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你的内心标准
在纷繁的世界里,忙碌的你是否每天让自己沉静片刻,让自己认真地听一听内心的声音?你的内心又是否始终有一架天平,测量你的一言一行?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听到假话,哪怕是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中,南卡罗纳州冠军——11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过关,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招认”这个字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
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带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最后,主评委约翰?洛伊德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
其实,罗莎莉根据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这个字的正确拼法应该是a,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发音错了,她说的是e。
约翰?洛伊德又和蔼地问罗莎莉:“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完全可以获得冠军的荣誉,为什么还说出了错误的发音?”
罗莎莉回答说:“我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当她从台上走下来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为她的诚实而热烈鼓掌。虽没赢得大赛的冠军,但她却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
马克?吐温说过:“有疑问的时候,最好是说实话。”当一种能够依靠说谎而得到的利益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否依然选择内心的准则——诚实,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离了自己的内心。发生在哈佛的一则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一天,在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时,教授让学生们都不要带听诊器。
在第一位病人的床头边,教授把学生们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病人是沃特金斯先生,”他说,“我已把我们的实习安排向他作了解释,他不会介意的,只要你们需要,尽可以听听他的心脏。他患的是心脏僧帽瓣硬化症。”
关于心脏僧帽瓣硬化症的病理知识,学生们以前早就学过。他们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声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教授把他的听诊器递给学生们:“你们要仔细听听,沃特金斯先生的心跳强音很明显。”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拿过听诊器,集中精力听诊。“噢,没错,听得很清楚。”大家都点点头说。学生们互相注视着,只见人人都是一脸轻松的表情,学生们很感谢教授能把实习课安排得如此顺利。
这节实习课结束后,学生们来到护士办公室,坐了下来。“你们都听清楚了吗?”教授问。学生们点点头。教授并不多说,慢慢拆开学生们刚用过的那个听诊器。只见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镊子,用它夹出塞在听诊器里的一团棉球。
原来这是一个失效的听诊器,仅仅是一个摆设而已,根本不可能用它听清什么心脏杂音的。
“再也不要这么做了。”教授说,“如果你们听不到什么声音,就直说好了。如果你们不理解别人在讲什么,就告诉他你确实不明白。本来糊涂却假装清醒,也许能欺骗你们的同事,但对你们自己,还有你们的病人,一点好处也没有。”
显然,这些学生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坦然面对自己,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不断进步。
在哈佛人的观念里,始终认为:“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也不要被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