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 第四章 丈夫成烈士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http://www.lishu123.com/117/117293/
    张利去的朝鲜战场,好像并没有王淑祥经历的那么惨烈。张利几次给淑祥寄来的照片中,有他轻松站在小山包前笑着的,有在长条凳上悠闲坐着的。还有一张陪同漂亮的苏联女顾问视察时的合影,处在中心的女顾问特别年轻。看他们放松的样子,王淑祥的心里舒展多了。特别是张利告诉她,那里有严密的保卫措施—一条条结实的坑道,王淑祥终于放宽心了。

    结婚以后的王淑祥越来越成熟了,她用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鼓舞自己,与已经升入副团职的丈夫暗自比赛。

    王淑祥的学习精神、工作能力和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1951年8月,经组织考察之后,任命王淑祥为昌黎一区妇联会副主任。

    1952年10月至12月,王淑祥把儿子完全托付给隔壁大姐,按照组织安排到唐山专区干部速成识字学校参加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她刻苦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遍遍学习、复习,最后从原来认识几百字到“现认字3244个”,文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她还被学校评为学习模范,受到了小小的物质奖励。

    1953年1月,提高了文化素养的王淑祥升任妇联主任。

    那时候,王淑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十分艰苦的。她和其他区里同做妇女工作的于英、金兰三人共住一间屋,常常不能按顿吃上饭。就算有饭吃,也不过以稀粥为主。无柴天天烧炕,天寒地冻之时只好挤到一个被窝里互相拥着取暖。但她觉得只有在艰苦环境下才能锻炼革命意志,她毫无后悔之意。

    打了胜仗的张利回到国内休息。这时,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1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了。

    王淑祥像对待英雄一样崇拜他、尽自己所能照顾着他。

    这时,他们才过上了一段真正的家庭生活。

    1953年6月,张利的战友、一位和他轮休的营长接到了回朝命令。但他病了,无法回去继续参战。

    假期未满的张利接到了提前回朝指挥作战的命令。

    这又一次出乎王淑祥的意料。她心中有万分不舍。

    但军人向来以服人命令为天职。

    张利安慰淑祥:“不要紧张,现在正在进行停战谈判,估计很快我们就会取得胜利了。”

    王淑祥十分不解:“正在谈判为啥还要打仗?那不是显得没有诚意吗?”

    张利拍拍她的头:“不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怎么会取得谈判桌儿上的胜利呢?真是个小傻瓜。”接着,他又紧紧地拥抱淑祥:“再等我一阵儿,回来后咱们就会过上安定的日子了。”

    “嗯!”淑祥深深地点点头,她对此深信不疑。

    可是,再次到了朝鲜后,张利给淑祥发来一封信,上面写着: “我准备带兵去前线打仗。万一我牺牲了,你不要悲伤,要化悲痛为力量,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为革命后代。”他还说:“人故有一死。”可能怕淑祥过于担心,又解释道:“我们每次上战场前都写这样的信。”

    读着这封信,淑祥的泪水流个不停,她简直感到了一种遗书般的味道。她把信叠好收起来,不忍再读。但她从心里不相信这些话,因为谁都知道,胜利就在眼前了。

    从张利踏上朝鲜的土地那天起,王淑祥就注意认真收听广播、及时读报。这天,她终于听到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朝鲜停战了,抗美援朝胜利了,我那年轻的英雄就要回来了!

    全国人民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利用各种形式热烈庆祝。王淑祥更是热切盼望丈夫的归来。

    很快,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凯旋而归,人们众星捧月般纷纷前去欢迎、慰问这些从朝鲜战场上胜利返回的英雄们。

    可是张利还没有回来,而且也没有来信。

    寂寞中的王淑祥仔细翻看着张利以前发来的信件:每一封里都深深包含着丈夫对妻子以及儿子的思念,那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他的精神风貌。

    王淑祥感觉到了缺憾:因为一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她和张利在结婚前后都没能照上二人合影。淑祥决定:等他这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拉他去照相馆,补上结婚照!

