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总共六百一十二言,高志强就这么滔滔不绝痛痛快快地哭将下去,既有江河日下排山倒海之势,又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琵琶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志强哭毕,整个灵堂已变得鸦雀无声,连灰尘掉到地上,都仿佛能听得到声音。
此时,有人从身后给高志强递过一条崭新的毛巾,同时在他肩上轻轻拍了两下,低声劝道:“先生节哀吧,家父戎马一生,功成名就,如今享尽天年,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只是先生您可别伤了玉体。”
高志强接过毛巾,在脸上抹了一把,然后缓缓转过头来。就见一位汉子立在一旁,尽管身着孝服,面有戚色,却依然掩不住那一身的英气。闻其言,观其色,高志强就知道这是谁了,但他还是凄然问道:“先生您是……?”
“我就是不孝子关余。”那人说:“先生到此多时,我这才知道,实在是失礼了。我俩一旁相叙吧?”
高志强心头豁地一亮,他这才隐约意识到,他这一番歇斯底里的悲嚎,其实并没有白费气力。原来这个自称关余的人是老首长的大儿子,四十多岁不到五十的样子,他在父亲当年的老部下现在的某大首长手里做了多年文字秘书,从科级处级一直升至师级和副军,现在已是那位大首长办公室主任,是大首长的左右手和贴心人。
关首长的儿子关余把高志强带进灵堂一侧的休息室后,两人稍稍说了几句相互安慰的话,高志强便呈上信件和瓦罐,说:“这是晏副书记特意托我捎给老首长的,不想我来迟一步,没有完成重托。”
关余是在军营里长大的,从小就认识晏副书记,听说是他捎来的东西,赶忙双手接住,同时关切地问道:“多年没见过晏司令员了,他可好?”高志强说:“好好,硬朗得很,比
在位时身体和心情还要好些。”关余说:“晏司令员向来就有大将风度,我家老爷子最欣赏他这一点。”
又看了看信,对高志强说:“这事就交给我吧。老爷子生前常跟我说,在部队时,晏司令员处处冲锋在前,几十年跟着他出生入死,却从来没有对组织提过什么要求,他这可是第一次求老爷子,而且还是工作上的事。老爷子虽然已经无能为力了,但还有我呢,我跟首长说说吧,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望着关余那一开一合的嘴巴,高志强就痴了。
43、不久,中组部一位重要领导就到了省城。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新任命的省委朱书记。
在省委常委会上,中组部领导宣读了中央关于朱书记的任命文件,童书记和朱书记当即交了班。接着那位领导又宣读了另一个任命文件,省委组织部严部长升任为省委副书记。严副书记的事上级早就做了决定,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位领导还在会上对省委常委的分工提了一个建议性的意见。说是建议性,实际上就是上面铁定了的决定,只不过是官场上说话的艺术罢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