于是还是决定暂时让杨成留在长安城一段时日,看看长安权贵们和百官的反应,如果实在不成,那到时候在将杨成打法到边地好了。
于是李隆基朝着杨成说道“杨成,再过一段时日到科举取士的日子,各地举子都将云集长安,还有众多的士也将来到长安城,科举乃是大唐最为重要之事,为国选贤才,往往不能出意外,你这次立下大功,但是朕暂时还不能赏赐你,这其的缘由你是知道的,你暂时留在长安城,你的左千牛卫郎将之职暂时令三个营的禁军,负责今年科举取士的安全和巡视。”
杨成一听,心顿时松了一口气,此时李隆基竟然让他留在长安城,并且负责科举取士,这说明李隆基并没有杀他的意思,着也让杨成的心彻底落地了。
而且,此时杨成也欢喜不已,李隆基竟然封赏他一个有实权的官职了,杨成回到长安之后,身的这个行军大总管和采访使的官职自然消失了。
此时,杨成身只有一个左千牛卫郎将的官职,但是在长安城没有职务,只有到了青海的神策城,他才是神策军指挥使,但是此时李隆基竟然给了他三个营,也是三千人的禁军,这说明他的这个左千牛卫郎将在长安城有实权了。
而且还是负责科举取士之时,这样的差事算不美差,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这个差事的,能够和那些举子们接触到,这些举子多数都是才之士,其也不乏众多的权贵子弟,这也是间接培养人脉的一种方式。
杨成立刻朝着李隆基说道“臣领命。”
杨成的还是军人的做风,感觉李隆基像是在下达军令一般,但是李隆基对此丝毫没有在意,反倒是感觉到一阵军人气质,也是往日在朝堂没有过的感受,心也感到一丝新,倒也没有对杨成过于要求。
然后李隆基示意杨成可以退下了,他此时身还有疲惫,但是太子的事情让李隆基也没有了休息的意思,他要召集百官商讨一下如何处置太子一事。
杨成立刻会意了,然后告退了,此时杨成也需要离开,然后赶到明德门下,那里还有众多钱银需要运入长安城。
最重要的是杨成在李隆基那里已经得到了答案,李隆基没有杀他的心思,这是杨成最为满意的结果,而且他还有了实权,暂时可以留在长安城,这样可以观察事情的发展,一遍他有所应对,尤其是太子的案情会到什么地步,还有最重要的是皇甫青青的事情。
想到这里,杨成心突然对太子李享感激起来了,杨成刚刚进入长安城之,太子李享送了这样的一个厚礼,虽然是奔着杨成而去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反倒是令杨成受益,这也大大出乎杨成的意料,也未杨成省去了不少的麻烦,现在太子李享和青青的婚事想要顺利进行也成难事了,毕竟此时太子自身都难保啊。
杨成想到这里,心顿时一阵的舒爽,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了起来,但是刚刚走几步,听到身后有人走来,同时轻声地叫着杨成。
“四郎,四郎。”
此时,高力士一路小跑地从杨成的身后追来,杨成听着高力士的声音自然不会陌生,而且对高力士也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原来是高翁啊,四郎这次回来充满,改日一定来拜访高翁。”
杨成心对高力士还是非常感激的,杨成能够有今天的处境,和高力士的帮助是绝分不开的,于是对高力士也敬仰不已。
高力士则是满头的细汗,脸带着一丝紧张和不安,同时看到杨成之后,有多了一丝笑意,随后朝着杨成欢喜地说道“陛下心还是喜欢四郎的,不然换做任何一个人做出这等事情来,也绝对不可能再留在长安成了,四郎真是一员福将啊。”
高力士心很是欢喜,在他的心,其实已经将杨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了,看到杨成没有事,他心也欢喜的很,只是此时看到太子竟然身陷囹圄,高力士心也着急。
高力士是最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的,他是最了解李隆基的,所以对太子的处境也万分担忧,于是脸也笑的有些僵硬,他还是要准备提太子说一说话的,毕竟高力士心可是不希望出现太子被杀的事情。
此时,李隆基已经是年过六旬之人了,要是这个时候太子再被废除或者被赐死,那么对于这个大唐来说都是一个打击,但是高力士知道朝堂的百官正直的没有几个,此时唯一个一个李适之也绝对不敢提太子说话了,逼近他可是太子一党的人,说不定自身都难保了。
高力士心有些焦虑,杨成也是看到清楚,然后说道“高翁这是在为太子之事烦恼?”
高力士随后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杨成说道“四郎这次没事好,以后做事要小心,这里是长安城,可不能再拿出军人的那种做派来了,好好做事,这个科举要是办好了,没准可能留在长安了,这要那些苦寒的边地好多了。”
杨成明白高力士心的想法,同时也感动不已,杨成知道高力士是在为他着想,但是杨成还清楚历史,这个时候的大唐绝对不是太平盛世,永不了几年可能变天了,所以杨成心是不想留在长安太久的,还是回到边地作为一番,建立自己的力量才是要事。
但是此时让他留在长安,杨成心非常愿意,毕竟此时还有青青的事情牵挂着杨成,此时也不是离开的时候。
“高翁说的是,四郎一定努力做事,不辜负陛下,争取留在长安为官。”
杨成自然是不能冷落了高力士的心意,然后朝着高力士说道,高力士听着也是一脸的笑意。
然后高力士朝着杨成有些不安地说道“四郎,这次回到长安城之后,遇事一定要谨慎小心,这几日不要出去了,在府好好休息,毕竟四郎可是将长安城的权贵和百官几乎都得罪了,这可不是好事,相在长安做事也要受到一些刁难才是,四郎这段时日还是低调一些为好,某已经通知下去了,让人挑出三个最老实的营划给四郎,这样四郎也不用平日过度地为那些骄兵悍将分心,行事也会低调一些,而且科举取士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站站岗而已,只要是唐军站在那里可以了。”
杨成心一阵的感动,高力士对他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这如何能不让杨成感动,杨成心一阵的暖意,然后朝着高力士说道“谢谢高翁,四郎一定低调行事,不再惹出麻烦来。”
高力士顿时一阵的欢喜,然后又简单地交代了两句之后离开了,杨成一个人朝着兴庆宫外面走去。
“快看,这不是那个杨大魔头吗?”
此时,杨成刚刚走到兴庆宫的宫门口,看到云集在这里的百官了,顿时引起了这些官员的注意。
早的发生的一切已经在长安城传开了,太子李享兵变逼宫,最后事情败露被捕入狱。
百官看到事情平息之后,立刻云集到了兴庆宫外面,等待皇帝的召见,没有想到竟然看到了杨成。
对于杨成,百官可是又很多人都杨成仇恨不已的,此时看到杨成之后,顿时一阵的冷眼。
“是啊,是那个屠夫。”
杨成对于这些也是冷眼一过,对此也不去理会,要准备离开,但是随即看到百官站立着一个人,正在朝着杨成带着轻笑地看过来。
杨成随后看到了李林甫一脸轻笑地看着他。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