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不存在是非之辨
周玉波充满了自信,也使得他那种感染力发挥得更好,不少人受到他的影响,有些兴奋起来。{免费小说}平时,对海岸省的千亿项目不可能忽视不见,而海岸省本身对这个项目也在炒作,吸引人们的注意。人们更多从不同的途径了解这个千亿项目,得到的更多是正面消息。偶尔也会弄出负面消息来,但在两三天内,项目部或海岸省会有明确的举措,让大家意识到之前的消息是假的。
累积三年多对海岸省千亿项目的资料,此时当着主抓项目的周玉波,听他对项目的阐述有着更全面也有着更多自信。这让人们容易动心,如今要找到稳健收益的项目或投资口子,当真不容易。周玉波先前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只要在千亿项目里投入一个亿以上的资金,去年之后资产假如还不翻两番,他负责联系商家按两番的价买断。
听在人们耳里,就是周家对前去投资的客人一种承诺,一种保障。
杨冲锋听得出,周玉波完全是在搞迷雾,说明周家在千亿项目上已经给拖得太难受,否则不会让周玉波出面来推动这事。其他人或许看到是周玉波出来,自然是表明周家在这个项目的态度,杨冲锋却知道新战神传记。如果黄家在某一项目上出问题,要轮到他去演说拉人,必然是万般无奈。
这也是岳父在华英市问题上不肯出声的原因。
第三代核心人物上阵,真的代表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极度重视,二是万般无奈。对自家而言,千亿项目早就极度重视了,如今只剩下万般无奈。
看着有些人在着急,杨冲锋也有些替这些人可惜。海岸省的千亿项目,按杨冲锋不完全的估计,至少还要翻一倍的资金量来进行建设。像这种拉人参与,得到的资金量总额或许不会少,但投进那个大项目里未必就发挥出定鼎的作用,起死回生更不指望了。之前投资进入的,只怕如同当年在海南楼房那样,急不可待地等着将资本捞走,脱身吧。
但杨冲锋不想在这里揭破周玉波,听他在回答提问时很有风度地说,“论文限于篇幅和时间,有些东西确实宜粗不宜细啊。这个问题确实很有必要多谈谈,目前,有少数人没有到海岸省实地考察,仅凭一些传闻,对我们在千亿项目的运作上持有疑惑,不过,真金不怕火来炼,有争议,才有真理……下面,我谈谈个人对‘势’的一点体会。
不论是做什么工作,都是让大家认识、认同、理解、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比如,餐馆要介绍自己的特色菜,如果没精打采地说出一个菜名。试想,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很明显,是持怀疑态度的。就我自己说来,遇上这样的情况肯定不觉得他的特色菜是真好。但如果店家造出一定的‘势’,介绍时很有热情,或将这道菜拍的一组照片给你看,都是造成了一定的‘势’,在这样的‘势’影响下,你改变主意、接受他的介绍,准备尝一尝的可能性会有多大?百分之七十还是百分之八十?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长江三峡大坝蓄水量有多大,突然放出来会将下游都席卷而走。但要是有计划地排水泄洪,这些水会沿着河床流到大海。这也是‘势’的不同,效果出现不同。其实,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甚至一家两口,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怎么样将不同的想法都收拢起来形成合力?最紧要的就是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聚集力量,形成‘势’。势如破竹,哗啦啦一瞬间将问题就解决了。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好,而不是拉拉扯扯地纠缠不休、争议不下,大家都扯皮去了,工作怎么推动?诸般道理,其实都是一致的。”
周玉波也察觉到自己说着有些走样,便收下话头。在这里,主要说一些经济方面的事,如果将个人在处理工作的习惯带进来,不免给人笑话。不过,很多人受到千亿项目的影响,反而对他说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一些。停下来,立即有人拍手鼓掌。
周玉波笑意但没有丝毫得意地跟那些人点头,以示感谢。
杨冲锋没有固定目标可看,又不好表现出四顾张望,让周玉波发现自己特殊些,注意到自己的存在。稍偏一点头,能够从间隙看到坐在第二排的顾雪琪的小半边脸,从脸上的表情看出,似乎带着一点笑,只是看不到这笑是欣赏的还是讥讽的。
以顾雪琪的视野,对那个千亿项目有什么样的感观?杨冲锋确实很关心这一点。毕竟,他的感观多少带有一些黄家阵营的态度,这种因素不容忽略,或许会让自己有错误的判断。当然,顾雪琪在香港有着超级大的家族背景,可顾家会不会跟京城周家在政治和商业利益上有一致性?在千亿项目里,会不会就有香港顾家的一份?这些资料确实弄不到。
突然,会场安静下来,偏偏这种冷场却是周玉波的胜利。杨冲锋不知要不要支使周善琨提问,让周家过早发觉自己对他们关注,不会是好事啊。
“其实,可以将这个问题拓开一些来讨论,把自己心里想法都说出来。”钱教授突然说,让杨冲锋心里一动,这是不是一种态度?
