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里跟在后头走了快一个星期,结果在一片小山沟那儿冷不丁地发生了遭遇战。师里无意中围住了八路军的一个机关,在山沟里面集中了两个团进行强攻。打到半夜,枪炮声山响,八路军也抽调了地方武装想要解救这个机关。
第二天清晨,团里接到命令,要在公路大转弯处设防,防止八路军从这一侧突破。
陈锋看过地形,把几个营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进行布防。其中三营前出设防,二营和一营作为后续梯队,同时将教导队编为防区的预备队。这次阻击非同小可,师部将师属炮兵营配属给了团里,要求不惜代价,一定要把八路军阻击住。
当天清晨,先是八路军的一个地方部队开始试探性的进攻。八路军因为扩军速度很快,所以好多地方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尤其是训练的问题,普遍要比国军差。武器弹药方面也处于劣势。
三营在临时构筑的阵地上没费什么事就阻击住了上午的进攻,几次冲锋还没冲近呢,就被远程的集中火力射击给打掉了。三营老兵数量最多,也是团里射击水平最好的一个营,这也是陈锋要把三营配属在阵地前沿的主要原因。
八路军缺少远程火力,特别是重武器缺乏,火炮什么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三营阵地的正面是空旷的田野和公路,将近一千多米的距离想要冲过来就只能面对强大的火力杀伤了。
五百米范围外,团部可以要到师部的炮火支援。再近点,就是团里的迫击炮组织的火力网。等冲到两百米范围内,三营精准的射击能力让陈锋很放心。所以整个阵地前沿实际上是由三层远近交替的火力网来进行防御的,八路军想要突破的话会相当困难。
即使是从侧翼突破,那么二营和一营也能够组织起坚固的防御,尤其是二营,是团里防守经验最丰富的一个营。一般来说,二营戳在什么地方,想要突破二营的侧翼来进行包抄,肯定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整个上午,八路军组织了三次小规模的进攻,主要是想找到防守薄弱的地方。但防线正面火力布置得非常均衡,各个连之间的防线结合部都经过了陈锋的检查调整,甚至每挺机枪的射界和火力交叉范围都做了详细的标定。
上午的进攻,团里几乎没有出现伤亡,八路军有冲近了拿掷弹筒轰击的,但只要被前沿的观察员搜索到,很快就从后方要到炮火进行覆盖。
整个防区的阵地上都架设了临时野战电话,所以要炮火非常容易。
这次防守给陈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面对敌方火力布置完备,并且炮火支援非常方便的阵地,要么是集中优势炮火进行火力压制,但如果没有优势炮火支援,让步兵冒着巨大伤亡发动进攻完全没有意义。倒不如利用夜战或者打迂回穿插,让敌方的火力布置落空。
而且这种火力布置越是对前沿的火力配属增强,就越害怕被侧翼迂回包抄。
一直打到中午,八路军停止了进攻。而主攻方向的八路军机关也被围成了铁桶一般,主攻的几个团派上去都被八路军给打残了,一直到中午也没能突破八路军的防线。
到了下午,刚刚吃完饭,陈锋预感到八路军可能要组织优势兵力进行强攻了,因为被围的机关已经支撑不了多长时间,想要解救出来的话,只能冒着巨大的伤亡强行突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