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上卷 第8章 专注勤勉 (1)

本章节来自于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http://www.lishu123.com/12/12815/
    求学当注重实践

    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

    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曾氏家书》

    曾国藩非常重视学问的“经世致用”,即服务于社会的实用性,因此特别强调学问要从家庭日用中间来,又反过来为家庭日用服务的理念。对于弟弟们而言,绝大的学问,就在孝、悌二字,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两个方面尽一分力,便学得一分学问,尽十分力,便学得十分学问。如果真的能事事做到,那么就是笔下写不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件件事做不到,即便是文章说得再好,也只算得上一个欺世盗名的罪人。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曾国藩的见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在今天又提倡多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曾国藩如此谆谆告诫弟弟,也是怕他们成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讽刺的:“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成为空谈军事理论、纸上谈兵的亡国之将赵括。

    仔细分析曾国藩的观点,就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一是强调学问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强调学问的实用性;二是强调生活是学问的最终评判者,用生活来检验自己的学问是否可靠。一个人的德行好坏,要从他的言谈举止来分辨。孔子说“观人之错,斯知其党”,即使是一个人犯了错误,通过观察他对待错误的方式,也能知道他的品行的好坏。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那时的山里人因劳动特别辛苦,腰肌劳损是种常见病,所以,父亲常常给这类病人泡制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药酒。李时珍当时特别好奇:为什么白花蛇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呢?李时珍很虚心地向很多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但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说:“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面,而且剧毒无比,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把性命丢掉!”

    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吓住,他一心想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经打听,李时珍来到了龙峰山,这里是白花蛇的理想栖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两天,才等到一个捕蛇人路过。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我家世代都以捕蛇为生,但是没有一个能得善终,都是被蛇咬死的,特别是白花蛇,毒性特别大!”但李时珍毫无惧色,捕蛇人被李时珍不畏艰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终于同意带他去找白花蛇了。

    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这一天,李时珍和捕蛇人正在龙峰山山腰间搜寻白花蛇。眼看着山顶云层聚拢,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于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时珍,赶紧往回走。捕蛇人走在前面,李时珍在后面跟着,两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

    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里。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 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还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

    医学关乎性命,如果不这样躬行实践,仅凭理论来救人,也许就会将别人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李时珍正是凭着这种勇于实践和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依然是中药学者必读的学习资料。

    青少年要掌握有用的知识,也应该像李时珍一样,既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走上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真学问。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8章 专注勤勉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王艳明,杜慧的小说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全文阅读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5200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王艳明,杜慧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