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58章 香积寺

本章节来自于 刀尖上的大唐 http://www.lishu123.com/120/120420/
    

    香积寺藏在深山之,通过子午谷的一条小路可以到达,已经离开了官道两里。品 书 网 【首发】

    香积寺的远方是巍峨延绵的终南山,山势陡峭,如一条青色的巨龙横亘在关平原,阻断了关南下的道路,也成为关的天然战略屏障。

    香积寺在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原,距长安城南17公里。建于唐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佛教净宗的门徒为安葬和祭拜其第二祖师爷善导和尚修建的。

    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因此得名;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

    一个较可信的说法是来自山东临淄的唐代名僧善导和尚,学识渊博,在这里建寺修行,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般舟赞》等经。

    佛教是唐朝的国教,听说终南山出了圣人,唐高宗李治大为振奋,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寺院因此取名香积寺,后人把善导作香积佛。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过香积寺》,诗作者很有感悟的描写了众香之国香积寺的幽深静谧和闲淡。

    翻过了山岭,香积寺赫然在眼前。

    香积寺地处平旷,高大的山门炫耀着佛门普照的光辉。

    庄严厚重的庙宇,让人肃然起敬,凡心尽退。高仙芝等人肃然起敬,牵着马匹,恭敬地走进了庄严的宝刹。

    进了寺院,一个小沙弥合掌问讯道“各位施主,请问是降香……”

    郑德诠打断了小沙弥的话,斥责道“我家将军到来,还不把寺院管事的召来?”

    高仙芝白了郑德诠一眼,说道“小师傅,我等遇到一位伤者,还请云山长老前来救治。”

    小沙弥看了看担架的秀才,说道“各位施主请随小僧到后堂歇息,小僧马知会云山长老。”

    高仙芝等人到来后堂,这是布施善人休息的地方,房屋整洁,一尘不染,佛香弥漫,让人顿时得到心灵的空旷。

    高仙芝吩咐将秀才放到榻,然后背着手在后堂里闲看。

    不多时,一声“阿弥陀佛”开道,一个须发皆白,满面慈祥的老僧人走了进来。一个年轻的知客僧紧随其后。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声名远播的长老云山。高仙芝合掌施礼,问候道“想必是云山长老,高仙芝见过大和尚。”

    云山长老打量着高仙芝,一丝惊异的目光一闪而没,呵呵一笑,朗声道“高将军年轻有为,他年必为国家栋梁,我朝有福,有高将军为国征战。”

    高仙芝被夸得不好意思,腼腆地说“不敢,仙芝得蒙父荫,在军效力。以身许国,唯有为皇死战而已。”

    郑德诠在一旁夸耀道“我家将军人龙凤,打架斗殴的手段空前绝后,前途自然是大大的。”

    云山长老呵呵一笑,说道“我佛慈悲,高将军建功立业自不待言。小施主如果遇事少说两句,多存善念,也能得一些富贵。”

    郑德诠不满了,嘟嘟囔囔的反驳道“难道大和尚嫌我多嘴了?我可是实在人,从不乱说话的。”

    云山长老双手合十,说道“不敢,个人有个人的造化,不能说的。小施主但记住老衲一言,今后必有益处。”

    大和尚郑重其事,语带禅机,郑德诠再傻也听出来不一般,登时张口结舌,平时的伶牙俐齿和胡搅蛮缠都不见了踪影。

    高仙芝斥退郑德诠,该干嘛干嘛去,闲着没事儿打滚都成,是别留在这里丢人现眼。然后指着秀才说道“仙芝今日赶路,遇到这个秀才,此人伤势极重,流血过多,还请长老救治。”

    云山长老蹲下身子,用湿毛巾擦干了秀才的脸,伤口有又鲜血渗出。

    云山长老挥手让知客僧赶快取药品来,然后说道“此人面色厚重,不是短命之人。如果不是破了面相,当为镇国之才,可惜啊!老衲保证救得活此人的性命,还请高将军放心是。”

    听说这个人救得活,高仙芝长出了一口气,感谢地说“大和尚在此清修,打扰了。”

    云山长老双手合十“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素昧平生,高将军肯伸援手,正是大智慧之人……”

    高仙芝对佛经甚为生疏,谈论起来较吃亏,因此拱手为礼,说道“既如此,仙芝有王命在身,不多打扰,此别过。”

    云山长老点头说道“此人和高将军有未解的缘分,日后你们自然要见面的。到时,高将军要体解我佛好生之德,少杀生,自然福泽无边。”

    云山长老语带禅机,高仙芝听得一头雾水,不过,他多少明白了,自己以后是会有大作为的,说不定会成为战斗英雄。因此,很高兴的一拱手,道了一声“叨扰”,然后带着从人出山门而去。

    看到高仙芝满不在乎的样子,云山长老无奈的摇摇头,喟然长叹。

    知客僧觉得怪,对着云山长老问道“长老因何事叹息?”

    云山长老惋惜道“此人为国家栋梁,万千黎庶非此人不能保全。然则此人性格张扬,争强斗狠,多所杀生,如若不改,必至祸。一人劫难,万民涂炭,千年帝都毁于战火,千里沃野的关平原,白骨盈野,人民流离失所,岂不可悲!”

    知客僧当即一声冷汗,云山长老言无不,轻易不说人非,今日如此郑重,可见此人必是非常人也。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月流火62的小说刀尖上的大唐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刀尖上的大唐5200刀尖上的大唐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月流火62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