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困难说道:“‘发展是硬道理’,建桥是为了接驾渡的发展,必须肯定和坚持;向干部和群众强行、无赏地征收建桥资金的作法是错误的,应立即停止并向群众公开承认错误……”
让明理一听急了,问道:“那建桥经费从哪里来?”
“省里和地区行署以及新丰县人了政府答应了的部分资金要想办法尽到位,并尽量增加一点……”谢困难说着,有意地停顿了一下,将目光投向谢书记,等待他的回答。
谢书记没作任何考虑,回答道:“该项地区拨的,我会催财政局尽快下拨,至于省里的那部分,我也会派人到省里去催,凡是我们和省里答应了的事,都会落实,你放心好了!”
谢困难又将目光投向赵鹏程和陈安平。两人同声答道:“我们县里虽然财金吃紧,但答应拨给接驾渡的,我们一定会落实。”
谢困难听了谢书记和赵鹏程的话,感到满意,说道:“你们的表态很不错,但是,仅靠省地县的这点拨款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了让大桥和公路工程不被资金困死,我建议成立接驾渡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股份制经营。这样一来,资金的来源除了省地县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招商引资;二是向本镇干部和群众发行内部股票,以原始的股比价筹资;三,同银行合作,向本地老百姓发行债券;四,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和向银行贷款以及发行债券,已不新鲜了,我也不想多讲。我要强调的是向当地老百姓发行内部股票,这既是为了筹资,更是为了让老百姓从将来的路桥股份公司中获利。我们这里虽然不是象深圳那样的特区,但近几年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股份制经营路桥的模式,我们应该思想再解放一点,就以接驾渡路桥为试点,来一个股份制经营。我相信,只要作好宣传工作,当地干部和群众一定会有人购买我们的股票……”
我听了他的话,确实有点吃惊,想不到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他竟然对济管理也有如此深刻认识!在当时,虽说招商引资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发行内部股票或债券也不是什么创举,但在乡镇级的交通建设上,敢采用这种办法的还不多见。他能提出这种设想,说明他的思想远比我们这些在职的官员更加开放和前卫。我不由自主地朝谢书记看了一眼,只见他脸带微笑,朝在坐的两位县里的领导和镇里的领导看了看,问道:“你们认为他的办法有可取之处吗?”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表态。谢书记见他们这副模样,摇了摇头,说道:“看来你们还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呀,怕人家说我们是在搞资本主议……”他说着,突然侧身对谢困难大声说道:“行啊,你这几年的大学算是没有白读!你提出的办法很有创见性,不错!”他说着,再次环视了在坐的四位当地官员,接着说道,“中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要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迈得更大一点,接驾渡镇的同志想建大桥修公路的目的,就是想振兴本地的经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什么在解决资金的来源上,就不能象谢困难同志这样从体制上和管理模式上动动脑子呢?除了思想还不够解放外,恐怕关键问题还是怕人家说我们是在搞资本主义。头上带着这样的紧箍咒,当然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口号喊得再响,也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可能闯出新的天地……”
让明理和让明全见谢书记如此讲,当然只有唯唯诺诺称“是”。赵鹏程说道:“困难同志的想法好是好,但真正实施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许多实际问题也不好解决……”
就在这时,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又跑了进来,他慌张地对让明理说道:“让书记,你们得赶快表个态呀,谢书记到底接不接见这帮人?他们可是等得不耐烦了,有的已经开始骂人了。”
我对谢书记说道:“我看不要再就理论和认识问题上纠缠了,既然困难讲出了他的设想,不如干脆就让他去将自己的的想法告诉上访的群众,或许能取得他们的谅解……”
谢书记点了点头,对困难道:“好!就由你去代表我去同上访的人谈谈吧!”
谢困难说:“要我出面当然不难,但你和县里的赵书记、陈县长以及镇里的让书记和让镇长都必须到场。”
谢书记立即对四个地方官问道:“你们对他提的这一点都没有意见吧?”
四人当然只有回答“没意见”。
谢困难又说:“还有一点,我既不是党政官员,又不是当事人,总不能让我作为地委书记的儿子去接待上访的人吧?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会让你谢东山落下骂名。”
谢书记问道:“你的意思是……”
谢困难说道:“我不是要你立即封我一个官职,只是要你给我一个临时的头衔,仅仅是临时的而已……”
谢东山说:“只要你不说你就是谢东山就行。当然也不能冒充是地委和行署其他领导,至于其他什么头衔都好说。”
谢困难说:“我就暂时以地委办公室的秘书的名义出面吧!”
谢书记说:“行!不过,你讲话时可要注意分寸哪!”
于是,镇委办公室主任立即跑了出去,通知镇里的干部组织人力维持会场子秩序。
在离开房间时,我对谢东山说道:“你真的放心让困难出面?”
他笑道:“开始,我对让老说他是块当官的料的话还不太在意,通知适才他的这席话,使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浑小子的才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我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他提供一个让他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已。你放心,出不了事的!”
听了他的这一席话,我才意识到,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既是对自己儿子的信任,又是出于对他的考验和观察。他的作法既大胆,又“别有用心”!这种“别有用心”既是一个作父亲的对自己的儿子的关爱,又是一个领导者对可堪造就的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因此,我对他的这种作法是欣赏的。为了让让老和施老能实地观察一下困难接待上访者的情形,我走出谢书记的房间后,便赶到会议室,将谢书记准备让困难代表他同上访的群众对话一事告诉让老和施老。他们一听,也兴味盎然,非要到现场看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