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葩(上)

本章节来自于 一品富贵 http://www.lishu123.com/12/12499/
    ()()()()()() 】柴禹锡与赵閒成为陪葬品.

    宋九贬放天堂——苏州.

    柴禹锡贬放邓州,赵閒更惨,贬到了桂州.

    "侃儿,你知道朕为何将柴赵二人外放吗?"

    "他们散布谣传……"

    "证据呢?"

    宋九说是柴赵二人说的,柴赵二人肯定不承认,但宋九也没有多说,赵匡义甚至问都不问,就下了诏书.

    "难道不是?"

    "可能是,可能不是,但重要吗,这是一桩交易."

    "交易?"

    "为什么赵普临终前与宋九和解,又提拨诸位贤良?"

    "儿臣有些明白了."赵元傩然大悟.宋九感觉到不得不下去了,但大臣们也许会想入非非,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宋九的,若那样,赵匡义早就不容宋九了.一旦这些人想法偏了,就会大肆攻击.于是临离开前,拉了两个陪葬品,便不会有人敢说闲话了.

    "他又为什么选择苏州?"

    "儿臣不知道."

    赵匡义这一回未解释.之所以苏州,那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什么想让宋九下去,就是在未来不让宋九插入.因此厩附州各州府是不能呆了.然而宋九无论去哪里都有威信,两广都不能去,巴蜀同样不能去,边塞也不能去.只有他一次未去的江南东路与两浙,然而江宁是南唐旧都,杭州是吴越旧都,扬州是李重进叛乱的旧都,依然会让赵匡义有想法,但小州又不大可能.因此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地方,苏州.或者杭州南边的越州.

    然而宋九走得很坚决.

    前面诏书一下,后面宋九就离开西府,然后骑马回家,几乎不到两个时辰.就乘船南下了.宋九一外放.无疑是一个超级大地震,许多大臣上书让赵匡义挽留.

    但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宋九早就离开厩了,许多人想送行,都没有送成.

    这时赵匡义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不过想了一想,认为也很值.不仅利于以后国家权利平稳交接,同时也表明,那怕象宋九这样的功臣,一道诏书一下,说贬放就贬放了,那么以后形成制度,国家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

    但这时.他心中隐隐还是有些后悔……

    又说道:"侃儿,吾一直未用此人做首相,心中也感到遗憾,不过以后你可以重用."

    当然.也要看,若是宋九在江南有怨气,那么宋九就一直在下面呆着吧.

    说完了,他看着东南的天际,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

    拿掉宋九,就要给儿子上位铺路.实际赵匡义要比宋九想得更理智,也比后来大多数想得理智.可能他多疑,这一点与赵匡胤相比,赵匡义要差得多.在他手中不可能出现那一个宰相能呆多长时间的.

    但不好说对错,赵匡胤信任赵普,使赵普野心增涨.但国家治理得还行.赵匡义不信任宰相,但他个人能力弥补上了.这一点与后来的朱元璋很相似.因此国家治理也不错.

    他对权利留恋,包括厩的少年天子让他想了大半天,但总体而言,赵匡义顾全大局的.

    于是替赵元侃挑了五个辅助团队,七十六岁的杨徽之,五十七岁的毕士安,并且开封判官.六十九岁的乔维岳,六十五岁的杨砺,四十二岁的夏候峤,并且开封推官.明为辅助赵元侃治理开封,实际是向赵元侃传授为政之道.

    杨徽之,那是宋九很敬重的一个长者.

    毕士安更是道德人士.

    乔维岳以前担任淮南转运使,有一地方官员断案出现严重失误,当判死刑,然其家中有一八十老母.于是乔维岳主动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降官罚铜,使其逃过了死罪.

    杨砺是宋朝初年的状元,可能那是运气吧,实际他写文章不是很好,经常遭到别人嘲笑.包括赵元侃也问他一句,你是那一届进士,杨砺啊啊啊了半天,不能回答.

