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曾国藩家书》近1500余封,所涉及的内空极为广泛,小到家庭琐事,大到进德修业,行文自由,有感而发,在平淡家常中蕴含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是曾国藩一生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第一章\t修身为要 (1)
自立课程,终身奉行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曾氏家书》
曾国藩是清廷衰败暗淡之路上的一抹烟火,短暂而惊艳地照亮过黑暗王朝的夜空,近代思想家梁启超、革命领袖**都曾经在这抹亮光中寻找过人生方向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点燃这一抹烟火的,正是曾国藩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做人哲学,而这,先要从他年轻时就奉行的修身自立说起。
修身就是自我要求,早自孔子,近至**总理,都是从修身开始,逐渐迈向“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的。曾国藩的修身日记,从29岁时起,直至病逝的前一天止,33年来从不间断。这也可以看到他修身的恒心之大,令人钦佩。
早在20岁时,曾国藩就改号“涤生”,寓意自己要洗涤身心,用一种全新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积极自觉的意识,不仅让他在同龄青年中更加稳重优秀,也帮助他日后结识了修身方面的重要人物,也就是在他三十多岁时认识的老师和朋友。
在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设计了一份修身课程表,大致内容是: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赖床、晚上及时休息等;要保持好的学习状态,按时记笔记、用心读书等。另外,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常常反省,记下一日的收获,慎重言谈,等等。曾国藩将它作为家书的内容,郑重地介绍给了仍在求学的各位弟弟。他虽然十分重视这张表格,但并没有要求弟弟们照搬自己的经验,而是希望他们都能仿效自己,各自设立适合自己的修身课程,并坚持执行。同时,他也谈了一下自己坚持修身课程的情况,虽然没有全部落实到位,但其中“记茶余偶谈、读史、写日记”这三件事他是准备一直坚持下去的。
曾国藩的修身课程是他对父亲、恩师、朋友和自己修身经验的提炼总结,正是遵照这样的修身课程,他一步一步走上影响中国历史的位置。即便到了今天,像早起、专注、坚持写日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学习新知等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勤奋上进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每位有志青年所继承发扬。
那么,今天的青少年要怎样设计并践行自己的修身课程呢?
首先,在设计自己的修身课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每个人的志趣爱好都不一样,修身侧重的方面也会有区别。曾国藩之所以要求弟弟们自设修身课程,是因为修身虽然要虚心学习很多别人的经验,但说到底是一件个人的事情,是有个性因素在其中的。梁启超、周恩来、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中外伟人都曾设计过自己的修身课程,但在内容方面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只能“放出眼光”,在“拿来”的基础上制定我们自己的修身课程。
在制定修身课程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留意。一是要“对症下药”,找准自身的弱点苦下工夫,比如爱睡懒觉,就可借鉴曾公的“早起”来约束自己;有时丢三落四,就可借鉴富兰克林的“物归原位”来约束自己。二是自我要求的点要小,这样才便于执行和检查。富兰克林在设计“节制”这个条目时,只列了“食不过饱,饮酒不醉”两点,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含义过于宽泛,而出现的执行的时候无从下手,检查起来茫无头绪的情况。
量身设计了自己的修身课程后,进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努力践行。很多人都懂得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最新章节上卷 第1章 修身为要 (1)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