钱教授一句话,将寂静打破,周玉波有意地对钱教授笑笑,表示赞成他的提议,也表示对钱教授的感谢。只有将千亿项目的话题炒起来,才会有更多大关注,周家也才有更多的机会。
“填海造地,确实是对现有一些高新区、经开区、开发区的新模式、新思路,好就好在不会占用之前的耕地月凌劫。拆迁工作也好省了,会减少很多矛盾对立,降低项目的社会成本。”一个人说。
“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项目不会损耗现有耕地,利益在千秋啊。”
“大魄力、大气概……”
“规划和实践都很有预见,高瞻远瞩……”
一片叫好声很自然,杨冲锋也听到了,不知是不是这些人之前跟周玉波等先就见过面。有人捧场叫好,是很普通的戏法,杨冲锋相信明智的人都会看到这点。好在这些人也不会将话题引深入,鼓噪而已。真要请动几个名人出来帮着宣传,那才有更大效应。
但周玉波事先不可能想不到这些,却没有见人呼应,是周玉波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还是主办方事先没有透露邀请的来宾?杨冲锋也懒得多才,正想着要不要让人提问。即使不让周善琨说话,但也可让柳河酒业集团的那人出面,周家未必会将思路直接引到自己身上。
“我有个问题想请问周省长,”杨冲锋听声音却是顾雪琪那动人心魄的声音,心里叫到,“来了。”只听顾雪琪继续说,“海岸省开始规划千亿项目时,我还在美国,听说有这么一个大项目,便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也参照了一些类同的案例进行对比。海岸省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在海运交通、出口运输上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可比的。这些优势发挥出来,理论上聚全省之力做这样一个大项目,穷二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确可以达到应有的收效。但实际的运作中,面对的困难也是非常大的。具体数据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数据一致,我确实不能断言,我想问问周省长,这个项目推进已经有三年多,总计投入了多少资金,建设的进展如何,后期的建设至少还要多少资金?谢谢。”
周玉波一直在说项目的乐观性,一直在强调投资后五年或十年的效益会在那个范围内。从不涉及具体的问题,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完全停留在“势”上,让人神魂受到他的左右影响。此时,顾雪琪却直接用数据来提问,而问题中的数据则能够充分说明问题。
三年投入的资金是多少,建设的进度到什么程度,今后还要多少资金投进去等等。足够让人清醒起来。一个项目的前景再好,总要建成才会有效益。建设期也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才能让观望的资本进入项目。
顾雪琪这些问题让杨冲锋听了,当即叫好,就像肥皂泡在阳光下色彩艳丽,但一戳破就看到了本真。这样的问题抛出来同样引起很多人都关注,那些记者们也感觉到**来临,有人对周玉波做好特写的准备。
周玉波面色倒是不变,看着顾雪琪,随后又看了坐着的与会来宾,笑了笑,说,“顾小姐是海外学子,思路模式师从国外,非常理性。这一点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参考的,我会将顾小姐对我们项目的关心带回项目组,与大家一起共勉,做出更好的绩效来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但今天,顾小姐的问题却让我有些为难,为什么呢?不是我对目前项目进展的数据没记住,都在脑子里呢。记得清清楚楚,每一阶段的都有。这不,进来开会之前,项目组那边有谈妥了两家公司进驻,投资量都在八位数以上啊。”
