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档案局局长 12

本章节来自于 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 http://www.lishu123.com/117/117502/
    朱局长终于没能抵挡住董院长的盛情,几乎是被生拉活扯地拽上了车,来到了停在沱江边上这艘游船上。

    这是一艘由拖轮改装成的游船,不很大,舱里只能摆上两三张大餐桌。过去,沱江河上的水运很繁忙,这种成天“突突突”地冒着黑烟的拖轮满河都是。如今,这座城市成了铁路的枢纽站,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再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尤其是纵横交错的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这交通条件的迅速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因素,除了那城区地图印刷不能及时赶上外,就得数这曾经一度兴盛的水运业受到致命的冲击,立竿见影地萧条下去了。于是,其中的一些拖轮不得不另辟蹊径,改行搞起了旅游和餐饮业。

    “来,来,朱局长、杨局长请坐。”董院长故作优雅作了一个谦让的手势,明显地带有几分炫耀,自鸣得意地说道:“这地方不错吧。我知道,市里的大酒楼你们都光顾过了,没什么意思。我特地选了这么一个清静的地方。这儿的鱼没有养殖的,都是船头上那些鱼鹰从江里叼上来的,肉嫩,味道挺鲜美的。”

    朱局长一边坐下来,一边附和了一声:“很好,很好。搞医的不就兴讲究个……卫生。”

    “病从口入,不注意不行呀。”董院长看了看餐桌上的桌布,扭头对服务小姐问道:“你能告诉我,你们这桌布多长时间换一次?”

    服务小姐一身村姑装束,脑后梳一根麻花辫,用她那手背上长着紫色冻疮的手摆放碗筷,粗手粗脚地弄得啪啪乱响。她说话的的嗓门儿也挺大的,就像彼此之间隔着一条沱江河。她在听到董院长的问话后,一边把食指伸进鼻孔挖螺丝肉,一边面有难色地嚷嚷道:“对不起哦,我不晓得,因为我到这里才两个星期。”

    董院长一脸的不高兴:“这么说来两个星期都没换呀!”

    杨浦坐下来后,又开始不厌其烦地讨教抑郁症的相关问题和常识。董院长也就不着边际地侃侃而谈,似乎要将他几十年来掌握的东西一点不漏地教授给人,不时有生奥的医学术语蹦出来。杨浦却像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听着董院长的讲述。

    朱局长对到这种糟糕的地方吃饭心中略有不快,如果他心情好一点,可能会欣赏这种所谓朴素的气息。然而,他心情极其不好,就难怪不往不愉快的方向想了,脑海里甚至于闪现出一个极为不恭的疑问,学医的人就是这样讲究饮食卫生的呀。算啦,现在哪有闲功夫计较这些,既来之则安之。他把飘飘忽忽的思绪收了回来,是啊,待会儿见到秦冰冰该说些什么呢。刚才,董院长拉他上车时,就安排了王主任和刘明娟去接秦冰冰。他急急忙忙地从省城赶回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上秦冰冰,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还一无所知。然而,秦冰冰的身影却一直在他的眼前晃动。那身影不管不顾地挤压着他,顺着他的毛孔往他身体内直钻,瞬间就进入他的心里,把那里所有的空间全部占满。她不会像那两个穿蓝色条纹病员服的人一样吧!朱局长觉得自己的心正铅块似地往下紧坠,一股寒意从心底掠过。

    董院长讲着讲着,回头看了看一声不响的朱局长,似乎觉得冷落了他,顺着他那茫然的视线看过去,正是投向船头伫立着的那几只鱼鹰,便信口问道:“朱局长,你挺喜欢鱼鹰的吧!”

    朱局长嘴上“嗯”了一声,眼睛里写着无所谓三个字,心不在焉地说道:“没什么,董院长,我什么都吃,不挑食,海纳百川。”

    董院长和杨浦听了,不觉哑然失笑,弄得朱局长很不自在。

    杨浦见朱局长无心与董院长交谈,看了看董院长一头的白发,连忙岔开话题:“董院长,请问有什么根治白发的方法吗?”

    董院长哈哈一笑,戏谑道:“根治白发的良方就是彻底秃顶。”

    朱局长听了这话,突然间觉得毛刺刺地感到浑身不舒服,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些腻味和反感,嘴上竟然冒出一句:“董院长,你从医这么多年,有没有误诊过?”问完这话,朱局长就后悔起自己的问话,一个显然太唐突的问话。他内心的本意是不想把秦冰冰同刚才看到的那两个神精病人等同起来。他还真希望是误诊。

    杨浦神情有些愕然,一眨不眨地盯着朱局长,从眼睛的屏幕上打出了一个问号。

    董院长怔了一下,本能地摇摇头,接着又使劲地点点头,苦苦一笑说道:“这个问题,我今天是第二次听到。你们来之前,我正在教训我的小女儿,我对她说,‘我说你找的那个男朋友看一眼就知道,以后肯定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这话你告诉他了吗?’我女儿很平静地告诉我道,‘我对他说了,他一点也不生气,他说你误诊也不是头一回了。’真是没想到,那家伙外形那么普通的嘴巴,竟还能讲出这么不普通的话来。”

    朱局长和杨浦不约而同地跟着苦笑了一下,相视一嘘,庆幸着董院长没往心里去。

    董院长向朱局长微微一笑,好奇地问道:“这个小秦只是你们局的一个普通职工,我看你们几位局领导对她都十分关心,都有怜香惜玉的美德,宋局长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来问一问。不过,我却从来没有看到她的家人来医院,亲友的关怀对治疗尤为重要,她不会是孤身一人吧?”

