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今天在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玻璃隔成两半,鱼缸的一半放进大鱼,连续几天不给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很多小鱼,大鱼看到小鱼,径直朝小鱼游去,但它没想到中间隔着一层玻璃,被玻璃顶了回来。连续数次,它朝小鱼冲去,但结果一样,逐渐地它放弃眼前美食,不再徒劳。而后,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小鱼悠游到大鱼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最后大鱼饿死了……
无效,于是无望,然后无欲,最后是无为与死亡。我们总在一开始的时候对某些事情倾入了许多热情,企望成功,企望收获,当最终未果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失望。而如此类似的失望越积越多,逐渐地,我们会疲乏地以为:不管如何的努力,都不能获得我之所需,于是开始有人对自己失望,或者轻言放弃,逐渐进入无欲的状态。然后又有人觉得:既然如此,还不如学学庄子的无为,即退而归隐,或是其他。
最后作者以自己曾经一段旅游经历作为总结的“南京的中山陵一直是让我觉得很能顿悟人生的地方,许多台阶一路爬上来,气喘吁吁间再回首,原先劳累了自己疲惫不堪的台阶竟然在这转瞬间消失,只剩了一片一片连绵的平台,很开阔的模样。其实,在我们成功的时候,这样的场景是很容易体会到的,有时间有可能,不妨去爬一爬中山陵。”
这篇文章我觉得写得很好,就摘下来与大家分享了,希望大家能在人生的路上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无论现在多么的艰难,但只要你坚持住,必定会成功的。
(2月26日)
早上他们坐车先回去的,一个人跑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归程的火车票,我对火车有种很特别的感觉,如果说,离别场景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那应说是火车站的月台,在那里每天重复着情人、亲人、友人的离别,对着即将开启的火车,挥送着、目送着即将驶站而出的火车,直至消逝在视线中。有掩面而泣的、有默默出神的、有笑脸满面的,情人的思念、亲人的牵挂.....我向窗外望去,茫茫灰雾缠绕于月台之间,迷迷蒙蒙。一切都隐约若现,想看个明了,却无法抹掉眼前的瘴气,今天的场景让我很伤感,这仿佛又回到九年前的那一幕:大雨的水气把整个月台笼罩的灰沉沉的,虽然是夏天,但风吹在湿淋淋的身体上,还是让人感到凉叟叟的,我提着一个六七十年代大皮箱,在融动的人群中,吃力的向月台走去,她跟在我后面帮默默的走着,没有说话。在临上火车时,她对我说“在外,好好照顾好自己,”我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其实那时我的心已经飞到遥远的南方了,想像着今后拥有的一切。火车开启,她站在月台边,看着远驶的火车,直到她消逝在我的视线中。这么多年来,每当坐火车看到送人的这一幕,我就会想起她。这是自己内心深处多年来未曾触及到的一份情感,一直小心翼翼的珍藏着,可最后还是破碎了,那次她舅舅的事,也许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尴尬、无奈。也许这多年来,她已经模糊了,甚至是忘记,但我没有。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