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真的解放军来到龙河村后,躲在桃石洞里的年轻后生和壮年都陆续的回到了村里,连打死两个土匪的何赛凤也带着儿子从山上回来了。
根据黄连光的指示战士们纷纷下到各家各户去和村民们交朋友,带些钱,到哪家,吃哪家,算钱给群众。老王去田大爷家里,张飞去铁蛋家,其他的一些战士也去了几户贫雇农家里。天刚露明,村子里远远近近的雄鸡的啼叫还没有停息, 战士们烧了开水喝,吃了点干粮,就一个一个地出门去了。
小王到北头串了几家,往后又走到南头,瞧见一个穿蓝色破烂棉衣的孩子,从吊脚楼的木梯上走了下来。他迎上去,认识这是昨儿摔倒的那个孩子,小王把他抱起来问道:
“你叫啥?”
“我叫铁柱!”小孩回答,用小手去抓小王的匣枪把上浅红的丝带子。
小王又问:
“几岁啦?”
“我爹说我五岁。”
“你爹在家吗?”
“这不是他出来啦?”铁柱说。
这时候,一个年轻健壮的男子,从吊脚楼里打开破旧的木板门出来,步下楼梯,走到院子里来,站在当院。这人个子高大,像个铁塔式的立在那里。他就是狗娃,要和土匪拼命的那个壮汉,名叫王逵。他自从为了避土匪逃上山后,就到大桃石洞躲了几天,听说真正的解放军来到了村里,就和洞子里的人一起回到了龙河村。王逵一见小王来了连忙让到屋里坐。“同志,到屋里坐。”王逵招呼小王说。
小王抱着铁柱,跟王逵走进他屋里。小王把小孩放椅子上,自己就坐在火塘边,拿起王逵敬他的烟袋,抽着烟,叶子烟的香气喷满一屋子。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里,就无拘无束的,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似的。和他们摆起古来。由眼前的叶子烟摆到药材,由田里的庄稼谈到明年的苞谷。起始,王逵光听小王一人说,自己只是“嗯哪,嗯哪”地点头,往后,看到小王懂得好多地里的事情,王逵寻思:“他也是庄稼底子。”于是就问道:“同志,你也是庄稼人出身?”小王说:“是啊!我没参军前也在家种地。”王逵说:“那感情好!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自此,小王和王逵成了朋友。
战士们的生活很艰苦,与贫雇农同住、同劳动,给贫雇农家挑水、扫院子、打柴禾等,都是按照老八路军的传统作风行事。吃的虽然是集体伙食,顿顿是粗粮,菜金每天每人只能买到一块豆腐,但是人人都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经常工作到深夜,点小油灯学习、开会研究工作。工作队的纪律严格,队员都自觉地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自己,受到农民的爱戴。他们除了完成土改中的任务外,实际上也是在斗争实践中,从贫雇农中培养锻炼干部,发展党的组织,吸收党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的政治觉悟都提了起来,纷纷要求参加解放军,与解放军一到去剿灭天池山上的土匪。
黄连光与张飞几个党员开了一个党小组会,觉得应该先发展山妹与何赛凤等一些人参加党组织,在村里成立起一个村党支部,成立一支民兵队伍。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