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104.第一百零四章 成长

本章节来自于 万能无敌 http://www.lishu123.com/119/119734/
    

    走了几天的路程,终于上了终南山,全真教就建立在上面。品 书 网 (w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两千多米。素有“草药王国”之称。

    沈天星脑海中立刻浮现起终南山的相关资料来,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一片废墟。

    可以这么说,终南山是道教的起始地,全真教建立在这种人杰地灵的地方,也算是天命使然了。

    沈天星来到终南山,已经是迫不及待要见识一下全真七子的样子了,很快他就被带到了一处十分华丽的道殿里。

    来到门口,抬眼一看,门顶横着一块门牌,上书几个恢弘正楷大字——“灵柩宫”。他猜想必是历代祖师寿终正寝的地方,进去之后看到的情境果然不差,先是叩拜了各位历代祖师,三清道祖,最后则是创建全真教的王重阳——当今武功天下第一人。

    他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王重阳,尽管不是真人而是画像,那也有七八分相似,神韵更是九分相近。

    只见画卷上面他肃肃冲天鹤唳,飘飘。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手执,丝绦腰下围缠。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然后丘处机郑重地向沈天星介绍了王重阳,语气中充斥着崇拜和尊敬,不过就算他不说,看过射雕小说的沈天星也十分明白王重阳的过往。

    王重阳,全真派创派祖师,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身材甚高,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师兄,“全真七子”的师父。王重阳也是一个独步武林的奇才,具绝代天资,武功造诣深不可测,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称“天下第一”。

    早年是位抗金英雄,事败后出家修道,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教,在武林中享有“天下武学正宗”的美誉。在“华山论剑”之时,力挫四绝,夺得天下第一高手之称和道家至高的武学宝典《九阴真经》。临终前更以“一阳指”重创“西毒”,使之数十年不敢踏入中原。

    王重阳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王重阳曾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敌,占城夺地,在中原建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不遗余力,甚至在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事之根本。

    虽然义举失败,却仍能激荡人心,由于将士伤亡殆尽,王重阳愤而出家,自称“活死人”,接连几年,住在本山的一个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门一步,意思是虽生犹死,不愿与金贼共居于青天之下。

    事隔多年,王重阳的故人好友同袍旧部接连来访,劝他出墓再干一番事业。王重阳心灰意冷,又觉无面目以对江湖旧侣,始终不肯出墓。

    后来王重阳生平劲敌林朝英在墓门外百般辱骂,连激他七日七夜,王重阳实在忍耐不住,出洞与之相斗。岂知那人哈哈一笑,说道:“你既出来了,就不用回去啦!”王重阳恍然而悟,才知敌人倒是出于好心,乃是可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没在坟墓之中,是以用计激他出墓。二人经此一场变故,化敌为友,携手同闯江湖。

    林朝英对王重阳甚有情意,欲待委身相事,与王重阳结为夫妇。当年二人不断的争闹相斗,也是林朝英故意要和王重阳亲近,只不过她心高气傲,始终不愿先行吐露情意。后来王重阳自然也明白了,但他于邦国之仇总是难以忘怀,常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对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装痴乔呆,只作不知。林朝英只道重阳瞧她不起,怨愤无已。

    两人本已化敌为友,后来却又因爱成仇,约在终南山上比武决胜,斗了几千招,始终难分胜败。

    最终林朝英和王重阳打赌,石头上刻几个字,如胜过王重阳,逼使他在出家为道士与跟她一起在古墓中长相厮守之间作一选择。但即使这样,林朝英也无法如愿以偿,王重阳宁愿把自己所建的古墓让给她居住,自己另在古墓不远处盖了全真观,出家为道士,那就是重阳宫的前身。

    其时东海桃花岛的黄药师上终南来访,王重阳知他极富智计,说起此事,黄药师点破此事,原来林朝英的左手掌心中藏著一大块化石丹,将石面化得软了,在一柱香的时刻之内,石面不致变硬。

    王重阳初为道士,心中甚是不忿,但道书读得多了,终于大彻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缘法,又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乃苦心潜修,光大全真。

    功成丹圆后,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先后收马钰孙不二丘处机等七人为弟子,后世称“全真七真人”。

    后来林朝英她移居古墓之后,先参透了王重阳所遗下的古墓的武功,更潜心苦思,创出了克制他诸般武功的法子。那就都刻在古墓了。

    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仰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

