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六章 光绪皇帝

本章节来自于 龙旗舰队 http://www.lishu123.com/119/119519/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帝,全名爱新觉罗·载湉。

    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

    因同治帝没有子女,且咸丰帝也仅有同治帝一子,同治帝去世后,咸丰帝也随之绝嗣。

    慈禧太后为保全自己的权势地位,未为同治帝立嗣,而是将载湉选为咸丰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

    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

    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

    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帝在位34年。

    这34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光绪元年至十四年,是他读书阶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是他亲政支持维新变革阶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是他被囚禁阶段。

    少帝时期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

    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

    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地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

    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

    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

    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

    ……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

    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

    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

    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

    “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

    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

    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和侍郎夏同善。

    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龢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

    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

    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

    所以把他爸爸找来了,让醇亲王奕譞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光绪就比较习惯了,他学习很用功,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同治那么顽皮,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光绪塑像光绪十一年,这一年他15岁,虚岁15岁,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他说:

    “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

    这就是15岁的时候,有一点爱民之心,他还写了一首叫《围炉》的诗,诗有四句话:

    “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光绪上学的时候比较用功,学习也还可以。

    光绪逐渐长大了,顺治是14岁亲政,康熙也是14岁亲政,到了14岁了,按说光绪应该亲政了,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不能再拖了,才让光绪亲政。

    光绪帝读书阶段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的阶段。这个阶段发生的大事是:

    一1877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阿古柏自杀。

    攻占乌鲁木齐,平定天山南北路。曾纪泽取代崇厚对俄谈判,取得胜利,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二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从此慈禧一宫独裁。

    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光绪帝在军机大臣翁同龢光绪帝吏部左侍郎夏同善的指导下读书。

    荀子关于君与庶人是舟与水的关系的名言以及翁同龢主战思想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他决心做个爱国爱民的君主,反抗外来侵略。

    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把一个面长如驴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硬塞给光绪帝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一月二十七日大婚。

    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亲政时期

    光绪影视形象亲政时期,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

    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

    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

    他急切召见他,询问国外情况。

    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之志。

    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

    二十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

    “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

    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

    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

    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

    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帝的谕旨,结果“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

    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主战求变

    光绪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考虑的是如何振兴国家,雪此大耻。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康有为梁启超于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联合18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第2年,俄国攫取东北路权,占领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震惊。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

    民族危机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公车上书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

    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虽然已经撤帘,但是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他。

    “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

    顽固的慈禧太后不会让他变法的,但是他决心已定,为了国家的振兴,他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辱置之度外,说:

    “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他用手中的权力极力支持康有为。

    戊戌年二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十一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

    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

    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帝颁布了100多条新政上谕。

    光绪帝发布御令,企图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改良性运动,但遇到大多数地方顽固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阻挠和破坏。

    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根本不理睬御令筹办之事,电旨催问,也置若罔闻。

    光绪和珍妃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变法,但她害怕变法会侵害她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变法。

    她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中坚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职务,同时任命后党重要人物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兵权,又规定新任职的两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向她谢恩。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一行为触怒了慈禧。

    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

    后来维新派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

    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她叫荣禄调兵遣将,聂士成部驻天津陈家沟,董福祥部驻北京长辛店。

    翰林院编修李盛铎奏请光绪帝奉慈禧太后去天津阅兵,以乘机胁迫光绪帝让位。

    七月三十日,光绪帝密诏杨锐,告以危局,命与林旭刘光弟谭嗣同等速议对策。

    鉴于光绪帝处境危险,谭嗣同于八月三日夜访在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要求他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以救光绪帝。

    袁世凯慨然应允,但当晚就密报荣禄。

    不知情的光绪帝于八月五日还召见袁世凯,袁世凯建议他召张之洞相助。

    八月四日,康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英国公使相助,未应允。

    九月二十一日,政变发生。

    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处斩。

    维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失败。

    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光绪。

    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幽禁时期

    光绪葬礼光绪帝在位的第三阶段基本是在囚禁中度过的。

    囚禁瀛台的光绪帝面色苍白,神经极度衰弱。

    抑郁,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质。

    肺部不好,似有痨病。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光绪帝曾参加决定是否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御前会议。

    他主和,这是基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慈禧太后感情用事,草率决定宣战,光绪忍不住发话问许景澄:

    “许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总署当差,外国的情况卿最知晓,卿以为大清有无与外国一战的实力?”

    许景澄先后出使法德意荷奥俄等国,通晓几国语言,在中外外交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许景澄激动的说:

    “圣上垂问,臣就据实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实力,似难敌其中一国,更不用说数国联军了。臣以为和为上策,保护使馆征剿拳匪事上策。”

    慈禧一听立马怒了,宣布处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

    议和再无希望,八月十一日,联军已攻破北仓,杨村,击溃清军提督马玉鲲部,直隶总督裕禄受伤死于回京途中,朝廷特派从四川总督任上率师入京勤王的李秉衡赴前线督战,与联军在通州黄村交火,清军在半个时辰内即被击溃,李秉衡兵败自杀。

    临死前李秉衡写下遗言,差人送回京。

    光绪读后不禁掩面大哭。信写于乱军阵中,只有潦草数行,意谓联军装备精良士气正旺,劝朝廷速电召李鸿章来京办理议和。

    联军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慈禧太后于八月十五日挟光绪帝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返回北京。

    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

    光绪帝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对,不发一言。

    有时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态,也不过一两句罢了。

    人物去世

    光绪帝囚禁瀛台到他死前发生的大事有:

    义和团与清军勇斗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实行新政,日俄战争爆发,革命党发动起义等。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身故,终年38岁,葬河北永宁山崇陵,庙号德宗,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

    乃至慈禧太皇太后宾天之噩耗又至,何其巧,相值也嗟夫,悲哉此岂非我中国之大不幸,而薄海臣民闻之其惊悼又当何如也耶。

    看书罓小说首发本书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独孤啸傲的小说龙旗舰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龙旗舰队最新章节龙旗舰队全文阅读龙旗舰队5200龙旗舰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独孤啸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