    可是淑祥又犯愁了:他回来之后会不会也像那些志愿军战士一样被人们簇拥着这儿去开会、那儿去报告的?不过没关系,作为丈夫,他是我一个人的,可是作为志愿军战士,他是国家的,他应该继续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王淑祥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张利的消息。

    终于有一天,区里交给她一封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二0一师六0一团的信件。

    张利来信了,我那年青的战士要回来了!

    王淑祥高兴地说声“谢谢”,还没来得及仔细看清信封,就双手紧握着跑回住处,激动地拆看信件。

    可是刚看个开头她就呆住了。

    称呼不对,字迹也不是张利的!

    她稳稳心神,坐到凳子上仔细往下看:

    “王淑祥同志:告诉你一件不幸的消息,就是你的爱人,我部青年科长张利同志于六月在反击战中光荣牺牲。你听到这个噩耗一定万分悲痛。但是,张利同志的牺牲是为朝鲜解放、祖国的安全、世界的持久和平。正是由于无数战友贡献了自己宝贵生命,所以才换取了今天朝鲜的协议鉴订。他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所以请你不要十分悲痛,更不要长期浸没在失望中。化悲痛为力量,为死者复仇。”

    “兹寄去张利同志生前遗容二张,望查收。”

    “此致  敬礼  志愿军第二0一师政治部  八月十八日”

    信的最后盖着方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二0一师政治部印章。

    王淑祥用擅抖的双手从信封里倒出两张照片。

    照片中的张利身着军装、紧闭双眼、直挺挺地躺在一口简易棺木里。

    刚刚还处于兴奋中的王淑祥像被猛击了一闷棍,有种天塌的感觉,顿时脑袋发懵,眼前发黑,耳朵嗡嗡作响,一时失去控制,从板凳上栽倒在地。

    等她清醒过来,发现一摊血水顺着裤腿流了出来—她流产了!

    头痛、心痛、肚子痛,再加上惊惶失措,令王淑祥痛苦无比,她放声大哭起来。

    下班回来的于英、金兰,在路上就听到了淑祥的哭声,急忙加快脚步往回赶。

    两姐妹看到眼前的状况,一下子惊呆了。

    她们赶紧把淑祥扶到炕上。一人照看着她,另一人急忙叫人帮忙。

    村卫生所处理不了这种状况,人们立即又把她往县里转。

    非常遗憾的是,已经成型的女孩儿因为孕期太短,生下来就失去了存活能力!

    同时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王淑祥身心俱焚:假如丈夫平安归来,他们接回儿子、再生出女儿,该是多么欢欢乐乐的一家人!可是现在,丈夫没了,女儿没了,我的家没了!

    外面猛然响起了锣鼓声,又一批志愿军战士凯旋而归。

    外面欢天喜地,眼前的现实却又如此残酷,让王淑祥一时无法接受。

    流产和悲伤的情绪造成了王淑祥身体的虚弱和抵抗能力的下降,她发起了高烧,而且还出现了咳血的现象,只好又去医院检查治疗。

    医院做出了“右肺第四肋间纹理增加”的诊断。经短暂治疗,病情稍有稳定。

    为了让王淑祥换个环境,组织上派她到河北省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学习,在这里,咳血的症状又出现了。

    根据她的情况,校医闫医生写出了“王淑祥同志病况意见书”:

    “王同志到校后旧病复发(前曾患肺结核已钙化),每日或间日即发高烧(有时在40℃以上),咳血。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经X光透视和照像,所见右肺第四肋纹理增加。全血检查也不正常。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王同志确实不能坚持学习,故建议退学。”

    “意见:一、在可能条件下,作短时间的休养和调剂,可服钙剂和强化剂,但不宜过多服药。二、如本人愿意可作轻的工作,但不可过度劳累。注意事项:一、在条件许可时多吃富有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品。保持精神愉快。二、多吸收新鲜空气,冬季戴口罩防止灰尘刺激,不要做剧烈运动,少吃刺激性东西。”

    遵照医嘱,王淑祥只好中途退学。

    病中的王淑祥回到家乡,寻求亲情来抚平她身心的创伤。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雨英子的小说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最新章节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5200母亲经历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雨英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