    夏候峤偏爱庄老,时常向赵元侃灌输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在五人当中赵元侃对他最看重,甚至咸平之治一半是受了他的影响,不过他运气很不好,赵元侃登基后不久他就死了.以致后来毕士安登上首相位子,说了一句,若夏候君在,岂能让我坐上这把椅子.

    继续铺路.

    这一回对象是吕蒙正.

    吕蒙正二度为首相,影响力渐渐变大起来.不仅如此,他前度附从赵元僖,现在又阿附王继恩,让赵匡义很怀疑.于是次年就以守本官而罢相位.不能说赵匡义不对,若是吕蒙正继续为首相,过一段时间后……天翻地覆!

    ……

    但这些年的主题非是吕蒙正,而是三朵奇葩.

    有一个人少年春风得意.

    苏易简二十岁状元,二十六岁进入舍人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知制诰,二十八岁进入士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翰林士.也就是宋朝的两制官,要严很严格,知制诰要求官员有才情有名望,即便宋九能做首相,却没能力做知制诰.翰林士要求更高.,待遇也更高,事情反而很少,连赵匡义都恨不能担任这个神仙之职.

    然而苏易简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嗜酒.

    按照惯例,任命翰林士第二天要去觐见皇帝.然而小苏那天真高兴,又开始酗酒.喝得红毛满面,满嘴酒气地见驾,但奇怪,赵匡义居然不罪.然后小苏开始当值,结果还是喝酒.下面官吏不服了,赵匡义只好让他写一份检讨,小苏写了检讨,赵匡义一看还不错,可感到不对,结果拿起来闻了一闻,闻到检讨书上满是酒香.赵匡义哭笑不得,亲自写了两首诗给他.一是劝酒诗,一是戒酒诗,将小苏母亲薛氏请到宫中,让小苏当着赵匡义与苏母面读这两首诗.

    一是皇帝.二是亲生母亲.在这两人帮助下,小苏终于在当值时不喝酒了.然而他不当值了.然天天喝得东倒西歪,有一次他在醉后写下一首小令:神仙神仙瑶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风晚.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玉麟背冷清风远.

    当翰林士快活,但还不如喝酒快活.它能让小苏变成瑶池宴上的神仙……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了大宋的副宰相.

    其实对此人宋九颇有写不起.

    别看他喝酒,实际此人颇有心计.

    当然,没有心机,岂能让赵匡义看重?

    然而有的事小苏做得太不地道.他父亲有一个朋友何光逢,原先是县令,因贪污被削官为民.于是在厩漂泊.过不下去了,便替人做省试枪手.结果那一年小苏是主考官.若是小苏讲人情味,就当看不到了.结果让小苏将其赶出考场.何光逢恼羞成怒,好歹俺还是你长辈啊.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抱怨朝廷,责怪小苏.

    若是宋九,肯定会一笑了之,然后让潘怜儿拿出钱帛,先将其生活改善一下,毕竟是长辈.若是赵普,尽管他手段狠辣,但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无关地位与权利,又是长辈,说不定同样会慈助之.但苏易简,他将这个文章拿给赵匡义看.他是当红炸子鸡,科考作弊又是赵匡义最痛恨的,于是将此人斩首示众.

    苏母薛氏闻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杀了父亲的朋友,与杀父有何区别?

    也就是此人心胸狭窄,气量小,手段阴险.

    正是这样,造成他人生的悲剧.

    另一个才子张洎也进了士院,那时小苏在士院呆了七年之久了.张洎是马屁精,小苏看不惯.小苏经常攻击他人,气量小,张洎也看不惯.于是两人在士院不到一年便成了仇敌.

    关健小寇与张洎关系不错,小寇又与赵昌言关系很好.小苏先进的东府,小寇后进的东府.因此小苏多次攻击赵昌言,赵昌言不服气,便与他吵,赵匡义调解都不管用.后来赵昌言莫明其妙被一个和尚弄在凤翔府回不来了.那个和尚未必有这个心思,张洎与小寇都怀疑是小苏授使的.正好张洎在士院.

