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凶险,造就了王淑祥在对敌斗争中的成长和成熟。
春光姐走后,她曾经负责的青联会工作只能保持停顿状态。鬼子汉奸的严酷统治让村里一时无法与八路军取得联系。
王淑祥心急如焚。在屋里,她总是竖着耳朵听周围的动静;在外面,她也尽力跑得远一些,希望春光姐能有机会和她尽快联系上。
一天深夜,迷迷糊糊中她仿佛听到屋后有轻轻的脚步声。不一会儿,后窗上传来三下、又三下的敲击声。是春光姐!
王淑祥兴奋地翻身下炕。动静大了点儿,把母亲惊醒了。母亲问她干什么去,她简短地说了声“上厕所”,赶紧关上屋门。
悄悄打开院门,果然看见春光姐和另外两个八路军战士活生生站在眼前!王淑祥顿时心花怒放,蹦着跳着把他们领到奶奶屋里。
慈祥的奶奶把炉火拨旺,又拿出干粮给春光姐他们吃。王淑祥急忙倒上热水。
由于不敢点灯,看不清春光姐的容颜。但透过火的光亮,王淑祥明显感到春光姐瘦了,而且军装也旧了、脏了,甚至还有两处小口子,心中立刻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劲儿。
由于不宜久留,春光姐长话短说。她首先宣布上级任命:从今天起,王淑祥接替她担任齐团城村青联会主任。接着,她给青联会下达了任务:立即组织全村妇女做鞋,组织青年民兵为部队送去急需的鞋和粮食。春光姐把联系地点和方式告诉她之后,就要离开了。
奶奶把家里现有的干粮都给他们包上,王淑祥也悄悄装了粮食让他们带走。
这次,春光姐给王淑祥留下了一支“三八”大盖枪和一些子弹,那是战斗中缴获来的。春光姐要求淑祥谨记: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去消灭敌人。
望着春光姐他们迅速没去的身影,王淑祥心中充满了希望。虽然天还是那么黑,但她相信光明就在眼前。
青联会全称是青少年联合委员会。这么重的担子压到了自己身上,王淑祥深感责任重大。在后半夜,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失眠的滋味。
第二天,奶奶蒸了一大锅干粮晾上了。
母亲王廖氏当然看出口袋里少了粮食,但她咧了咧嘴,望了王淑祥一眼,没出声。王淑祥知道,母亲不积极支持她干革命,主要是出于对她的担心。对鬼子的愤恨她们是共同的,对八路军、游击队的支持母亲起码是默许的。
得到默许的王淑祥精神振奋,勇敢地承担起了青联会主任的重任。
身材不高的她每天背着春光姐给她的大枪,带领青年民兵掩护过路的八路军和工作人员,让他们安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对住下的给予特殊保护,还格外保卫兵工厂等重要部位。
在村里,她组织青少年挨家挨户收集各家做的军鞋、交的粮食,还牵着自己家里的大青驴,带领青年一次又一次为区、县干部及路过的八路军送鞋、送粮、送给养。不管路途多远、夜色多黑、山路多险,他们总能排除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然而,那时的老百姓生产能力低下,生活条件有限,不断往外拿粮、做鞋加重了自身的负担。此外,还有以地主、伪保长为首的反动势力在暗地里的影响,致使部分立场不明确的群众经常左右不定的摇摆。因此,一度在做军鞋时出现了造假的情况。
王淑祥及时发现了这种现象,她当即拒收这样的鞋,并命令那位妇女重做。做鞋的人却毫不认错,她把淑祥的母亲王廖氏拉了过来:“我是和你妈一起做的,你要收就一起收下,要不收就都别收。”
全场的人一齐把目光集中在淑祥身上。
王淑祥掂着母亲这次做的鞋,感觉份量确实比以往轻了许多。她一使劲,把鞋底从半腰掰开,发现鞋底里面果然掺杂了草纸!淑祥大声命令母亲:“拿回重做,明天晚上七点以前必须交上来,晚了从严处理!”
在场的人满意地笑了。他们纷纷赞扬淑祥这种无私的做法。那名妇女也在众人的谴责声中随着王廖氏退回去了。
可是回到家里,王淑祥受到了王廖氏激烈的责骂。
对于母亲的怒气,淑祥没做任何回击。虽然自己是对的,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很让母亲下不来台了,就让她骂几句出出气吧。
淑祥没敢吃饭,默默地拉着大青驴驮着收上来的鞋出发了。
妇女主任正在自己家门口等着她:“祥子,还没吃饭吧?快进来。”说着,她把饭递了过来。
淑祥吃了半碗粥和一个饼子后匆忙上路了。
晚上,王淑祥没敢回家,就住宿在妇女主任家中。
然而,工作是不能耽误了的。傍晚,淑祥照常收鞋。
母亲王廖氏交上了一双高质量的鞋。
望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祥子心里有些疼。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她忍住了。她尽量平静地告诉记录员:“王廖氏,布鞋一双。收下。”
这一夜,祥子仍然没回家。她想让母亲睡个安稳觉。
第三天,消了气的王廖氏派妹妹来主任家找祥子,她才趁机回了家。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