周玉波说着,手在自己的头上点了点,又一笑,下面的人也有人跟着笑,表示理解和认可,“为什么为难呢,今天终于的讨论会对国内的经济建设有很***价值,按说我该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可要请顾小姐和大家原谅的是,这些数据却是商业机密,我在这里说出来,说不定明天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了呢。大家总不希望今后到那个地方跟我见面吧。”
杨冲锋听周玉波在狡辩,这种推脱之技术确实很不错,他看了看钱教授,见钱教授没有表情上的一丝变化。顾雪琪的表情却看不到,只听她说了句,“谢谢。”
“是不是我错了?”周玉波说着,环看一圈。顾雪琪没再说话。
“不存在是非错误,这里主要是讨论经济上的理论和经济行为。”钱教授说。周玉波即使没有回答,而他似乎也不为顾雪琪的问题所困扰,还爆出一点消息,昨天又有至少两个亿投进那个大项目里洪荒道命txt全本。但顾雪琪的问题也会让更多人对千亿项目进行思考,投资之前也会慎重一些。
稍等一会,见没有人再提问了,钱教授示意周玉波可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这时,主办方表示上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先中餐,之后休息,下午继续。
真正的座谈讨论,还要到第二天。座谈、论文评奖、发奖证书等也都会在第三天来做。
中午吃饭,因为之前是周玉波谈千亿项目的论文,这时,还有人在那个气氛中没有转弯出来。边吃饭还在议论,同样,不少的声音都是在说千亿项目的大魄力。
主办方将评委嘉宾安排在包间里用餐,杨冲锋不想让周玉波看到自己,没有站起来到评委组的包厢去联络。有的人端着饮料或啤酒,到评委组那边露面,或许想在评奖时多得一点分数票。
中餐过后,杨冲锋和周善琨虽不在这边酒店睡,但主办方在交大报名费里已经将餐饮住宿的钱都收了,也不会因为他们不住就省了房钱,安排有房间的。能够到房间去躺一阵。
还没进房间,柳河酒业集团的那人过来,候着杨冲锋。见他过来,忙迎着来见礼招呼。杨冲锋不想给人多注意,说,“老段,走到房间去说话。”
“杨董好。”老段名叫段儒生,是柳河酒业集团的工程师。这些人参与当年创业,对杨冲锋有着更深的情感。
进到房间,段儒生说,“杨董,没想到会遇上您。要知道您也参加这会,只怕论不到我来见您呢。”柳河酒业集团那边跟杨冲锋关系铁的人太多,确实轮不到段儒生。
“你很不错啊,回去跟他们说,要他们给你奖励。”杨冲锋笑着说。
“好,杨董发话要奖励,谁不给我到他家赖一个月饭吃。”
周善琨听到也笑了,杨冲锋在哪都能跟人有这样好的关系往来,难怪能够做好这些事业。
周善琨给两人递了水,坐着聊天。段儒生先说了柳河酒业集团的一些工作,这些也都不是机密,周善琨即使在旁也无关紧要。随后说到这次讨论会,段儒生说,“杨董,海岸省那个项目分明是在糊弄大家。我看那个周省长的用意就是想借这次会议的影响力,拉一些资本投进去给他们暂时撑住。”
杨冲锋笑着,没有直接说话。周善琨之前在会议室里没有讨论,心里也在琢磨着自家领导会怎么看这个项目?此时听段儒生说起,也是有兴致,说,“如果项目支撑下去,运转起来,成就规模,会不会达到那种效益?”周善琨带着请教的意思,看向杨冲锋。
杨冲锋不说,而是看向段儒生,说,“你怎么看?”
“周厅长这种想法是目前大多数人对这个千亿项目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我认为是一种想侥幸的心态。实际的运作中,每一笔钱都要规划到位,按预计进行建设。这种建设也会让业内的人看得到的。如今,千亿项目在海岸省的宣传很大,建设也有,但真实的情况估计不妙。他们的炒作、宣传也很有欺骗性,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底气十足,效益超高。事实上哪会有这样高的回报?回报都是可算出来的。”
段儒生说着,看向杨冲锋说,“杨董,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说得不错。我不好提出怀疑,明天讨论,你就问问这个周省长,底气在哪里?”
段儒生就笑,说,“我还是请别人代问吧,我从正方回答比较好。”
“不错不错。”杨冲锋笑着说,“大家都很好,让我放心了。”
周善琨也笑起来,对此也能理解。“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