    他独入深山,结了一间茅芦,一连三年足不出山,精研这玉女心经的破法,虽然小处也有成就,但始终组不成一套包蕴内外融会贯串的武学。心灰之下,对林朝英的聪明才智更是佩服,甘拜下风,不再钻研。

    后来“九阴真经”出现在江湖中,引起各路武林人士争夺。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决定在华山论剑,谁夺得“天下第一”则归谁。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真经终于归他,其余四位高手心悦诚服,原无话说。

    王重阳因此夺得武学奇书九阴真经。他决意不练经中功夫,但为好奇心所驱使,禁不住翻阅一遍。

    他武功当时已是天下第一,九阴真经中所载的诸般秘奥精义,一经过目,思索上十余日,即已全盘豁然领悟,当下仰天长笑,回到活死人墓,在全墓最隐秘的地下石室顶上刻下九阴真经的要旨,并一一指出破除玉女心经之法。他看了古墓的情景,料想那几具空棺将来是林朝英的弟子所用。她们多半是临终时自行入棺等死,其时自当能得知全真派祖师一生不输于人。于是在那具本来留作己用的空棺盖底写下了十六字,好教林朝英后人于临终之际,得知全真教创教祖师的武学,实非玉女心经所能克制。这只是他一念好胜,却非有意要将九阴真经泄漏于世,料想待得林朝英的弟子见到九阴真经之时,也已奄奄一息,只能将这秘密带入地下了。

    王重阳旧疾复发,为了在身死之后留下一个克制西毒欧阳锋之人。决定带师弟周伯通到大理来拜访段智兴,只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向来齐名当世,若说前来传授功夫,未免对段智兴不敬,是以先求段智兴传他一阳指,再以先天功作为交换。

    后来王重阳假装病死,引来欧阳锋前来抢夺“九阴真经”,王重阳突然从棺材跃出,以一阳指破掉了欧阳锋的蛤蟆功,使得欧阳锋退回西域。王重阳也在此之后逝去。

    然后接着他就见到了王重阳的几个徒弟,江湖传闻已广的全真七子,脑海中自然也有着他们的详细资料。事实上他们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也不稀奇,毕竟金庸创作武侠小说也要以真实为根本的嘛,不可能凭空而来。

    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人。家世为地方大族。金大定七年,王重阳到宁海传布全真道,他抛弃千金家产,皈依其道。自此励行苦节,潜心修炼。王重阳临死以前,将全真秘诀传与丹阳,托为全真传道事业的直接继承人。后来历尽艰辛,矢志宏道,后人赞评他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传有全真道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赠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道藏》太玄部收有《丹阳真人语录》一卷,题为马钰述,金人王颐中集。

    孙不二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或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金大定九年,王重阳度化出家,授修道秘诀。她独处静室,面壁炼心,七年功成。后游历伊洛,传道度人。大定二十二年羽化于洛阳。传有全真教清净派。元至元六年,赠封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道藏精华录》收存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谭处端原名玉,字伯玉。后改名为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涉猎经史,尤工草隶,为人慷慨重孝义。素患风痹,药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王重阳来山东传道,便投奔重阳,求其医治,隔宿而愈。自此诚心皈依全真道,追随王重阳,朝夕参请,多得玄旨,摒绝思虑,泯灭人我,苦心修炼。王重阳逝世后,隐迹伊洛之间。大定二十五年卒于洛阳朝元宫。传全真道南无派。元世祖至元六年,赠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有《水云集》传世,今存于《道藏》太平部。

    郝大通名磷,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人,好读黄老庄列方外之书,擅长卜卦占筮之术,尤精于《大易》。金大定八年,受王重阳法启发,皈依全真教。金大定十五年,乞食沃州,突有所悟,遂静坐于沃州桥下,忘形炼功六年,从不言语,人称“不语先生”。相传九转功成后,杖履北游,在真定间传教度人。崇庆元年在宁海先天观羽化。创有全真教华山派。元世祖至元六年,赠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著有《太古集》四卷,收存于《正统道藏》。