    朱局长连忙解释:“小秦的父母都是铁路上一个工程部门的职工,听说几年前就随单位去了中东一个国家搞修建,很少回国。小秦是辽宁人,又是独身子女,在本市没有亲戚和兄弟姐妹。”说到这里,朱局长扭头转向杨浦,询问道:“怎么,她的前夫没到医院去看过她?”

    杨浦顿感怅然,摆摆手艰难地说道:“唉,别指望他了。”

    朱局长吃了一惊,想问个明白:“他……他不至于撒手不管吧。”

    杨浦并不急着回答,慢条斯理地从包里掏出烟点燃,似乎是在趁此理一理他的思绪。他竭力想掩饰自己的不快,若不细看的话,那留连在他眼眸深处的悲怆之色也许是难以发现的。他嘴里满是苦涩地说道:“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男人!我让王晓雅去找过他,他态度很冷漠,一口一个他们早没瓜葛了。小秦原来没病时,粘乎乎的像块牛皮糖;这个时候,又将小秦当作一块烫手的烤红薯,唯恐甩不掉似的。王晓雅一气之下,当即骂了他个狗血淋头,并把他单位搅了个天翻地覆。我批评了王晓雅,太不冷静,这样一闹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世上竟然有如此薄情寡意的人!”朱局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的肌肉一块连一块地抽搐着。不过,他很快就从愤怒中走了出来,因为生气是没用的,再说,跟这样的人生气,也不值得。只是,这个时候,他仿佛看到了秦冰冰那形单影只的身影,像是一匹在山林中迷路的小鹿,一只在草原上掉队的羔羊,一羽流浪天涯的孤雁,她是那样的无助,真可谓人见犹怜。他陡然冷静下来,拍拍杨浦的肩头,很感慨而冲动地说道:“也罢,也罢,跟这种人早散早好,这对小秦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小杨,我看这样,这段时间你腾点时间多关心一下小秦,一则她是你分管的人,二则她对你也有信任感。要不,干脆你带她去一趟海南,去看看大海,或许会让她心情开阔起来。董院长不是说过,对这种病要‘心理为主,药物为辅’,要尽力帮助她打开心锁、重获心灵。我想,你不至于像她前夫那样,撒手不管吧。”

    杨浦沉默着,没点头也没像上次那样一口否定,只是一个劲地抽烟。

    朱局长转向董院长寻求支持:“董院长,我说得对吧!”

    董院长心领神会,也想开几句玩笑,借以活跃活跃气氛:“我给人治抑郁症已经有4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给他们开过各式各样的处方,然而最终我得出结论:医治抑郁症的最佳良药就是爱情。”

    朱局长一听,既怕杨浦难堪又怕真的朝那个方向发展,急忙解围道:“董院长又出现误诊了,这次你这药方恐怕也不会奏效!”

    董院长看了看杨浦,仍然亢奋地说道:“这好办,那就把药的剂量加大一倍。”

    杨浦红着睑,仿佛被谁施了定身法一样,钉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那一刻,他的嘴张了张,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董院长听到河岸上传来停车声,扭头吩咐上菜的姑娘道:“可以上菜了。我想是刘主任她们来了。唉,遗憾的是刚才同宋局长联系了一下,他说他有事,不能来了。”

    朱局长在服务小姐开门迎接她们的那一刹那,心脏猛烈地敲打起来,怕冷一样瑟瑟发抖。秦冰冰那略显消瘦的身影像纸片一样,很快就飘进了朱局长的视线,他有些歉疚地看见她走过来。他起身迎了上去,拉着她坐在了自己的身边。秦冰冰表现得很平静,对于他的热情没有任何表示,坐下来后神情始终是冷漠的,膝盖似乎也显得非常的僵硬。他有那么一瞬间在心里产生了一种十分古怪的感觉,他觉得她不像是一个血肉之躯的人,而像是一座石头的雕像。她周围好像有一层刻意隔绝的空气,仿佛任何事都与她毫无干系。她看他就像看一个陌生人,一个她压根儿也不想走近的陌生人。其实他还是很想给她说点什么,但在这种环境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也就忍住不说了。他惊异于秦冰冰的那份安宁平静,蓦然间感到自己先前的紧张慌乱真有些可笑,足以让他一想起来就有某种难堪。他扭过头去与董院长寒暄着,并竭力让自己显得更放松些。

    菜上得很快,来的人还没有一一坐定,就叠罗汉似的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董院长一边招呼着新来的人,一边冲着上菜的村姑抱怨道:“小姐,怎么光顾上菜,不报一下名呢?”

    村姑的脸一红,神情显得多少有些紧张,竟从鼻孔里吹出了个酒杯大小的鼻涕泡子:“哟,城里面规矩就是多,上菜还要报名字呀……报就报,我叫翠花。”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杨修武的小说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最新章节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5200档案局局长最新章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杨修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