    宋朝制度与唐朝制度截然不同,但能找到一些影子.

    唐朝的中书省权利由东西两府拆分,不过东西两府若合在一起,又比唐朝中书省权利大,也就是决策权.

    宋朝两制官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有审议权,不过比唐朝门下省权利略小,略受中书辖管.也就是中书能找两制官的麻烦,两制官胆子大,也能找两府宰相的麻烦.

    张洎便将小苏以前做的那些拿出来,攻击苏易简施政中的过失.加上小寇配合,于是苏易简与吕蒙正一道下去,若是他象吕蒙正,吕端与宋九,一笑了之.但他气量小,就象三国演义中那个虚拟的周瑜一样,又从未受过打击,贬到陈州后借酒浇愁,不能自拨,不久因酗酒去世.赵匡义评价了一句,易简竟以酒败,深可惜也.苏易简还有一个孙子,苏舜钦,性格与其祖父类似,虽然才情比其状元祖父不知高到哪儿去了,然而也是气量小之辈,加上命运坎坷,也因酗酒四十来岁就死了.

    不过一个酒鬼,能做到东府副相,还得赵匡义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个奇葩也是才子,王禹偁.

    以前有四人帮,实际王禹偁才是一个穷孩子.他家真的很穷,不过要感谢宋朝的教育制度,不但官府办了院,各州办了州,一些大户人家主动攒助,办了无数个私塾.

    王家很穷,于是王禹偁从小便开始劳动,不过他父母也将他送到私塾,或者他父母心中有一个梦想吧.这种成才率太低了,但王禹偁命很好,毕士安在他十五岁时来到济州担任团练推官.王禹偁将磨好的面粉送到毕家,毕士安见他谈吐有礼节,遂有爱怜之意,便问他有没有读过书,经过一番交流,王禹偁写下一首诗: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诗虽粗,可里面有喻意啊,况且是一个少年写的.于是将王禹偁留在家中.教他读书做人.

    太平兴国八年,经过数次科举.终于考中了进士.因成绩问题,只分配到成武县担任一个主薄.主薄事务多,薪水又少,这让他很沮气.不过他还是认真地工作.于是一年后便升为长洲县知县,以后他曾对他的生丁谓说过一句,我为成武主.薄一年,为县令积极奔走,无怨无悔.

    长洲县属苏州,钱氏开发苏州,苏州渐渐恢复古吴国都城风光.不过到了吴越末年.因此自保要豢养大量军队,还要朝贡宋朝,贿赂宋朝高官,加上钱氏治理.兼并严重,一遇灾荒便出现卖儿卖女的悲剧.此外长洲因地理论位置,以及原吴越国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原因,朝廷将钱粮税赋有运到常州,这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王禹偁经过努力,将本县钱粮赋税就近发向苏州,减轻了百姓劳役.但这时正好宋朝发动雍熙北伐,那一年宋九不大同意,最大的原因便是朝廷没有多少盈余,还不及第一次北伐.但最后北伐还是发起了,只好全国摊派.长洲也摊派了不少税务,偏偏这一年长洲有水灾,庄稼普遍欠收.

    三司不管,得收税,不收税就抓人,每天差役都抓来无数交不起税的农民.王禹偁没办法,让差役暂时将人放了,然后向富户借钱偿还本县欠下的一万七千贯税务.他是一个小县令,想借这么多钱,可想有多困难.因此这次给他留下一个难忘的经历,于是说税人场是虎食人所在,也是官府食人所在.

    可是国家若不征税,那将会是如何?未必百姓就有好日子.例如明朝!王禹偁没想明白,老百姓更没有想明白,但人心是暖的,第二年尽管百姓辰光仍不好,但陆续将欠税补上,替他还债.