    王处一号玉阳子,一说号全阳子。宁海人。金大定八年被王重阳收为弟子。长期隐居文登县云光洞,“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炼形九年,终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应召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金章宗承安二年,召问养生之道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静无为内丹造化不为而成诸说,“所对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贞韦占五年羽化于圣水玉虚观。传有全真教嵛山派。元代至元六年,赠封“玉阳体玄广度真人。”撰有《云光集》四卷,《西岳华山志》一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中。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马丹阳等人到掖城传道,收刘处玄为徒。从此跟随王重阳,王重阳去世后,独自隐遁于京洛,静心炼性。金大定二十八年,在昌阳主持斋醮,设坛祷雨,颇有应验。承安三年,金章宗派使者接入宫庭,待如上宾。次年乞请还山,章宗赐铭“灵虚”,以光耀祖庭。泰和三年羽化。传有全真道随山派。元代至元六年,赠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著作为《黄帝阴符经注》一卷《黄庭内景玉经注》一卷《无为清净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仙乐集》五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之中。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十九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羽化后,他在陕西石爵溪洞穴中住了六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励志精修七年。明昌元年,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于是东归栖霞。贞祐二年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元祖闻其名,派使者召请,丘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返归燕京后,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元祖二十二年,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元世祖至元六年,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另外还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

    他们都有着各自传奇的经历,全真道创教人王喆(王重阳)共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

    王重阳在山东半岛创教传教的时间只有三年,大定九年秋,他留王处一郝大通在昆嵛山修炼,自己携邱刘谭马四大弟子返关中,抵开封而逝。王重阳的大弟子马钰在其之后,继任掌教,其余六真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传教,在民间逐渐扩大了影响。马钰掌教期间,教旨以无为为主,离尘去俗,识心见性,以道士的朴素苦行吸引社会人士信向,尚未与统治者结上关系,也未营造宫观。这是全真道发展的第一阶段。

    全真道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发展而渐渐壮大的时期,刘处玄丘处机先後掌教,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此时的全真道,特别注意争取金朝统治者的承认和重视,并开始营造宫观,建立宗教活动基地。

    泰和元年三年王处一两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进了它在民间的流传。

    全真道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到达鼎盛,促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是丘处机。邱应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多岁高龄率徒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劝其戒杀,取得成吉思汗尊敬,称他为邱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道士差役赋税。丘处机于公元1224年东归,回到燕京(今北京),住于太极观(后改名长春宫),该观从此成为全真道首脑机关所在地。丘处机提出“立观度人”,此后全真弟子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大为展开,全真道观逐渐遍布北方。

    公元1227年,丘处机卒,葬于长春宫处顺堂,即今天的北京白云观。丘处机掌教后,全真道有了很大发展。

    不过最让沈天星关心的还是他们的内在,如果遇到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师傅,那么自己也休想提高修为了。所以他们的思想成为关键的一个东西,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一曰修心,全真道认为人生是假是空,真性是本来面目,人生短暂,速修为要,修心要锁心猿意马,去俗行尘情,要忍辱苦行,还要孝行慈悲济世救难。二曰清净,王重阳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性命双修,而以性功为主。三曰内丹,马钰的内丹功法,强调无为虚静,一心清净,养气全神;丘处机的丹法体系在《大丹直指》一书中,分九步炼法,有小成中成大成三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郝大通则是卦爻周天丹道,用《周易》原理指导炼丹法度火候;孙不二则有女丹功,照顾到女性生理特点。四曰三教合一,这是全真道的突出特点,全真道吸收儒家的孝行,佛家的见性,在道家内丹功的基础上,融佛摄儒,以达到成仙超度的目的。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挺符合他的口味的,他安下心来。

    那些师伯长辈们也没有对他特别的关爱,毕竟全真教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根本就不稀罕多一个或是少一个自己这样的存在。沈天星也乐得轻松,根本就不以为意,在终南山定居下来。

    每天重复的工作就是修道,让他唯一不爽的一件事情,因为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修炼武功,成为天下第一的,而不是选择成为一个清心寡欲的道士。可是无奈,那些师傅师伯长辈或是师兄们根本就不听自己的要求,反倒是经常劝解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地修炼道教经典,然后自然水到渠成地修炼武功,岂不更好。

    无奈之下,他只好天天抱着一本典籍来念,期望早一日将全部的典籍背熟,这样那些人就没有借口再说三道四了。

    所以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就是,天天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终日抱着一本书在念,像是吃饭喝水一般,爱不释手,当然不是爱了,其实是恨不释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白发魔神的小说万能无敌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万能无敌最新章节万能无敌全文阅读万能无敌5200万能无敌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白发魔神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