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以廉洁自律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曾氏家书》)
曾国藩为官的廉洁自律,是出了名的。他认为,做官最重要的在于守廉。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从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所以他反复强调做官以不贪财为本。
曾国藩攻下武昌后,朝廷派来兵部郎中满人德音杭布,名为效力,实为监察。他进入曾国藩的卧室时,竟不敢相信自己之所见。“只见屋内除一张床、一张书案、两条木凳、三只大竹箱外,再无别物。床上蚊帐陈旧黑黄,低矮窄小,仅可容身。床上只铺着一张半旧草席,草席上垒着一床蓝底印花棉被,被上放着一件打了三四个补丁的天青哈拉呢马甲。屋里唯一饰物,便是墙上挂的当年唐鉴所赠‘不作圣贤,便为禽兽’的条幅。”德音杭布也不由地发出感慨道:大人也太俭朴了。不只是曾的屋内装饰简陋,就连他用来装旧衣服的竹箱还是其先祖星冈公时制的,已有四十余的历史了。曾国藩平时吃饭时只有一个荤菜,不来客人从不加菜,因此也被人笑称为“一品大人”。
曾国藩对儿女的教育,也是从如何做人开始,反对给子女留钱财,鼓励他们自立。用他自己的话说:“但留德与能,教儿须自行。”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最实用的精神遗产。没有了经济后盾,儿女们懂得了唯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曾国藩后代人才辈出,其两个儿子分别成为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和算学家,其孙子及曾孙等也都成为科学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今天,像曾国藩这样廉洁自律的精神依然长盛不衰。范匡夫就是新时期廉洁为官的代表。他说:“廉洁最大的魅力在于永远让你无悔,让你宽心,让你一辈子挺直身躯。”“两瓶酒,几条烟,或一个红包,价值有限,而群众对党的信任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1年冬的一天,范匡夫参加金华市的一项活动,一个商人塞给他一把价值 3000元的金剪刀,他毫不犹豫地挡了回去,说:“你这不是害我吗?”对方不以为然,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都什么年代了,要顺应潮流啊!”到底什么是潮流?清正廉洁才是时代潮流!不行!范匡夫为此给部队上了一堂党课。范匡夫升任丽水军分区政委不久,地方一位局长找到他,硬把他拉出去吃了顿饭,饭后,又要安排唱歌跳舞洗桑拿,范匡夫说什么也不干,并提醒对方:“你是**员,又是局长,这种地方不是你我该去的,要注意身份啊!”逆耳忠言,可惜这个局长没听进去,仍然我行我素,一年后这位局长就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了。身为高官,范匡夫时常接到一些邀请电和请柬,大多是酒店开业、商场庆典、公司挂牌之类的活动,想请他这位市委常委撑个台面,“到场费”、“辛苦费”自是少不了的。但范匡夫坚守廉洁作风,一概严词拒绝。
其实,廉洁教育不仅仅针对成人,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也并不遥远。近年来,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5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将敬廉崇洁这本“书”读到了心里。
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廉洁自律的精神,关键在于正确看待金钱和权力。金钱和权力虽然重要,但人的价值更在于奉献,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界人士迅速支援,慷慨解囊,从小学生的一毛钱生活费到富豪过亿的捐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比纸醉金迷、冷漠自私乃至临阵脱逃的行为可贵得多吗?
箴言
1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nb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2章 自律自勉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