    正好王禹偁有一个同年叫罗处约,在长洲的邻县吴县担任知县,两人官做得不错,颇得民心,又有才,便时常以诗歌应酬.两大偶像娱乐了大众,于是王罗诗歌有姑苏地区广为传诵.这一事件被赵匡义听到了,于是让他们进京参加馆试.这是对官员以及民间德高望众人士开小灶的另试,往后形式会更多.王禹偁擢为右拾遗兼直史馆,罗处约升为著作佐郎兼直史馆,均赐五品绯服.根据惯例,四五品官员腰系涂金的银带,匡义为示恩宠,特命赐给王禹偁文犀带.升官了,要接家人至京,于是赵匡义为示恩宠再赐钱帛,以供千里花费.但王禹偁拿到了钱帛流泪了,这些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于是上书,皇上这样做不好.

    第二年殿试,赵匡义让王禹偁当场赋诗一首,意思是各位考生们,高手给你们做一个示范.王禹偁没有让赵匡义失望,当场就作出一首好诗,赵匡义看后大喜,说,这首诗不到一月便会传遍大江南北.即便王禹偁为左司谏知制诰.这一来全国都知道了.于是诸多士上门请教,然而这些子当中只有孙何与丁谓让老王满意.于是许多子不服气.

    丁谓发迹后不会谈道德的,可这时为了攀上老王这棵大树,整天圣人大义.老王认为佛教害人,于是孙何提出无佛理论.这导致整个厩的大小和尚们恨死了这对师徒.

    老王没有做错,佛教在宋朝表现确不大好,一度导致一半福建良田成了寺院的产业.王安石不敢禁,于是卖度牒.孙丁二人确实也有才情,孙何是宋朝第一个大三元,丁谓名列第四.

    但不久老王再度悲催了.

    庐州妖尼道安指控徐铉与她嫂子通奸,这时徐大才子都七十多岁了,大家不相信,于是派人一查,并无此事.然而赵匡义出于种种考虑,不追究道安,反将徐铉贬为静难行军司马.

    老王不服气,于是强烈要求惩罚道安,淘汰佛教徒.未必所有大和尚都是坏的,但真大和尚却是很少,宋朝也少,大多数高僧认为"钱如蜜",若有心搜集,那也是一部黑暗佛教史.于是所有大和尚小尼姑开始疯狂的反扑,又有许多怨怼的子附从,加上老王大嘴巴,又让一部分官员憎恨,结果贬到商州任团练副使,而且不给工资.

    老王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得养活,于是自耕自足,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但也给自己打气,俺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皇帝是尧舜俺也不怕他,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他还有一个贵人朋友,苏易简,一道帮助过罗处约的遗孀与孤儿.但小苏嘛……

    朋友未必是朋友,非朋友未必不是非朋友,未来圣相李沆与他儿子李宗谔认为老王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于是替其奔波.还有一个朋友黄宗旦,刻意赶到商州来看望老王,宋九送来了两百两银子,但又送了一本房玄龄传.两年后,赵匡义让他去解州任知州,又有薪水可拿了,老王喜笑颜开,只可惜他养的那匹马劳累死,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但好在一家人都好好的,这时他又不陶渊明了.

    赵匡义又让他去单州当知州,赏赐三百贯,老王很感动,连写了两封感谢信.面对这个活宝,赵匡义也是哭笑不得,别在下面漂吧,还是回来当知制诰,又迁为翰林士.

    但就在第二年,一个女人死了.小宋皇后先安置在内宫,接着又安置于洛阳,可她死后,朝廷一点表示也没有,并且没有按照制度陪葬于赵匡胤墓前,而是放在故燕国长公主的故第,不能入土为安.

    其实这件事的真相就是当时赵匡胤突然死亡,宋氏让王继恩急诏.赵德芳进宫,没想到王继恩喊来了赵匡义.开始真相瞒住了,最后当天许多真相渐渐流露出去.可以想像,若是赵匡胤有意传位于赵匡义,为何要诏赵德芳.因此包括小宋的闺蜜潘怜儿,与亲戚寇准,都不敢公开与宋氏来往.但老王看不下去,于是泣血上言,请加褒赠.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午后方晴的小说一品富贵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一品富贵最新章节一品富贵全文阅读一品富贵5200一品富贵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午后方晴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