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65.
陈洪接到电话的时候,他正站在元山寺主持大师的禅房门口,拐哥跟大黑在正殿烧香,王勇不耐烦的四处走着,杜英跟着曾羽进了禅房里边,他要帮曾羽泡茶。
陈洪接完电话,也没有直接进去找曾羽,干脆在殿内四处转了转,不由得大为感叹,整个大殿里陈列着众多历史文物,其中有宋代的“北极真武”铜像,明代的“释迦牟尼”,木雕像跟宣德香炉,还有清代同治皇帝书赐的“威宣岭表”匾额跟林则徐书的“水德林长”匾额,还有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的诗词。
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大殿内香客不多,几个和尚在里间唱经,倒弄得梵音阵阵,颇有点千年古刹的意境。
曾羽这时候正在禅房里边正跟主持聊天,这主持大师看起来很年轻,也就是五十上下吧,长得绝对不像小说里写的大师类型的慈眉善目的什么什么的,样子很普通,但实际年龄据说已经有70多岁了,两人就那样盘腿坐在云床上一问一答,杜英在旁边帮他们泡茶。
曾羽突然问道,大师,要是您这没人来捐香油,您跟各位师父们怎么过呢?主持低声回答,一样过。曾羽又问,那有人只捐一毛钱,有人捐一百万,有区别对待的么?主持回答,没区别,佛祖要的是心,心向善,则一花一世界。
曾羽说,《长阿含经》卷六上说:“下等种姓今生积善德,下世亦可为上等种姓,甚至生到天界,而上等种姓今生如有恶行,下世亦可生为下等种姓,甚至入地狱。并由此说名人间不平等的原因。如此说来,帝王将相们这辈子之所以能主宰,是因为上辈子他们所积累的善行。贱民们反抗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上辈子做了恶事么?主持左手在心口摸摸,右手指指天,说,这里知道,佛祖知道。
曾羽微微一笑,又问,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也就是说,禅宗是不限于借用言语文字传道的,那么您为何要看这些经书呢?他指指云床旁边堆着的一堆经书,主持说,因为我未悟。曾羽坐在那里向主持鞠了一躬,说,谢谢大师,但,佛教的出世出教明显的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请问大师怎么去让他们和谐呢?主持抬头看了看曾羽,说,东晋有高僧慧远,说:“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施主自然是高人,这段话我就不必解释了罢。说完又看了曾羽一眼,又说,施主刚才说到轮回报应,我想施主是否心头有事放不下来呢?曾羽微笑着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走下云床对老和尚一个鞠躬,说谢谢大师教诲。转身走出了禅房,杜英也跟着走了出来,走出门口好奇的问,曾老板,你指天指的是什么意思啊?曾羽笑说,老和尚肯定看出我有心事,所以我告诉他,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是释迦牟尼出生时说的话,也就是告诉老和尚,我是什么都不怕。
陈洪见曾羽走了出来,才向跟他说元鸣那边的事情,曾羽抬手制止了,走到庙后三层的“福星垒塔”,进到塔里,从一层是“三元宫”一直登上塔顶,于是竭石镇的建筑尽收眼底,浩瀚的南海水天一色,帆影点点,周围的风景迷人,令人心旷神怡,曾羽张开双臂做了几个深呼吸,转身对陈洪说,拿支票簿给我。陈洪从随身的包里拿出支票簿,曾羽在上边填了几个数字,递给陈洪,说,等下给他们的知客。陈洪看了看支票上填的数字:20万。然后答应着,又说,元鸣他们办妥了,现在已经往这边赶了过来。曾羽淡然的点点头,说知道了。转身又走回大殿,在释迦牟尼像前拜了一拜,转身偕同一帮人离开。
回去的路上,曾羽跟杜英、拐哥一辆车,陈洪跟大黑、王勇一辆车,几个保镖被杜英打发走了,只剩下两个开车的都是曾羽的人。
陆丰到竭石的路上,有很多养猪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每一个养猪场都相隔几千米,当他们的车子开到其中的一个养猪场的时候,曾羽突然说开进去看看,顺便去讨口水喝,司机立即把车向里边驶去,才进去不久,一辆警车开过来把入口给封死了,里边走下来四个人,其中一人在车边站着抽烟,另三名往曾羽他们停车的方向走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